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观后感【精彩6篇】

时间:2011-01-02 09:1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一

在参观了防震减灾展览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也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览中展示了大量地震灾害的照片和实物,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破坏力。特别是一些地震中的建筑物倒塌的照片,让我震惊不已。这些倒塌的建筑物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我深深地意识到,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防震减灾措施来减少地震的破坏。

在展览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防震减灾技术,如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抗震建筑设计和灾后救援等。这些技术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并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比如,通过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获得地震发生的预警信息,让民众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措施。而抗震建筑设计则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此外,展览还介绍了一些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需要迅速行动,及时救助被困人员并提供生活物资,展览中展示了一些救援人员的实际操作和装备。这些救援工作需要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支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亡和损失。

通过这次展览,我不仅了解到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还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防震减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参加防震演习、学习地震避险知识等,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提高防震减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防震减灾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涉及到每个人生命安全的重大事务。通过参观防震减灾展览,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的破坏力和防震减灾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应该为防震减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二

参观了防震减灾展览后,我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只是觉得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但是通过这次展览,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减轻损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地震灾害的照片和实物,特别是那些倒塌的建筑物和被地震破坏的城市。这些照片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了解了地震的破坏力后,我开始关注起了防震减灾的工作。

在展览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防震减灾技术和措施。比如,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获得地震发生的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措施。抗震建筑设计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展览还介绍了一些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这些技术和措施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次展览,我不仅了解到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还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防震减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参加防震演习、学习地震避险知识等,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提高防震减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通过参观防震减灾展览,我对地震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自己应该为防震减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三

  地震目前是人类世界上的一个难题,它威力无比强大,比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但是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因为有些预兆,如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不过一定要先辨认真假,并在第一时间内逃走。

  而且遇到地震也不是必死无疑,也有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

  看了这么多知识,遇到地震就不用怕了。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绍兴科技馆参观“地震及防震减灾”科普展览。

  在那里,我学到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固体外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它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围被称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称为地核。当我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后,心想:啊!原来地球有这么大呀!这时,我的心中立刻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当我看见下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心中的疑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岩层承受不了的时候,岩层便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产生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发生和种类。地震分为两大类:天然和人工,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构造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总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总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数很少,接着,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级、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次就只有一个,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划分,用“级”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最后,我又懂得了人类要如何预防地震,减少灾难,为了防震减灾,我们人类在楼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连中国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巅峰之作:应县木塔,我想:要是我们住在像应县木塔那样结构的水泥楼房里该多好呀!原来该木塔经历过大震30余次,甚至被军阀用炮轰过还依旧巍然屹立着,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发,那你要马上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水塔等,高耸支撑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等。

  参观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让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识,我真希望下次还能再参观这样的科普展览。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难免会发生一些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海啸等等。

  刚刚我在绍兴科技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吧!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发生急剧的破裂,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地震分为三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发生地震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和高大支撑物或悬挂物。一定不要在高楼附件狭窄的胡同里过,天桥下躲避地震,以免被倒下的建筑物砸伤。如埋在废墟里时,收音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灾情,得到救援信息,黑暗中手电筒可以带给光亮和信心,吹哨子或敲击金属声音,可以传得更远,并有效节省体力。

  地震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地了解它,也就不这么可怕了,再说现在的科学越来越先进了,加强各建筑物的防震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灾难远离我们吧!

  现在我们周围,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地质运动的结果,没有地球的运动变化,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美丽多彩的世界。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五

  今天,我和陈征宇去了绍兴科技馆观看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了解了地震的一些知识,让我收益匪浅。

  大家都知道,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地球地层内部物质会不停地剧烈运动,从而产生一股能破坏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原本呈长方形等形状的岩层弯曲并变形,而岩层一旦承受不住时,它就会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极大,它能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它还能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喷水冒砂;而更严重的是它能破坏山体等自然物,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它甚至还会引起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过后还会引起火灾,水灾和瘟疫。比如说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遇难,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大多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这是我们这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他们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地震的危害虽大,可也不是不可预测的。地震前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

  当地震来了时我们应怎么做呢?

  (1)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2)如果我们在室内,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3)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我们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4)我们应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我们还应设法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防震减灾观后感 篇六

  寒假里的一天,我去参观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展,收获了许多科学知识,同时也知道了不少地震时自救的方法。

  走进科技馆,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牌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讲述着一个个小百科、小故事,有地球的形成结构,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的形成和遭地震侵蚀后与地震来临前的样子对比,并通过一个个小实验、小游戏、小问答来增进我们对防震减灾意识的增强。

  好好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我在展览中了解道: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和变形,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岩层就会发生急剧的和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剧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室外,那就要赶快找一块开阔的场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走,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悬挂物。

  一条小小的逃生意识,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由此可见,发生地震时,逃生意识是如此得重要,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观完科普展,走出科技馆,一阵冰冷刺骨的风吹进了我的衣襟,同时也吹进了我的心里,冷冷的,很凄凉。脑海中不断地出现一张张扣人心弦的照片,那一个个因地震而陷入困境的人的绝望的目光…

防震减灾观后感【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