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6篇)

时间:2019-07-09 05:29: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一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城市,家乡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家乡人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首先,我想要介绍的是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家乡人来说,春节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能够迎接新的一年里的好运和幸福。在除夕之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我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都是为了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在正月初一,我们会拜年,给长辈敬茶,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增进了亲友之间的感情。

其次,我要说的是家乡的婚礼习俗。在我们家乡,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有着独特的传统。一般来说,婚礼会在农历七月或者八月举行,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较好,收获丰收,也象征着新娘新郎的幸福和美满。在婚礼现场,新郎会骑着花轿,伴着锣鼓队,从自己家出发到新娘家接亲。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仪式,比如新郎要经过七道门,每个门都有不同的挑战,新郎要通过这些挑战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诚意。而在婚宴上,我们还有独特的吃饭仪式,比如敬酒、拜堂等等。这些婚礼习俗让新人和亲友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婚姻的美好。

最后,我要说的是家乡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我家乡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猜灯谜。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把灯谜贴在花灯上,让大家一起猜谜语,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家人团聚。不论身在何地,人们都会尽量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共享团圆的喜悦。

家乡的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了我们家乡人的传统文化,也代表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家乡。我为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魅力和传统的地方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二

我出生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小村庄,家乡有着独特而古老的习俗。这些习俗流传已久,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家乡人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首先,我想要介绍的是家乡的祭祀习俗。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我们家乡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这是为了纪念祖先和神灵。在这一天,村民们会穿上传统的服饰,手持香火,前往祭祀场所,献上美食和酒水,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这个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也是对我们家乡土地和自然的崇拜。这个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庄严和神圣,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

其次,我要说的是家乡的农耕习俗。由于我们家乡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农耕习俗在我们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年的春耕时节,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在这个仪式中,村民们会献上粮食、水果和酒水,感谢大地的恩赐。同时,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农耕活动,比如耕地、播种等等。这些农耕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了农业文化的重要性和艰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农田和农作物。

最后,我要说的是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我们家乡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艺术,比如皮影戏、木偶戏等等。每逢节日和特殊场合,村民们会举行演出,让大家欣赏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富有民族特色,也传承了我们家乡人的智慧和才华。通过欣赏这些传统艺术,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了我们家乡人的传统文化,也代表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家乡。我为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魅力和传统的地方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三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四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

  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五

  虽然我们家乡春节习俗和大部分地方的差不多,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大年初一,你的餐桌上也许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儿的就不同了。早上六点钟,每个人必须起床到家族中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吃素面和“发财菜”。所谓的“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而且这木耳不能是买来的,必须是自己在枯枝断木上采摘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大年初一,村子里来了一个流浪汉,村里人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因为大家认为,大年初一就把自家的东西分给别人,好运也就分给别人了。就在他饿着肚子要离开村子时,有一个家境贫寒、身怀六甲的妇人却大方赠了他一碗木耳面条。流浪汉感激地问:“你不嫌弃我是一个流浪汉,还把自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把一年的好运都给了我。我把好运还给你,你的小孩长大后必定中状元。”说完,流浪汉就消失了。这时,大家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流浪汉是个神仙。从此,这户人家慢慢富裕起来,那妇人生的孩子也真中了状元。为了求得来年好运,打那以后,家家户户都在大年三十上山采摘木耳,大年初一早上都到族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去吃素面。这样既把祖爷爷当成神仙,祝他健康长寿,也求神仙赐下好运,让孩子都能中状元!

  大年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糖果盘,里面装着苹果、橘子、糖饼、花生、豆子……由小孩端到能容纳全村人的祠堂里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杯畅饮,吃着甜甜的果子、磕著香香的瓜子,畅所欲言。这是一年中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因为平常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春节便是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的时刻,也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的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多富有,或多不如意,你永远都是村里的一分子,家永远在这里……

  大年初七,大家都在早上七点钟左右起床,女主人会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为什么叫“七宝粥”呢?因为它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家做的米果熬煮而成的。“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的规矩,哪怕再忙,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在家享受团圆的欢乐,等到大年初七才开工。在开工前,吃上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祈求事事顺心顺意。

  到了元宵节,族里会选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一大族人一起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粉做的外皮,有绿豆馅儿的,有红豆馅儿的,还有花生馅儿的,一个个在人们手里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锅里的水开了,冒着小泡泡,雪白的汤圆“叮咚、叮咚”跳下锅,它们乘着泡泡上下翻飞,此时加一点冷水,再煮到水沸,等到汤圆安安静静地浮在水面,那就是熟了。大人们右手拿着勺,左手拿着碗,捞着饱满的汤圆。眼馋又嘴馋的小孩儿就围在边上吸溜着口水候着,仿佛孩子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香甜软糯的美味,还是对来年的期盼。你瞧,每个碗里盛有4个到6个汤圆,吃4个是“四季平安”,吃5个是“五谷丰登”,吃6个是“六六大顺”。吃的时候,即使孩子们再馋,也必须长辈先吃,只有长辈吃完碗里的汤圆,晚辈才能吃。吃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有时间你们一定要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那别样的春节习俗哦!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六

  每年二月初二,爸爸都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并在这一天爆玉米或炒黄豆,还会吃春饼。我对此充满好奇,这是什么风俗呢?

  原来在爸爸的家乡,二月二是“春龙节”。自这天起,传说掌管雨水的龙王抬头苏醒,雨水会渐渐多起来,万物开始复苏。

  关于“春龙节”,有很多传说,最有名的一个和武则天有关。传说,当年武则天当上了女皇帝,让玉帝震怒。于是,玉帝下旨龙王,三年不得降雨。但龙王不忍百姓受苦,在二月二这天偷偷降了雨。玉帝因此将龙王压在山下,并扬言待到“金豆开花时”才能放了龙王。聪明的百姓将玉米爆开,并做好春饼,家家户户供奉上,救出了龙王。

  从此,二月二那天,爆玉米、吃春饼、祭龙王就成了一种风俗。这既是表达了百姓们对龙王的感恩之心,也是对龙王的唤醒,祝愿新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

  现在,供奉龙王的形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春饼这种美食代代相传了下来。民以食为天嘛!每年春龙节,我最期待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做春饼。

  大盆大盆的木耳、白菜、青笋、肉,光色泽就能让人馋涎欲滴。爸爸“当当当”地剁肉糜,我笨手笨脚地切白菜和木耳。一会儿,水灵灵的大白菜叶就在我的鬼斧神工下,变成了小月牙儿、火柴棒和青柳叶。肥嫩嫩的木耳也不能幸免于难,一根根细细长长的像蚯蚓,哈哈!但这些并不影响春饼的口味,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嗞啦”,“啊”每次爸爸煸炒馅料的时候,我都无一例外地帮他配音。既然是龙抬头的日子,那就该热热闹闹。厨房间,一时里炒菜声、尖叫声、锅碗声、欢笑声混作一团。龙王也会被我们吵醒吧?

  每到最后一道工序煎春饼时,我都守着油锅,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直接从锅里捞一个出来解馋。不知熟睡的龙王是不是和我一样被这四溢的香味吸引呢?

  爸爸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每年过春龙节吃春饼时,就会给我们讲一些家乡的故事。我们一家人也会一起吃着美味的春饼,一起憧憬着未来一年的新变化。

  这家乡的风俗,包含着思念,也充满了期盼。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