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观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4-05-06 02:34: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一

《小孩不笨》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的孩子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对智商的定义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个智商低下的孩子,但他有着一颗坚定的心和对音乐的热爱。尽管他在学校受到了很多嘲笑和歧视,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电影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小明为了参加音乐比赛而努力练习时,他的父母却告诉他:“你太笨了,不可能成功”。但是小明并没有被打击住,他坚信自己的能力,最终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这一幕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的智商如何,只要有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电影中的情节让我反思了对智商的定义。我们常常认为智商高才是成功的关键,但是《小孩不笨》告诉我们,智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小明虽然智商低下,但他有着其他优点,比如对音乐的敏感和热爱,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这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擅长领域,只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全力发挥,就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电影中的情节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小明的父母一直认为他是个“笨孩子”,他们对他的期望很低。但是小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学习音乐和参加比赛,小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赢得了家人和社会的认可。这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电影《小孩不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智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擅长领域。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声音和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二

《小孩不笨》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的孩子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对教育和对待智障儿童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个智商低下的孩子,他在学校受到了很多嘲笑和歧视。但是他的音乐老师发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潜力,并决定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音乐的培训和比赛的机会,小明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这让我反思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待智障儿童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智障儿童因为智商低下而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常常被认为是“笨孩子”,被边缘化。然而,《小孩不笨》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关注,他们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影片中的音乐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她看到了小明的潜力,并给予了他支持和鼓励。这让我明白,对待智障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外,影片中的教育方式也给我带来了思考。小明在学校受到了很多嘲笑和歧视,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也很低。这让我想到,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否过于强调智商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我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总的来说,电影《小孩不笨》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和对待智障儿童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关爱,他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同时,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能够为改变现状做出一些贡献。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三

  今天在电影院我和一妈一妈一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小孩不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被电影里许多搞笑的片段逗得捧腹大笑,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被剧中折射一出的一些问题所吸引,也可以说是反思。

  剧中的主人公是三个小学生,Terry,国彬和文福。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一性一格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就是成绩差。因此他们同在EM3,这个差生班,他们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看不起,受到了亲朋好友的嘲笑。周围的人,除了他们的家长以外,几乎都放弃了他们,学校放弃了他们,老师放弃了他们,甚至整个社会都放弃了他们。

  针对这三个孩子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点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老师的重视。首先是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是否只有那些听话的,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家长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哪块,是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学一习一上,成绩上,还是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培养,心理的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家长不应该只是片面的,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不应该强求孩子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水平,他们要做的,应该是认识到孩子在哪方面有潜能,并且帮助孩子真正看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一味地认为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努力才会学一习一成绩差,要意识到成绩不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次是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是否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他们应该重视的,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应该放弃他们了吗,还是继续鼓励他们?我认为老师应该具有耐心和一爱一心,把每个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对于那些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仍然得不到高分的学生,即使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还是有人关心的,并不是被放弃了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重新树立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老师要足够细心的去观察那些学一习一成绩不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对于那些总是“惹祸”的学生,不能盲目的一味指责,而是应该发掘他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最后是关于社会的,我觉得现在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太过现实了,社会的普遍观念又太传统,把文凭那张纸看的太重,其实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光成绩好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是要充分利用每个人力资源,就像绘画有天赋的就从事绘画方面的工作,音乐有天赋的就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总之,每个人都应该会有他的长处,何必只局限与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呢?

  人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只有大家的观念首先转变了,才能渐渐把社会的风气扭转向好的方向。还有我觉得这个社会需要一爱一,需要感情,人与人一交一往需要双方面的付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多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对方,包括我们的亲人,那么一切都将变的美好。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四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不学,儿之错。”是啊!教育好孩子就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的重要,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与其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不如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只有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去解读,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摸索、研究和教育,我们才会品味出书中奥妙和乐趣。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小孩不笨2》电影里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众多父母沉没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思想上,他们一味地认为,我们如此艰辛拼命地赚钱,作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都不会打开孩子的心扉,他们的心声难得以向父母倾诉,往往正当想表诉时,三言两语就打断。代沟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影片中的汤姆就是个例子,叛逆之心越来越强,一发不可收拾。父母对他失望,孰不知他对父母失望更甚。导致与一些社会小混交上朋友,不仅被别人利用骗去偷东西,还被勒索,不得不去抢一个老奶奶的项链,后来良心发现赶紧将项链送还,眼看就要被送去警察局,汤姆父母情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下跪求情,真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终善良的老奶奶给了汤姆一个重新改正的机会。汤姆的父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能及时纠正、改变,特别是对汤姆和杰瑞越来越重视,并用真诚的善意与他们交朋友,还去观看了杰瑞的演出,给予杰瑞赞赏、鼓励,让杰瑞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小孩不笨2》透过杰瑞和汤姆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转换角色的重要性,孩子们不单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作为父母,遇到问题,我们要多做换位思考,自我反悟过错的原因。我们不要做只会一味地谴责孩子,唉声怨气整天都笼罩着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我们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会扑捉孩子的亮点,与孩子的沟通难以上青天。沟通从心灵开始,与他们搭起一座桥梁,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肯定他们。当你亲近了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所期待的有时只需一句赞扬、一声关怀、一分肯定。当你这样去做了,你更会发现,他们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坏”,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给你莫大的惊喜。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钥匙。”影片中郝老师说的一句经典话语。死板的符老师就是从这句话中悟出道理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开启学生心中的钥匙,并成为学生的朋友。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把钥匙,找对方法,不断完善,轻松开启孩子们纯洁的心房。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五

