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红色记忆【精选5篇】

时间:2019-05-08 07:5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 篇一

红色是我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之一。每当我闭上眼睛,我就能看到那些鲜艳的红色画面,仿佛时间倒流,我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在我家乡的小村庄,红色是无处不在的。每到夏天,村子里的墙壁都会被刷成鲜艳的红色,给人一种热烈而欢快的感觉。每当我看到那些红墙,我就会想到村庄里的孩子们,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在红墙下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活力和喜悦。

还有一处让我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就是我们村子里的庙宇。庙宇的门牌和窗户都是红色的,散发着一股神圣而庄重的气息。每年的传统节日,我们村子里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庙宇前,祈祷着丰收和平安。那时,整个庙宇都会被鲜花和红色的灯笼装饰得热闹非凡。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手里拿着红色的蜡烛,和家人一起向神明祈愿。那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至今都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除了这些,红色还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我妈妈每年都会给我织一件红色的毛衣,寓意着红红火火的生活。那件毛衣温暖而舒适,每当我穿上它,我就会感到家的温暖和母爱的呵护。

红色也代表着勇气和坚强。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参加了一场演讲比赛。当时我非常紧张,但我妈妈告诉我,红色是勇敢和自信的象征。于是,我穿上了一件红色的衬衫,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变得坚强起来,勇往直前。

红色是我眼中的记忆,是我童年时最美好的颜色。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温暖。无论是红色的村庄,红色的庙宇,还是红色的毛衣和衬衫,它们都是我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红色,永远在我心中闪耀。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 篇二

红色,是我眼中的记忆之一。在我心中,红色代表着激情、勇气和热情。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的门窗都会被贴满红纸。那时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帮爸爸妈妈贴红纸,期待着新年的到来。红纸上的吉祥话和福字,给了我满满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每当夜晚,家里的红灯笼亮起,整个家都笼罩在红色的温暖中,我感到幸福和安心。

我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运动会是我最期待的活动。那一天,学校的操场被装饰得五彩斑斓,红色的气球和彩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当我站在起跑线上,穿着红色的运动衫,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自信。我知道,只要我全力以赴,就一定能超越自己,取得好成绩。

红色也是激情和热情的象征。我曾参加过一次红色的音乐会,那是一场充满激情和热情的演出。乐团演奏着优美的音乐,歌手们用激昂的歌声唱出我们的心声。整个音乐厅都被红色的灯光照亮,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世界。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得更加强烈,我被音乐的力量所感动。

红色是我眼中的记忆,是我童年时最深刻的颜色。它让我感受到激情、勇气和热情,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和希望。红色,永远在我心中燃烧。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 篇三

  第一次来陕西,黄磊昨天刚下飞机,就去了一趟袁家村。“如雷贯耳,久闻盛名,”他特意去吃了凉皮和粉汤羊血。

  黄磊来自湖南,湖南人吃辣闻名,可吃到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他用“更劲爆”形容自己的感受。与陕西一样,湖南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红色圣地”“领袖故里”之称,湖南也是中央红军转移的第一站,是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生死存亡的转折地之一,《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描写的正是湘南山岭。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黄磊曾进行过多年的社会新闻和政法新闻报道,今年年初,涉足新媒体领域,在业界颇负名气。

  今年8月17日,三湘都市报以“长征赞歌”为主题,刊载连续报道,重温一首首广为传唱的长征之歌,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和鲜活史实。在媒体格局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当下,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黄磊将此次的陕西之行概括为“新传媒格局中的精神洗礼”,他说,媒体人要永远铭记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武装自己,迈过前进途中的一个一个“坎”,“所谓长征精神,我的理解是坚持、笃定,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旦明确了一个方向,再艰难也要咬着牙挺过去,哪怕红旗千疮百孔,也要插在胜利的高峰。”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 篇四

  11年前的脚步和心路历程历历在目。70年前,一支诞生在大别山的英勇红军队伍从河南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70年后,一支由三省报人组成的特别‘宣传队’,沿着先辈的足迹重走那段万里征程。”这是当天他们写的报道。

  每到一地,李康就按下快门,把寻访的人物和足迹定格成永恒。“爱护老百姓,买卖要公平,不拿乡亲一针线……”当年87岁的被访者何国忠老人,让李康印象深刻。“红军来了!红军来了!”红军第一次来到何家冲,还是个小鬼头的何国忠,好奇而惶恐地躲在附近的山头上,偷偷地看着这支打着一面大红旗的部队。红缨带、大片刀,这些大部分比当时的何国忠大不了多少的“娃娃兵”,英姿飒爽,军纪严明,面对红军战士从他家买粮食时递上的银元,何国忠明白了: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从那以后,每天早上,何国忠总要跑到何氏祠附近听红军战士唱军歌。“红军吃的用的,都是用钱向村民们买来的,借谁家的东西,都一定会打好借条,红军是咱的亲人。”

  “我给红军送过信。”李康至今记得何国忠老人脸上的笑容,并拍了照。1932年以后,何家冲作为游击战争的主要地区,不少村中的年轻人都自愿私下帮助红军传递消息和信件,何国忠也是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大别山下,留下了他怀揣信件在山路飞奔的身影。红军走后,国民党部队进入何家冲,为了报复帮助过红军的村民,砍完了村民满山的果树,烧光了村里的草房,也杀害了何国忠的4位亲人……

  时光飞逝,李康对本次陕西行格外期待,再次去延安,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 篇五

  第一次来陕西时,田育臣还在上大学。走出西安火车站广场,厚重宏伟的`城墙,扑面而来,几乎就是那一瞬间,他便爱上了这座城市。

  那次西安行,他还去了大雁塔和书院门,漫步在古色古香的书院门,踏着青石板,你才会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田育臣的老家,在河南洛阳,那里也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但是在田育臣眼中,只有来到陕西,才是真正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根。

  这次再来陕西,从西安北站到西安咸阳机场空港酒店的路上,田育臣一路都在想,我们的心中是否还存在长征精神?是否还有理想与激情,信仰与使命?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重温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热情,年轻人更需要铭记,更需要将这种不畏吃苦,不怕吃苦,甘于吃苦的精神,内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力量,因为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红军在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之下,顽强地穿越“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辽阔地区”抵达陕北。

我眼中的红色记忆【精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