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时间:2013-02-03 07:25: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 篇一

《左传》中的知音之交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知音之交被视为一种非常宝贵的友谊。它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情感。其中一则典故源自于《左传》中的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季友和晋国大夫季札之间的知音之交。

季友和季札是两个不同国家的大夫,他们在年轻时就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有着相似的兴趣和思想,并且对彼此的才华和品德非常欣赏。他们常常一起讨论政治、文化和人生的问题,互相启发和鼓励。他们的友谊非常坚固,就像是知音一般。

然而,当鲁国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时,季友被迫离开了鲁国。他的敌人把他诬陷成叛徒,并追捕他。季友逃到了晋国,并找到了季札寻求帮助。季札对季友的处境非常同情,并立即帮助他躲避了追捕的人。他们重新团聚,继续并深化了他们的知音之交。

不久之后,鲁国的政治局势稳定了下来,季友得以返回鲁国。他回到了季札的身边,向他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季友说:“你是我的知音,你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你对我的友谊和信任,让我深感温暖和感动。”季友决定回报季札的恩情,他把自己的财富和资源分享给了季札,帮助他在晋国取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季友和季札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之交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友谊。在困难的时刻,知音会给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他们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在我们的身边,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同时,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的恩情,分享我们的财富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知音之交都是一种珍贵的友谊。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和维护。只有通过真诚和信任,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并与他们共同走过人生的旅程。

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 篇二

《红楼梦》中的知音之交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知音之交。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同室的表兄妹,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并且有着相似的兴趣和思想。他们之间的友谊被视为是一种典型的知音之交。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他聪明、才华横溢,但也有着敏感和忧郁的一面。林黛玉是贾府的女儿,她美丽、聪明,但性格刚烈,不合世故。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默契。他们常常一起游玩、读书、吟诗,互相倾诉心事。他们能够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默契的配合使他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知音。

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知音之交并不是没有波折的。由于家族的纷争和身份的制约,他们无法真正地在一起。贾宝玉被迫与其他女子结婚,而林黛玉也被迫与别人成亲。他们的友谊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和考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情感和默契。他们通过诗词和信件表达彼此的思念和关心,用心灵相通的方式维系着他们的知音之交。

《红楼梦》中的知音之交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之交并不在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面临着困难和挫折,真正的知音之间的情感依然可以保持坚固和持久。他们能够在心灵上相互依靠,给予对方力量和支持。

知音之交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友谊,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和维护。只有通过真诚和信任,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并与他们共同走过人生的旅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知音之交都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 篇三

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

  知音之交指的是伯牙和子期两人的交情,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伯牙和子期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知音之交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