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实用3篇)

时间:2014-04-03 08:3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篇一

《才高八斗》是形容某人才智高超,能够在各种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成语。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学者,他名叫杜牧。

杜牧,字牧之,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被誉为唐代文坛的"才子佳人"。他才华横溢,早年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选为进士。他的才华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显现,还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

据说,在唐代时期,宫廷中有一次举行了一场才艺比拼的比赛,当时有八个参赛者,他们都是当时最有才华的人。比赛开始后,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其中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然而,无论是在文学或者是其他方面,都没有人能够胜过杜牧。他的才华使得其他参赛者都感到惊叹不已。

在比赛的最后,主持人向杜牧颁发了胜利奖杯,并称赞他是"才高八斗"。这个称号意味着他的才华超过了其他七个参赛者,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这个典故成为了后来用来形容才智高超的人的一个典故。

杜牧的才华不仅仅在比赛中得到了展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深情细腻而著称,被后人誉为"唐代两杜"之一。他的才华超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才高八斗》这个典故不仅仅是对杜牧才华的赞美,也是对才智卓越的人的一种称赞。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实践,就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成为才高八斗的人物。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篇二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才智过人的人物,其中有一位被称为"才高八斗"的人,他就是战国时期的墨子。

墨子,名翟,字墨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他的才智高超,不仅在哲学思想上有所创新,还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过出众的表现。

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墨两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主张了"兼爱"的理念,强调了人类之间的和谐与共融。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墨子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也有非凡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器专家,他发明了许多新型的战争器械,如"霹雳车"、"攻城车"等。他的这些发明在当时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被誉为"兵器制造大师"。

墨子还对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论。他的这些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光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子的才智高超使得他在当时的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和尊敬。后来,人们将他的才华称为"才高八斗",意指他的才华超越了其他七个人,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墨子的"才高八斗"的典故不仅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才智卓越的人的一种称赞。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创新,就能够成为才高八斗的人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篇三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才高八斗典故

  【一】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二】

  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曹植,字子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