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观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5-03-05 02:33: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一

《白日梦想家》是一部由美国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于2012年上映。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弗兰克·阿巴格内尔的故事。作为一名天才骗子,弗兰克在年少时期冒充医生、飞行员和法律顾问等身份,混迹于社会上,过着虚假的生活。然而,他并非心怀恶意,而是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并试图寻找家庭的温暖。

弗兰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他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记忆力。但是,他的家庭背景却并不幸福。父母离异,他被迫选择在父母之间过着分离的生活。这种孤独的生活让弗兰克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寻找真正的归属感。于是,他决定以假冒他人的身份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影片通过弗兰克丰富的骗术和身份伪装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虚伪和欺骗。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不得不通过身份和地位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弗兰克以此为契机,迷惑了许多人,包括警察和法律机构。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气让他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一次次地逃脱陷入困境的危机。

然而,影片并没有将弗兰克描绘成一个冷血的骗子,相反,他对他人始终保持着善意。他帮助了不少人,包括一个年轻的护士和一个没有经验的律师,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并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样的弗兰克不仅令人钦佩,更让人感到心疼。他渴望真正的爱和家庭,却只能通过骗术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影片的结尾,弗兰克最终被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然而,他的故事并没有以失败告终。他在监狱中得到了FBI特工卡尔·汉拉蒂的赏识,并最终成为了该机构的一名特工。这个结局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启示,告诉我们即使沉迷于虚幻的梦想,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现实,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仍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白日梦想家》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展现了一个年轻人追寻梦想的艰辛和付出。影片通过弗兰克的故事,让观众反思社会对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过度重视,并呼吁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作品,值得一看。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二

《白日梦想家》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引发观众对人性、梦想和欺骗的思考。

影片以弗兰克·阿巴格内尔为主角,他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年轻人,却选择了以欺骗为生。弗兰克通过伪造身份和骗术,在社会上过着虚假的生活。他曾冒充医生、飞行员和法律顾问等身份,成功地骗过了许多人。然而,这些欺骗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源于他对真正家庭和归属感的渴望。

弗兰克的家庭背景并不幸福,父母离异后,他被迫分离生活。这种孤独和缺乏归属感的经历让他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他选择了以假冒他人身份的方式来寻找归属感。尽管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观众却能够理解他的动机。

影片通过弗兰克与警察和法律机构的斗智斗勇,展现了他惊人的智慧和勇气。他的聪明才智让他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一次次地逃脱陷入困境的危机。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变得冷血和无情。相反,他始终保持着善意,帮助了许多人,让观众对他产生了共鸣和同情。

影片的结尾,弗兰克最终被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尽管他的故事以失败告终,但他在监狱中得到了FBI特工卡尔·汉拉蒂的赏识,并最终成为了该机构的一名特工。这个结局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启示,告诉我们即使沉迷于虚幻的梦想,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现实,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仍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白日梦想家》通过弗兰克的故事,让观众反思社会对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过度重视。它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内心的真实需求,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而不是迷失于虚幻的世界中。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三

  一份平淡无奇的工作,一场望到尽头的生活。

  上司的“剥削压迫”、喜欢却又不敢表白的女同事、裁员危机……

  主角(沃尔特米提)就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们的缩影。

  看完《白日梦想家》,先是满腔热血,而冷静后却觉得:回望人生,皆微小如尘。

  电影终归是电影,而现实终究是现实。

  现实中能戏剧性地周游世界各地,抽丝剥茧一路上种种巧合,并一步一步探索世界的人少之甚少。

  现实中,有几人能和沃尔特米提一般,能甩开所有包袱职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且还能有如此佛系随心的妹妹和母亲?

  他先去了格陵兰,从直升飞机上跃入冰冷的海水中,险些葬身鱼腹。获救后随船去了冰岛,跑到了那座深受冒险家所喜的即将喷发的火山上,火山喷发前一刻他到了未受管制的阿富汗地区,随后又登上了喜马拉雅山,在一座高峰上见到了正在拍雪豹的冒险家肖奈……

  《白日梦想家》讲的就是一个白日梦者实现自己梦想的蜕变旅程。

  谁没有做过白日梦呢?

