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精简6篇)

时间:2017-05-03 06:18: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国学经典作文 篇一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国学经典,被誉为“四书五经”之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举止被详细记载,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学习的故事,讲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思考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除了学习,孔子还强调了做人的道德规范。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德为准绳,而不是以私利为出发点。只有做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规范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从而指导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 篇二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庄子》中,庄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探讨了人生、自然和道德等重要议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庄子》中有一则关于“蝴蝶梦”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梦见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蝴蝶,感到十分困惑。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梦境,我们应该超脱俗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除了“蝴蝶梦”,《庄子》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放下功利之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只有超脱世俗的束缚,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庄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考的经典著作。通过学习《庄子》,我们可以领悟到庄子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从而启迪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识。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活出自己真正的人生。

国学经典作文 篇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清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品的,读多了,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读《三字经》,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扯着嗓子大声地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柕…”

  到了小学,我们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老师便给我们讲解了它的意思∶“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原因是孟子不好好学习,跟着邻居学坏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点也没有说错。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逐渐能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会我们要节约粮食。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我体会到诗人李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表现了一副兄弟分别时乐观向上的情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秋天的美丽景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表现了曹植对哥哥的不满和悲愤……

  还记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一首融情与景的诗歌。每次读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得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生源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这首诗借雪言志,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感情真挚、寓意深远、哲理精辟,令人不得不叫绝。

  “俱往矣,数风留人物,还看今朝。”结尾这句给我印象最深。大致是这个意思∶能建功立业的人,只有下一辈的人了。所以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辈子也学不完。

国学经典作文 篇四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我觉得,在我们日常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味的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脑却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读“死书”,而不去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这样就会导致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句让我感触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的意思就是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者为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树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嫌弃每一块小石子;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汇集他们点滴之长。我们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

国学经典作文 篇五

  从幼时摇头晃脑吟诵“床前明月光”到今朝抑扬顿挫诵读“怒发冲冠凭栏处”,古诗词始终都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中华民族悠远文化凝结的精华,笔墨之间描绘出的尽是壮丽的历史篇章。从我牙牙学语之时,国学经典便一直陪伴我成长。

  犹记初上小学时背诵《长歌行》,只知“老大徒伤悲”警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却惰于去深究其他语句的意味,也难以体会字句中的巧妙安排,只是去背诵,去朗读。而如今学习古诗词,从简短的语句去探索诗人精神世界,去寻觅文思泉涌挥墨写下的语句究竟包含怎样的情感,去品读传世名篇暗藏的笔法之精妙。从最初的不求甚解到现在的钻之弥深,国学经典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也不断向我们出着难题,激励我们翻越山丘。而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我们逐渐体味到国学经典的美妙之处;体味到它晦涩语句中的壮志豪情,兴衰起伏,又或是蕴含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走来,总少不了国学经典的陪伴。

  毫不夸张的说,国学经典几乎包罗万象,它能穿梭古今,引领我们泛舟历史长河;它能妙笔生花,展现山河之绮丽;它能抒发壮志,教给我们高风亮节;一个人应有的胸怀宽广,凌寒傲骨,浸刻在诗词曲赋之中,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教给我们热爱家国,教给我们民族精神。诗词亦能描绘壮丽历史。一如他人评价李白“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字里行间那个辉煌的时代便跃然纸上。

  成长的路上有苦有甜,免不了的则是不断的学习。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浸润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教导我们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教导我们热爱家国,热爱自然美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加强,国学经典在我们的精神上印刻下的痕迹便愈深。

  国学经典伴随着每个人成长,也默默润泽了我们的心灵。

国学经典作文 篇六

  经典,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传承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民族精神。在通过对经典的不断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经典的朴实无华的魅力,从中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经典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发奋图强的精神,而志坚行苦的精神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张海迪正是因为有着发奋图强,志坚行苦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发光发热。张海迪,5岁的时候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但是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凭借着奋发图强和志行艰苦的精神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还发奋学习,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最终,她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个人文集,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同时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为国家、为社会和为他人作出很大的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是多少个像张海迪那样的同志一直坚持“奋发图强,志坚行苦”精神的结果。这种“奋发图强,志坚行苦”的精神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断地激励着我前进,不断让我迎难而上,不断让我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作为老师,我们也要不断教导学生,把奋发图强,志坚行苦的民族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传统中只有那经典才是我们人类智慧和实力的源泉。经典,包含了多少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要不断从经典中汲取精神食粮,化作不断前进和超越的力量。就让经典伴我们成长,让经典指引着我们的人生!

国学经典作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