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5-08-03 02:13: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一

《钱学森》是一部以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为主角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展现了钱学森的伟大科学成就,更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电影以钱学森的一生为线索,通过回溯他的求学经历、科研成果和人生轨迹,完整地展现了钱学森的一生。钱学森从小立志成为科学家,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知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热爱使他在年轻时就获得了许多荣誉和机会。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选择回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他参与了中国的火箭研发工作,并在1956年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成就不仅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更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电影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尽管他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把中国放在心中的首位。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和困难时,他没有选择留在美国,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他坚信只有为祖国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种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忠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电影中还展现了钱学森作为科学家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他在科研工作中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的真理。他的勇气和毅力是我非常敬佩的品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电影《钱学森》通过展现钱学森的一生和科学成就,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形象,同时也传递了对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欣赏和敬佩钱学森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二

《钱学森》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讲述了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和他对祖国科技事业的贡献。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钱学森的伟大成就,更揭示了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和创造力量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电影中,钱学森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辛酸和挫折。他从小立志成为科学家,但在求学和科研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和政治迫害,被错误地当作间谍对待。然而,钱学森并没有放弃,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忍受着各种屈辱和痛苦,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科研梦想。他的毅力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认识到科学家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电影中还展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忠诚。尽管他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把中国放在心中的首位。在面临选择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忠诚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情让我由衷地感动和敬佩。

电影中还展示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和创造力量的渴望。钱学森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对未知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电影《钱学森》通过展现钱学森的一生和科学成就,向观众传递了对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创造力量的追求。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也让我更加欣赏和敬佩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要关注和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国家的科技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三

  上次看这类似的片子已经记不得是多久了,或许是因此感触颇深……

  和许多后来有深远影响的人一样,钱老小时候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神童。十二岁就曾赴美留学。也是同样的十二年,成功通过了留学考试,成为那一批留学生的1/20,之后在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再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在学术上完成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话题。被聘为加州大学教授。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病床上的他曾说到,我们不仅要搞科学,搞技术,还要搞艺术,搞音乐。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妻子蒋英,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她和钱老是青梅竹马,两人的父亲也是关系很好的同窗,可为了学业和工作等原因,1947年他们的婚礼才在上海举行。那时的钱老已经三十六岁了。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哥哥钱永刚,妹妹钱永真。

  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成了追忆,在美国定居几年后,他被指控为中国共产党,并被阻断回国。拘留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里,一度受到残酷的精神折磨。

  在后来辗转不安的五年中,在妻子蒋英的悉心陪伴下,甚至完成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一书。钱老对科学的热爱与激情令我折服。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显示了钱质朴又坚定的爱国心。

  在被特务监视的空档,钱巧妙地运用“信中信”的方法把自己不能回国被拘五年的煎熬经历传到国内,被周总理知道后,中国方面毅然用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交换,美国移民当局才不得不同意放钱回国。

  抵国后,在回答围观记者问题时,愤怒地拒绝一个中国人的提问。说到中国之间说话还要用外文?所以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在钱老身上体现的爱国和对科学的执著醍醐灌顶般震撼着我。反省自身,真的需要向钱老学习,向钱老看齐。

  之前,对于“钱学森”这三个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只有“两弹一星”孤零零几个字眼。我很感慨老师用宝贵的上课时间给我们看了这样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电影。使得钱学森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四

  影片《钱学森》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触是,家庭的和睦是事业的基础!

  钱学森和蒋英真挚相爱、至诚相待,一同去美国,又一同选择回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与蒋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走向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呼吁: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受到官场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当今中国一些原本做学问的人也向“裸官”们学习,将自己的亲属放在境外,这些人不可能有完满的家庭生活体验,也不可能有真诚的信仰,更不可能对国家和民族切实担当责任,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是“裸学者”是难以做好学问的。

  因此,每个真诚献身人民幸福事业的人,先要保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五

  昨晚看了电影《钱学森》,演员陈坤扮演青年、中年时的钱学森先生。

  以前对钱学森先生的印象来自于中学时代,知道他是我国的原子弹和导弹之父,是伟大的科学家,仅此而已。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院士的故事,有的院士生平中提到了钱学森先生。阅读过院士们的故事后,才深深的被他们的精神所折服。很多院士是拒绝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从零开拓一个领域,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不畏困难,为国奉献。