  一部感人的影片往往能让人不断回味和深思。

  坐在外院的礼堂里,一部来自新加坡的《小孩不笨》让我们一百五十多人一会笑,一会哭。

  这是一个讲述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8岁的男孩子和他15岁在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影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父母家人乃至社会。

  片中有一个一无是处的父亲,打架、坐牢,不会教育孩子,只用拳头作为自己的教管方式。他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不是爸爸不爱你,是爸爸不会爱你。”

  爱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倾尽全力、达到自我的极致。为了孩子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来伟大的自父母的爱。

  但如何去爱孩子,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清楚的,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的。片中两个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他们自认为努力工作挣很多钱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是最大的爱。每天面对孩子的需求充耳不闻,只是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一味地说教、指责、训斥,这些在他们为人父母的看来,就是最好的爱。影片中用了一个有趣的夸张手法,父母的说教被卡通成了无穷无尽的“唾沫星”,源源不断地灌入两个孩子的耳中,又被两个孩子“左耳听右耳冒”而抛弃了出来。看来,父母苦心的说教,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就如同垃圾一样无用,甚至污染大脑,影响“脑容”。

  8岁的孩子第一次偷窃,是为了攒钱买爸爸的一小时时间去看自己的演出。小学生的一场演出在成人看来非常普通,无所谓,但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却是展现自我,向社会表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父母亲的忽略,让孩子倍感失落。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跟着落泪,我们在心中可怜这个孩子的同时,也为同样是成人的我们忽略孩子的正当情感需求而惭愧。

  影片中孩子有一个位学生操碎了心的符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华文自己掏钱为学校横购买字典。但他却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学生们不断叛逆,整天一付学不学习都无所谓的样子,最后沦落为打架、退学、加入流氓团伙……

  值得庆幸的是符老师再以为你年轻老师的“点拨”下,最后醒悟到自己畸形的教育方式,试着去发现学生们的优点,用鼓励、赞扬的方式去教育,不仅使后进的顽劣学生体验到了被欣赏的快乐从而变得积极,同样也是符老师自己尝到了赞扬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不一样的.教育收获。

  影片开始时有这样一段话:你最后一次赞扬别人是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别人赞扬又是什么时候……

  将思绪拉回到我们实际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去赞扬、去鼓励,也许,今天我们这样做了,但明天、后天,我们是否也会这样做呢?

  小孩不笨,真的不笨。

  作为心智成熟大人们,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去做“苯”事呀。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六

  《小孩不笨》是一部新加坡电影,当年也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部佳作。看了以后,我心里涌动着一股热流,不吐不快。

  Tom的父母是大众眼中的金领,忙于事业,忙于赚钱养家,没有时间,于是忽略了和两个儿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大人就是这样,他以为只要他和你说话,就是在和你沟通,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意见,忽略孩子心里的疑惑和想法。

  成才只有父亲,父亲很爱儿子,可是不知如何表达,由于水平的限制,表现出来的往往只有气急败坏的大吼和责打。

  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平凡人,没有Tom父母那般能干,自然也没有他们那么忙碌,和我沟通的时间还是有的。我父母比成才的父亲又要好一些。从小到大,我当然被打被骂过,甚至也有被打得惨兮兮的时候,但是谁又不是这样呢?除此以外,他们对我的关心爱护,我也是感觉到了,并深有体会的。

  Tom和成才是同班同学,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正处于15岁的青春期,自然会有很多“青春的烦恼”……于是,Tom会因为带成人碟到学校而被校长判处在全校学生面前公开接收鞭刑。成才会因为和老师打架而被开除。Tom、成才会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而加入小混混的帮派,并因偷窃而被勒索,又会因凑不到那要命的20xx块而“打抢”……

  这些都是出于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子能惹出来的事,只不过与父母沟通不良助长了他们的无助,使得他们惹的事比我们当年还要大,还要劲爆而已。

  父母的教育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造就一个孩子,这是我的想法。

  我的父母,从小对我采取的就是“打压式”教育方式,有点像Tom的妈妈,我总是受到打击和批评,导致我现在敏感、自卑的个性。而我的一个室友,她的父母从小就经常鼓励她,并不吝赞美,现在的她,很是自信与阳光。真是个让人羡慕的孩子……

  谁的青春没有痛过?但我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的青春没能像《致青春》那般激荡,也没有如Tom、成才那般糟糕,我们的青春只是寂寞着,孤独了春夏秋冬,辜负了风花雪月,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小小的别扭着,走到了今天。

  这部《小孩不坏2》只告诉了我两个字:真实!

  它真实地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方式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与碰撞,总让人想起自己那青涩的青春印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朋友与伙伴,家庭教育方式的好坏,是真的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世事在变幻,时代在进步,不管父母还是孩子都必须在与时俱进中更多地体谅对方,成长自己。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收获欣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少一份伤痛,多一点温暖。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所有收获。

小孩不笨观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