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推荐3篇】

时间:2018-04-05 01:31: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 篇一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小到大,我们都会在书籍中读到许多关于感恩的故事和文章,它们教导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激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和关心。然而,真正理解并践行感恩的人却并不多见。

在我看来,书上所谓的感恩并不只是一种口头上的道谢和表达,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感恩意味着我们要真正地感激他人的付出,并主动回报他们的帮助和关心。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回馈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感激之情。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感恩不在言谢,感恩在行动。”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位新同学。由于他是一个转校生,对我们学校的环境和规则并不熟悉,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我看到他的困惑和无助,便主动走上前去帮助他解决问题。我向他解释了一些学校的规定和注意事项,并告诉他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他。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他对我说,他非常感激我一开始的帮助和关心,如果没有我,他可能还会感到孤独和迷茫。听到这些话,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他的真心回报。

感恩不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场合,它应该贯穿我们的生活始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感激那些对我们有帮助和关心的人,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他们。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老师、同学,都值得我们的感恩和关爱。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践行感恩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一种真挚而持久的关系。

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 篇二

感恩,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对他人帮助和关爱的真挚回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物,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从书籍中学习并理解感恩的真谛,从而让感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书籍中所谓的感恩并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道谢和表达,更是一种通过行动来回报他人的情感。当我们感激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时,我们应该主动地为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和用心。这种回报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或物质,而是通过我们的行动来传递感恩之情。比如,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为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或者为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除了向他人回报,我们还应该学会感恩自己的生活。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都应该心存感激,珍惜并享受每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写下一些感恩的事物和人物来提醒自己要感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满足和幸福。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无论是书上所谓的感恩,还是我们自己的感恩,都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让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 篇三

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

  诸位一定觉得说感恩有些多余,教科书上已经说得足够详细。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传统。十八世纪的传教士惊愕于没有宗教洗礼的中国竟有如此的道德传统(见诸《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古代没有歌星影星,孝子孝女便顺理成章的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孟红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病危的婆婆想喝汤,家中又没钱买肉,遂割股煨汤呈给婆婆。婆婆喝下几天后含笑而逝。

  这便是中国人推崇的所谓感恩,或曰书上说的“感恩”。张爱玲认为“割股煨汤”只有“疯狂的恋人”才会做。为了婆婆临死前吃炖肉,儿媳妇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这完全是一种扭曲的孝道。区分某种孝行是否

出于感恩并不是看这孝行有多么悚人,而是要关注一下驱使孝行发生的动因。

  孝是礼儒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孝是自上而下的,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因而得以宣扬。一切过分的举动——包办婚姻、子从父命,在孝或曰感恩的大旗下得以合理合法。

  元代郭居敬编成《二十四孝》,颇受世人推崇。其中有一篇确实我忍不住脊背发凉。汉代郭巨,家贫。生了个男孩(已经三岁了)。巨害怕抚养孩子会影响供养老母,遂语其妻:“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他的理由倒还充分——“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呜呼,要孝道不要人性焉!

  这便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感恩。埋儿奉母不但会赢得极高的社会评价,还会从“察孝廉”的选官制度那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这无异于上终南山去做隐士。从动因上看,此类孝行不是感恩,而是一种吞没一切的,集体无意识的热情。

  传教士初到中国的确是被中国的道德水平怔住了。然而当他们与中国人交往,一天天加深了了解之后总算看清了中国人的狡诈、欺骗、丑恶的一面(详见《中国人的宗教》)

  这并不足为奇。中国人的道德实质上是“道”(或曰礼乐)而非“德”(或曰思想品德)。二者的区别很明显,在于动机。传教士认为中国人未经宗教洗礼是不对的。中国人信仰的是人际关系,后来演变为礼乐。一切传统“美德”皆指向统治阶级,并由他们垄断对于感恩在内的一切道德标准的最终解释权。

  因而,中国人的道不是德,即使是道也仅仅是统治者的道。中国人的道仅限于“谢主隆恩”。而劳动人民得不到丝毫的精神慰藉。并且在礼乐的大旗下,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更是被宣扬歌颂的。

  这样的孝、这样的感恩、这样的道德结果怎样呢,这是有史可稽的。礼乐自产生以来遭遇过两次危机。一次在战国,所谓“礼崩乐坏”,诸侯称王、食九鼎(如楚)。此时道有多么沦丧正史野史已经写得足够叫人触目惊心了。

  另一次发生在近代中国百余年民主革命大浪潮中。彼时,“打倒孔家店”是街头巷尾的'流行语。推翻了礼乐又能如何?无非是又一轮无休止的政治迫害与权力厮杀。缘何?中国人习惯了尊卑分明的阶级体系,不会用那颗温热的心去感知、感受、感动、感恩。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道德实际上是一种冷冰冰的、机械的、缺少人文关怀的,庞大的精神泡沫和思想统治的机器。

  故而,学会感恩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中国的历史、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来看,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会感恩。

  近几年,有了“感动中国”这一奖项,是个进步。当然,这是不够的。学会感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感恩不再成为话题的时候,才能算大功告成。在此之前绝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已经看到,几千年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不该有丝毫的优越感,一切尚需从头开始。

书上所谓感恩优秀作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