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哲理故事(推荐3篇)

时间:2014-04-07 07:37: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佛学经典哲理故事 篇一:信念的力量

在佛学经典中,有一个讲述信念与坚持的故事。有一天,佛陀正在与他的弟子们一起漫步。突然,他停下脚步,指向地上一株细小的嫩草,问弟子们:“你们觉得这株嫩草能够活下去吗?”弟子们看着那株嫩草,纷纷表示怀疑,认为它很容易被踩到或者被其他因素摧毁。

佛陀微笑着说:“实际上,这株嫩草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它有信念。尽管它很小、很脆弱,但它深信自己有生存的力量,所以它坚持生长。”佛陀的话让弟子们茅塞顿开,他们意识到信念的力量是无限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就一定能够做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迷失和无助,甚至失去信心。然而,正是信念的力量让我们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时,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努力向前。

信念的力量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队和社会。一个团队如果能够共同拥有信念,就能够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样,一个社会如果能够共同拥有信念,就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所以,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境地,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来的可能性,相信善良和正义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超越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世界。

佛学经典哲理故事 篇二:善念与善行的力量

佛学经典中有一则讲述善念与善行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常常犯错误,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困惑。

有一天,他听说佛陀在附近讲经,于是决定去请教佛陀。当他见到佛陀时,他问道:“大师,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无能,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也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请问您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吗?”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孩子,你的问题在于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你能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并且做出善行,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有意义。”

年轻人疑惑地问道:“大师,我不明白善念和善行是如何能够改变我的生活的。”

佛陀解释道:“善念是我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的想法,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善行。而善行则是我们通过行为来实践善念,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以及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当我们始终保持善念和善行时,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意义和快乐。”

年轻人默默地思考着佛陀的话。他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做出善行。他开始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且努力为他人提供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活逐渐变得有意义起来,他也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念和善行是改变生活的关键。当我们始终保持善念和善行时,我们将会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意义。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善念,做出善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佛学经典哲理故事 篇三

佛学经典哲理故事2017

  寓言哲理小故事,是智慧,也是锦囊妙计。 下面是佛学经典哲理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烈火上的糖浆

  有一个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时来了一个富人,他想趋奉那富翁,请富翁吃一杯糖浆,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烦,想把糖浆立刻减低温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间忘记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那人很著急,弄得满头是汗。旁人看了觉得很好笑,对他说∶『你这样是作是白费气力的。锅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这个故事比喻∶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除灭贪、嗔、痴烦恼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凉解脱的,尽管您忙著其他无益的苦行,还不是徒劳无功,无补实际的,将来依旧是流转生死,受苦无穷。

  诉苦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佛学经典哲理故事(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