  但,谁又曾真的敢不顾家人,不畏危险豁出性命的踏上可能不归的旅程?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人人都是被束缚的白日梦想家。

  若是现实太过残酷,让我们得梦想遥不可及,那么不妨让自己一步一步充实努力,等待机会,脚踏实地享受当下,踏踏实实地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要明白的是,纵然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实现,但是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有它的好处。

  如同电影中冒险家肖奈说的那样,完美的东西不会寻求关。

  他说,“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享受当下,享受此刻。”就像明白自己在喜马拉雅山看过雪豹就好了,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是否有能够呈现的结果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享受当下。

  人是很容易在世俗功利的量尺中迷失的,路人的夸赞或诋毁都是虚假的、匆忙的、浮于表面的,人在意世俗,殊不知世俗太忙是没空理睬人的。

  其实,生活只属于自己内心的感受,问心无愧就是充实。

  只要在路上,无论结局如何,总有收获。

  虽然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实现,可我们要敢于追梦。追梦人可能平凡,但是绝不会平庸,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在坚守着初心,坚持完善自己。在人生历经千百种滋味,阅历丰富后,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眼界和追求。

  那些为之努力过的梦想,未必都要实现,它只是让我们能够有潜力选取,选取我们所爱的,并且爱我们所选取的。在机会来的时候,我们恰恰有潜力抓住它,然后做更好的自己。

  就像米提苦苦寻求的最后一张底片,就在肖奈送他的钱包里,而他却疯了一样跑来跑去,这结果未免有些荒唐。

  但,他在旅途中已领略了世界之大,早已蜕转成全新的自己了,他享受着旅途中的每一秒,拥有无法言说的快乐。

  我们能说他的努力很荒唐吗了吗?

  我想,这种改变与享受,蜕变与努力就是《白日梦想家》电影好处的所在吧。

  但守初心,莫问前程。

  更何况肯一向努力的人,虽是未必实现梦想,但必须不会差。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四

  沃尔特喜欢做白日梦,他会在和人说话时候突然愣住,进入自己的幻想。他想象着自己来自冰川,想象着和心动的女生当面表白,想象着和讨厌的上司在街道上格斗……

  沃尔特是《生活》杂志的相片管理员,杂志将要被并购,需要做最后一期内容。疯狂摄影师尚恩指定要用25号底片做封面,但是沃尔特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这张底片。整个电影就是沃尔特寻找底片的过程。他去了格陵兰,搭乘了醉汉驾驶的直升飞机,掉到大海和鲨鱼搏斗,用滑板滑行在无人的公路上,一个人登喜马拉雅山……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和心动女生交流,两人的感情渐渐有了进展……

  沃尔特的白日梦越做越少,他不再经常发呆,因为他已经把日子过成了梦想。当沃尔特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摄影师尚恩的时候,尚恩说那张底片其实在他送给沃尔特的钱夹里,而沃尔特已经把钱夹丢到了垃圾桶。

  沃尔特失望而归,还好他的妈妈帮他捡回了钱夹。沃尔特并没有看这张底片的内容,此时,对于他来说,这张照片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为了这张照片,他已经经历了太多,过程本身即是留念。

  由于公司并购,以及他与新领导的不和,沃尔特被裁员。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看到了谢莉尔,他们并肩走在街上,这时的沃尔特已经可以对谢莉尔讲述自己的感情。他们在路边售卖亭里看到了最后一期《生活》杂志,封面并不是多么珍贵、震撼的照片,但是却振奋人心。每个人看到这里都应该是微笑的。

  “与其每日靠幻想来度日,不如拿出点勇气把幻想过成现实。”我们或许没有寻找底片的契机,没有必须出走的压力,没有没有可以随时想念的姑娘,可是我们都未曾放弃过想象。

  在某个时刻,或清晨,或黄昏,或听到鸟鸣,或看到田野,总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也想沃尔特一样,是想看看诗和远方的。当然,多数时候,我们选择放弃和忘记。我们把梦想埋在心里,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还美其名曰是责任。我们告诉自己,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情,像大多数人那样去生活就不会错。可是,我们可曾问过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法罕,明明想当野生动物摄影师却要学习工程,他不热爱,所以做不好。去热带雨林生活一年,或许赚不到很多,但是他能学到他想要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五

