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历史典故(精选3篇)

时间:2015-01-08 02:35: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父爱的历史典故 篇一

父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典故都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情。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红楼梦》中贾母的父爱。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的主角贾宝玉是一个富贵少爷,他的母亲王夫人在他年幼时去世,父亲贾母对他的爱护和关怀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贾母是一个智慧、善良的老人,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爱意。她不仅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还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和修养。在《红楼梦》中,贾母常常给贾宝玉讲述一些家族的历史典故,以启发他的智慧和品德。贾母知道,只有通过了解历史,贾宝玉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族,更好地做人。

在故事中,贾母的父爱不仅表现在对贾宝玉的关怀上,还表现在对其他孩子的关爱上。她不分亲疏,对待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她知道,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和关怀,而作为一个长辈,她有责任给予他们这份爱。贾母的父爱温暖了整个贾府,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父爱的历史典故 篇二

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典故都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情。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牛郎织女》中牛郎的父爱。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由于违反天条而被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他们才能相会一次。故事中,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他的父爱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上。

牛郎的孩子们是他和织女的结晶,他们有着半人半仙的身份。尽管如此,牛郎仍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去爱护和教育。他教他们种地、养殖,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修养。他知道,只有通过艰辛的劳作和严格的教育,他的孩子们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在故事中,牛郎的父爱不仅表现在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上,还表现在对其他孩子的关爱上。他常常帮助那些困难的孩子,给他们提供食物和庇护。他知道,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和关怀,他愿意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们。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父爱是无私的,父亲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关心和帮助其他孩子。父爱是伟大的,它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让我们向牛郎学习,用父爱去改变这个世界。

父爱的历史典故 篇三

关于父爱的历史典故

  父爱如山,父亲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关于父爱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孺子牛

  【出处】《左传·哀公六年》。

  【释义】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一个比较强盛的国家。齐景公是齐国国君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个。他有6个儿子,他最喜爱的是小儿子晏孺子。

  晏孺子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又是齐景公的'庞妃所生,所以景公非常偏爱他。景公经常整日和孺子一起玩耍、做游戏。孺子叫他怎么玩,他就怎么玩;叫他当什么,他就心甘情愿当什么。当时的景公已经将近六十岁了,玩起来,不是滚,就是爬,但他觉得很开心。

  有一次,孺子要齐景公装作一头老牛让他牵着玩。齐景公竟然还让人拿来一根绳子,让孺子牵着一头,另一头他自己用牙齿紧紧咬着。这么一来,孺子很高兴。一会儿骑在“牛背”上,一会儿便像牧童一样,牵着“牛”满院子跑。为了让儿子高兴,齐景公就装着牛叫在后面跟着跑。跑着跑着,孺子没小心,突然跌了一跤。齐景公没有防备,紧咬着绳子的门牙一下子被拽掉了一颗,口里立刻流出鲜血。

  年幼的孺子不知如何是好,吓得哭起来。孺子一哭,景公非常心疼。他不顾自己,上前将孺子抱到怀里,哄着孺子不要哭。终于孺子不哭了,他又陪孺子玩起来。

  后来,在孺子不足10岁时,齐景公病死了。他临死前,立下遗嘱,要晏孺子继位。齐景公的长子阳生得到消息,暂时出逃到鲁国,其余几个都被逐出京城。

  孺子年幼无知,后来封了与景公的长子阳生交好的大夫陈喜子为相。陈喜子为阳生愤愤不平,杀掉了辅佐孺子的两个大臣。后来,又用个大皮囊将阳生带进宫中,强迫孺子退位,拥立阳生为国君。

  原来的相国鲍牧惊讶地说:“你们这么做,难道忘了先王因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颗牙齿的事吗?这是背叛先王遗命啊!”

  满朝大臣们,见大势已去,也不再说什么。阳生却说:“废掉一个国君,再立一个国君的事情很多,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弟弟年幼无知,无法理国。我是长子,接替国君,当之无愧,是天经地义的事。相国只要权衡是否有利于国家就是了,何必一定要看什么先王遗命呢?”

  齐悼公继位当天便把晏孺子杀了。不久,又借故把鲍牧杀了。

父爱的历史典故(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