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通用4篇)

时间:2016-02-09 06:15: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一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满族的风俗习惯吧!

首先,满族人非常注重家庭和亲情。在满族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满族人崇尚孝道,尊敬长辈,注重家族的延续。他们通常会在家族中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举办婚礼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满族的文化。

其次,满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文化。满族音乐和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族音乐通常以弦乐和打击乐为主,旋律悠扬动听。而满族舞蹈则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舞姿独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满族的音乐和舞蹈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满族人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的重要途径。

此外,满族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就是盛京三大庙会。盛京三大庙会是满洲国时期盛京(今沈阳)举办的一系列庙会活动,包括福寿康宁庙会、盛京东陵庙会和盛京清明庙会。这些庙会集文化、娱乐和商贸于一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贾前来参观和交流。通过这些庙会,满族人得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也为满洲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代表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满族的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风俗习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满族文化。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二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满族的风俗习惯吧!

首先,满族人非常注重服饰。满族服饰以“袍”为主要特征,男性穿长袍,女性穿对襟袍。满族人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装饰来点缀自己的服饰,以展现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此外,满族人还喜欢佩戴各种饰品,如头饰、耳环、项链等,这些饰品不仅可以增添美感,也是满族人展示自己个性和品味的重要方式。

其次,满族人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满族人以肉食为主,尤其喜欢吃猪肉和牛肉。满族人还擅长制作各种肉制品,如火腿、腊肉等。此外,满族人还喜欢喝酒,他们有着丰富的酿酒技术和饮酒文化。满族人在庆祝节日和举办宴会时,通常都会准备丰盛的酒席,与亲朋好友一同品尝美味佳肴,共享天伦之乐。

此外,满族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满族人喜欢进行各种体育竞技和民间游戏,如射箭、摔跤、踢毽子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是满族人放松心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满族人还喜欢听故事、看戏剧和表演,这些艺术形式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

总之,满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代表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满族的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风俗习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满族文化。通过了解满族的风俗习惯,我们也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三

  满族过年(春节)基本与汉族差不多,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新一年的二月二日龙抬头。

  满族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做粘豆包、豆面卷子等粘食。

  满族人除夕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八旗所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互赠绣有“岁岁平安”的荷包。

  满族人除夕下午要摆供、祭祖。不常打开的祖宗龛,年三十中午打开。把擦得铮亮的锡供器摆上五件,主食摆上两摞馒头,一摞五个,猪头摆在正中间,猪鼻孔插上大葱,还有干饭五碗。供菜更有特点:第一碗是煮熟的“猪肉方子”;第二碗是过油鲤鱼;第三碗是炸粉花;第四碗是素菜大葱;第五碗是豆腐方块。满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供方子肉为四时吉庆;供鱼为吉庆有余;供粉花是保佑后辈发家;供大葱要剪去葱根,扎成一把,标志着本家后辈聪明伶俐,光宗耀祖。

  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然后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家家院内竖等灯笼竿,高挑红灯。

  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帽,互相拜年,恭贺新春。不过,过去满族妇女要等到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满族家家除吃元宵、挂彩灯外,还有制作冰灯、堆雪人习俗,这也是北方气候所致。

  “二月二,龙抬头”满族人正月不剃头,大都等到二月二这天,才肯剃头。满族人还有“领龙”的习俗,用草木灰从水缸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然后在院中举行祭祀,以求一年风调雨顺。满族人腊月杀猪,三十祭祖用猪头,过了初六,将猪头放到“哈什里”(仓房),这个猪头一直放到二月二,才拿出来煮熟了吃,此举称为“龙抬头”。

  过年节日娱乐,满族人有参加人数众多的“满族秧歌”,俗称“鞑子秧歌”。满族秧歌除以走阵式来表现生产、生活和打仗外,还通过人物的扮相、服饰、道具、舞姿动律来反映。

  正月里,妇女、儿童在火炕上玩“绷绳”、“抓嘎啦哈”等游戏;孩子们在室外,玩起了踢毽子、打冰嘎、藏猫猫、放鞭炮等。

  满族人的节日食品,主要有:粘豆包、粘火勺、萨其玛、白肉血肠、豆面卷子、苏子叶饽饽、大黄米干饭、火锅等。

  过年满族人喜饮酒,主要是自己用大黄米酿造的“米酒”;客人来家拜年,喝的饮料是用炒糊的大黄米、高梁米冲的“糊米茶”。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四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民族。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通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