  一次阴差阳错,使米蒂不得不走上寻找25号底片的旅途。在只有八个人的国家遭遇醉酒飞行员,在最后一刻受到幻想中的女神的鼓励,跳上直升机,又因为听错飞行员的话,跳到海里,被迫和鲨鱼搏斗,推理到摄影师应该在冰岛,而这艘船正好就要去冰岛,和一群意大利醉鬼抢夺一辆自行车,到后来还是选择年少时擅长的滑板,飞奔在冰岛平整的公路上,壮美的山河一掠而过,甚至还差点被爆发的火山灰喷到。

  似乎,米蒂终于过上幻想中的旅行家的`生活。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有趣的生活。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妙的一点是,他没有过分煽情到极致。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你去一次旅行,回来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改变世界了。旅行本身不是什么灵丹妙药,顶多是逃避生活的方式。而让其产生积极效用的往往是自己用心地参与,事后的感悟与自省,并有很强的执行力可以回到原来的生活后实施改变。

  回来后,第二次对摄影师的追寻,米蒂踏上了去喜马拉雅山的路。此时,片子前段埋下的伏笔开始发挥作用:米蒂终于实现了年少时成为背包客的梦想。用小柑橘蛋糕贿赂将军,看着当地人指手画脚地指路,到最后意外却终于寻到了摄影师,和摄影师一起等待”幽灵之猫“——雪豹的出现。这一切种种奇妙,米蒂想都没想过会结结实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吧?

  摄影师在山腰上等待雪豹的出现,也许半天,也许一天,也许甚至已经半个月。这一刻,雪豹终于出现。摄影师却只是静静看着取景器,却并没有有所动作。米蒂终于沉不住气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拍?“摄影师说的话却让我有所开悟:”有时候,我只是想静静享受这一刻“。

  在现在这个社会,一切都太过浮躁,人心犹是。减肥,要十天瘦二十斤;学雅思,要二十天到七分;恋爱,要讲求相亲速配;旅行,要三千块环游世界。人们越来越迷信数字。任何事情用数字标榜一下,就能迅速获得关注。一切都是功利的,讲求效率的。做事情不能只是做事情,一定要有个目的。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 篇六

  沃特.密提(本·斯蒂勒BenStiller饰)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甚至无法跟心仪的同事谢莉尔(克里斯汀·韦格KristenWiig饰)开口搭讪,面对生活他像个旁观者,时常“放空”做白日英雄梦。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西恩·潘SeanPenn)的一卷胶片,沃特终于开口搭讪谢莉尔,并在她和母亲(雪莉·麦克雷恩ShirleyMacLaine饰)的鼓励下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冰原、大海、喜马拉雅山……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壮丽。

  电影中的5号底片也许是代表着生活中未知的觊觎,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找寻它,我们永远不会看到5号底片里面究竟有什么美丽的风景。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白日梦想家,没有做过值得一提的事,也没有去过值得一提的地方,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做着白日梦,宁可平庸的活着,也绝不冒险的争取。

  你说你讨厌千篇一律的生活,讨厌一眼就看到头的日子,讨厌不再年轻也不再好奇的自己,但如果让你抛开一切,听从内心的声音,很多人又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摇摇头。于是,所有美好的想法都变成了静静地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时机成熟?等待更有钱?更有时间?还是更有能力?我想,或许我们只是没有勇气去颠覆那个习惯了舒适区的自己,直到不再年轻,不再好奇,不再想要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

  有人问,从好奇到成功需要走多远的路,我想说的是,可能只需要一步,迈出的第一步很重要,接下来就是坚持的力量。其实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迈出第一步,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磨平了好奇心,当好奇心不在时,激情也会慢慢消退。所以,相比于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更喜欢永远年轻永远保持好奇心。

  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是有选择的,每一次正确的选择,都会让我们更靠近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一种人。

《白日梦想家》观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