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精彩3篇】

时间:2016-08-06 05:26: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 篇一

在读完《与父母和解》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位年轻人与自己的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和解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选取的一些语录,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与父母和解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观点。"

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是,与父母和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2. "沟通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当我们遇到矛盾时,我们应该勇敢地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我们也要倾听他们的想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才能找到和解的途径。

3. "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底线,而是要懂得取舍和妥协。"

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妥协和让步。但是,忍让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自己的底线。当我们遇到矛盾时,我们需要懂得取舍,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能尊重父母意见的平衡点。这样,我们才能在与父母之间找到和解的路径。

4. "父母也需要学会适应和接纳孩子的变化。"

不仅是孩子需要适应和接纳父母的期望,父母也需要学会适应和接纳孩子的变化。作为孩子成长的见证者,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他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通过阅读《与父母和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与父母和解是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和妥协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们的观点,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能尊重父母意见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父母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共同成长和进步。

《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 篇二

在读完《与父母和解》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位年轻人与自己的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和解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选取的一些语录,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与父母和解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与父母和解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妥协,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我们应该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与父母相处,而不是抱怨和抵触。只有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我们才能真正与父母和解,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

2. "理解是与父母和解的基础。"

理解是与父母和解的基础。我们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做法,而不是片面地批评和指责。只有通过理解,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与父母的和解。

3. "与父母和解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

与父母和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耐心。我们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但是我们要坚持下去,相信只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和解是可能实现的。

4. "与父母和解是一种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与父母和解是一种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在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中,我们需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处理问题。与父母和解不仅能够改善与他们的关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成熟度。

通过阅读《与父母和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与父母和解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我们需要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与父母相处,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并付出努力和耐心去沟通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父母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共同成长和进步。

《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 篇三

《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

  1.“父母病”——把问题统统推到父母身上,以为自己没有问题,却往往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中留下更多口是心非的遗憾。

  2.要检验自己内在的信任感是否厚实,首先要关照“眼神”对我们的意义。

  3.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某段关系中,总是被生气、难过、讨厌的情绪淹没,这段关系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我们早年与父母相处的缺憾。

  4.承认渴望,也就理解了自己想要寻找的方向。

  5.当年岁增长,我们的心智可能更坚强,但心底却可能更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信任与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6.愿意相信别人而示弱的人生,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生——因为故作坚强地活着,往往过得很辛苦。

  7.依赖并不可耻,它代表我们心里还愿意信任那个纯真弱小的自己。主动和父母或他人重建安全关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们心里那个弱小的自己。

  8.当我们打心从心里感受不到爱,就容易困在黑暗里,不论我们多努力想充实自己、填满自己的生命,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孤单。

  9.因为无感,让我们即使在对方面前,也感受不到彼此。

  10.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越深,越会阻碍我们清晰地观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使我们变得容易为父母互动所激发的情绪所扰。

  11.一个挨饿的心灵,也许外在可以生活得很好,内在却总计划着从这样的生命里逃亡。

  12.当我们内在处于一种“无法信任自己”的状态时,所看到的外在环境往往是“别人不相信我”或“别人不尊重我”。

  13.我们要这样隐藏在“我不相信自己”的骗局背后,往往是因为:不够相信自己,就会害怕被别人看穿那些不美好。

  14.没办法打心底肯定自己存在的人,往往能从生命中找出一段不被信任的深刻经历。

  15.在幻灭中调适心情,以及学习接受无法控制,是挫折忍受力的来源,逐步形成我们成年后的抗压力。

  16.这就是“矛盾意象”的力量:当我们化太多力气阻止自己去想,那件事情反而对我们更加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相反的状态里。

  17.当年被如何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父母带着他们的遗憾与伤痕,所以也只有能力如此对待。

  18.依赖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离不开谁、不能没有谁,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内在真正的渴求。那是一种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渴求。

  19.当我们无力向颁布禁止讯息的人询问“为什么不行”时,无形中也就发展出一套在禁止讯息中生存的逻辑——要不就是说服自己,被禁止也没什么不好;要不就是编造谎言,蒙骗那些我们需要顺从的人。

  20.隐形攻击是一种父母加在子女身上的情感包袱,但它往往是透过柔顺的善意而生,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软性的要求,伴随着父母诚恳的、透露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眼神和话语,就这么一天天深植于我们内心。

  21.自由加自律,会为我们带来享受自我的快乐。若少了自律呢?可能就会让人活在一种缺乏边界的自我焦虑中了。

  22.这种限制的框架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成为怎样的人。于是,我们拥有了成为一个人的方向。这是人生必备的框架,是一种有“边界感”的框架,让我们不至于被过多的自由给淹没。

  23.孩子的生活与梦想,往往夹杂着父母所投射出来的未完之梦。

  24.如果我们宁愿停留在此刻抱怨,那么,抱怨背后的真相可能是: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法放下父母的梦想。当我们不愿真正放弃父母的梦想,就会让自己陷入无法真正自主的处境。

  25.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往往藏着一个说不出口的声音:他们总是盼望我们能在他们入土后,还能幸福快乐地活着。对父母而言,我们一辈子的快乐,才是系在他们心头最重要的梦想。

  26.释放童年的痛苦,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愿意承认和感受自己,我们的内在将更加强大、有能量。尝试找回心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扛起父母以外的、属于自己的责任。

  27.成年后的孩子与父母,终究要面对自己的难关与未来,谁有没办法真正帮得了谁。

  28.人的天性本身就具有一种“双性特质”——一个住在世界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和一个住在世界不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而我们却不见得知道,自己压抑了哪一种特质。答案可能在我们对父亲与母亲的认同上。

  29.我们用一个虚幻的笼子,关注了原本可以自由的自己。

  30.让我们一起行行好,好好向幻想中的那对完美父母道别,然后看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真实的样子,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31.越是对自己父母生气的人,其实越放不下父母带来的创伤,最后只好用不快乐来纪念被父母伤害的过去。越是对父母生气的人,其实也越胆怯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所以常常把错怪到父母制造的伤痛上,这样就可以永远活在童年的伤痛李,不用成为成年的自己负责。

《与父母和解》读书笔记语录【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