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推荐3篇)

时间:2016-03-07 06:46: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 篇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临渴掘井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等到危机来临才行动,要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这个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

相传,鲁国有一个人叫苏代,他家住在一个没有水源的地方。有一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水井的水源也干涸了。苏代看着家人们渴得连口水都吞不下去,于是他决定挖井找水。他知道这是一个紧急的情况,不能再等了。

苏代带着家人们开始了挖井的工作,大家日夜不停地挖掘,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挖到了一股清澈的泉水。苏代的家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他们终于解决了渴水的困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危机时刻的到来是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等到危机来临才想办法解决,而应该在危机出现之前就有所准备和预防。苏代临渴掘井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预见性和主动性,不要等到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才开始行动。

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 篇二

临渴掘井的典故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版本,它们都传达了一个共同的道理:预见危机,主动应对。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被称为“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看到一棵葡萄树上长满了诱人的葡萄,便想去摘。但是葡萄长得太高,狐狸怎么也够不到。狐狸绕着葡萄树转了几圈,试了几次都无济于事,最终它灰心了,说:“这些葡萄又酸又酸,我才不想吃呢!”然后掉头走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逃避和放弃,而不是主动解决问题。类似于临渴掘井的典故,这个寓言也在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性和主动性,不要放弃努力,要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是东方的临渴掘井还是西方的狐狸和葡萄,它们都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等到危机来临才行动,要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危机到来之前就有所准备和预防,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 篇三

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

  临渴掘井的解释

  [释义]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语出] 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正音] 掘;不能读作“qū”。

  [辨形] 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

  [近义] 措手不及 临阵磨枪

  [反义] 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临渴掘井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临渴掘井的造句举例

  1) 临渴掘井是办不好事情的`。

  2) 我们绝对不能临渴掘井!既然临水城如此富饶,那么临水城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无论如何在得到这里的奴隶后就必须拿下临水城!

  3) 夫焦头烂额固不如由突徙薪也,亡羊补牢终胜于临渴掘井也。

  4) 其中包括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与设施,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远期目标,不能临渴掘井,仓促应付。

  5) 科技兴国是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科技发展应高瞻远瞩而不是临渴掘井,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以忧患意识激发民族在科技上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

  6) 因此臣请皇上动用内帑,实是在为皇上着想,还乞皇上为宗庙社稷计,早早决而行之,无待临渴掘井,臣言字字出自肺腑,还请皇上恕臣万死之罪。

  7) 韩飞接受雍墨建议,将此处又布下聚灵大阵,分别赠予各人无数丹药,让他们提升修为,他日若一朝功成,自己一旦得道,便要举家飞升,未雨绸缪好过临渴掘井。

  8) 未雨绸缪固然好,临渴掘井尚可博。

  9) 小林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开夜车,这种临渴掘井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10) 张红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临渴掘井开夜车。

  11) 平时不充实国防力量,等到敌人侵犯才练兵设防,临渴掘井,又怎来得及。

  12) 平时不重视人才养成,到现在才来瞎抓,无异于临渴掘井。

  13)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战略竞争观念是防止企业陷于战术竞争旋涡的救生圈。

  14) 资料得靠平日累积,素养得靠平日修练,临渴掘井如何成就好文章?

  15) 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16) 与其迫在眉睫才临渴掘井,不如早点准备,免得慌乱。

  17) 或是临渴掘井,临时组织一些学者加以突击研讨,造成立法内容粗糙。

  18) 如果等到秋冬已发病之时再来补阳,只怕是临渴掘井,为时已晚。

  19) 绿化城市,育苗先行,临渴掘井只能舍近求远。

  20) 这种临渴掘井的作法,怎么能周全呢?

  21) 彼,临渴掘井,觅致若干蕃艳之字而又不善位置者,在在且有金沙入眼之弊,何止拆将下来,不成片段乎?

  22) 劝你们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以免后悔来不及。

  23) 暴雨来了才要修堤,乡公所还真是临渴掘井,怎么来得及?

  24) 与其临渴掘井,乱成一团,不如早作准备,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

临渴掘井的历史典故(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