  钱学森先生在美国已经是著名的科学家,美国为了不让他回国,想出了各种办法,包括软禁,最终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努力下,钱学森先生一家人才回到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先生被寄予厚望,毛主席希望研制出我国的导弹系统。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钱学森先生答应下来,驻扎在荒漠区,不能与家人相见,而且还要克服种种苦难,比如跟苏联专家学习时,专家到点就停,不允许延长时间学习和观察,中苏环境恶化后,苏联专家全被撤走,这无异于釜底抽薪。我国没有工厂可以生产制作导弹所用的各种零部件;东风2号发射失败;两弹联合发射时面临恶劣条件等等,我想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片段只是整个研制过程中的很小一部分,实际的情况可能要比这更严峻和棘手。

  影片最后,钱学森先生和夫人散步时,夫人说“中国可以没有像我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正是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们,将我国的科学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国庆阅兵活动上各种武器的亮相,让国人倍感振奋,觉得祖国强大了,心里很自豪,爱国热情高涨。

  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的伟大精神,坚持不懈,迎难直上,解决问题。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六

  电影《钱学森》观看完后,最让我记忆尤深的,则是钱学森那一颗爱国报国的赤诚之心。

  少年强则国强。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年轻的钱学森于是毅然选择出国留学,立誓努力学习国外知识和科技,待学成之时,便是归国报国之日。

  是金子总会发光。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而中国当时国力弱,在国际上的地位不高,华人在国外也同样不被重视。但钱学森却在这么一个歧视华人的国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任用。钱学森作为冯卡门的得意门生,青出于蓝却胜于蓝,被加州理工学院聘请为终身教授。在喷气推进研究中心,我看到了他对学术的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制造出了首架喷气式飞机,让美国的航空事业从此傲视同行,卓尔不群。

  钱学森在美国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之时,却仍心系祖国同胞的生活,时刻关注中国国内形势。钱学森在准备归国之际,却突然因莫须有的罪名被美国政府软禁。面对美国政府的种种不被信任,逆境并没有打垮他,反而促使他在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活中,开始了对全新科学的研究,年仅43岁又完成了一部巨作《工程控制论》。同时,在美国的这些遭遇,更加坚定了他归国之心。

  钱学森有着天才般的才能,导致美国军方对他的归国进行了百般阻挠。他在美国时担任过美国空军的科学顾问,参与过海军装备研究,还亲手设计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五个海军陆战师或纳粹组装党卫队装甲师。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愿意让他回中国。最后在他和周恩来的多次努力下,中国用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终于换回了钱学森一家的平安归国。

  在钱学森踏上归国航船之时,我深刻记得他与一名华人记者的对话。面对华人记者用英文提出的为什么不回台湾,要回大陆的刁难问题,他愤然选择不予回答,最后只回复了他一句中文:中国人之间的对话应是中文!这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的心,人不能忘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说中国话呢!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家而感到耻辱,你被别人看不起,最关键是因为你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和你的国家你的家境这些无关!

  归国后的钱学森,立刻受到了陈庚和周恩来的接见。他也立刻明白了,在中国当时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环境下,他仍需带领中国人民造出原子弹和导弹,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国家的国土和人民安全才能得到初步保障。

  在造原子弹和导弹的过程中,钱学森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失败,可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出一丝因放弃美国优越生活的后悔之情,更加没看到他面对困难的动摇之心。

  电影中有个情节是这样的:当时国内遭受了连续几年的大型自然灾害,这使得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更加凸现,百姓生活极其困苦艰难。科研人员们因为营养不良都开始出现色盲等症状,聂元帅在物资匮乏的时期,仍努力运来一车猪肉给科研人员提供营养,而这些猪肉连那些战士军人领导都没有。但在当今社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越来越少见。有些政府领导人举着为人明服务的旗号,私底下却做着剥削人民权益,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贪欲的私心让人愤怒,拙劣的事迹罄竹难书。

  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并非一人之力就能成功。在这部电影里,我不仅看到了钱学森作为科研领导者的卓越才能,更加看到了整个科研团队的团结努力精神。门外汉的科学院副长张工农夜以继日刻苦学习研究,最终在重要时刻,提出了关键性的宝贵意见。那一刻,张工农让人简直刮目相看,惊讶敬佩。在发射东风一号的之前,面对当时恶劣的天气,让人无法睁开双眼的强大风沙仍未影响科研同志和战士们,他们无所畏惧,在总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做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团结以及不畏困难的精神仍是必需的。

  钱学森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两弹一星的伟大科研贡献,更是对待学术的一丝不苟精神,对待工作的负责钻研态度,以及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忠心。

  最后,钱学森回想归国前面对杜布里奇的挽留,他坚定的回答道: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国家需要他,他便成功的在中国大地上种出了东风一号这个冲上蓝天的苹果。我想,作为一名中国人,爱国是前提,是基础,也是最必需重要的一点。试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希望每一位中国人能谨记自己的身份,以国为荣,为国争荣!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