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精彩6篇)

时间:2016-01-01 01:50: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一

在绍兴的一处古老的巷子里,隐藏着一座历经沧桑的故居——鲁迅故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故居自然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寻者。最近,我也有幸参观了这座具有重要意义的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城西的华家池畔,占地面积相当广阔。一进入故居的门口,我便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故居整体建筑保持了原貌,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红墙黛瓦,古朴而庄重,彰显了鲁迅先生那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导游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故居的内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故居内部分为前厅、后厅和后花园三个部分。前厅是迎客厅,布置简洁而雅致。墙上悬挂着鲁迅的画像,气氛庄重而肃穆。后厅则是鲁迅的生活区域,展示了他的书房、卧室等。书房内摆放着一张老式的木桌和一把木椅,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台老式的台灯和一本古旧的书籍。我不禁想象着鲁迅先生在这里默默地创作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后花园是整个故居的亮点之一,面积不大却别有一番风味。花园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在花园的中央有一口古井,水清澈见底,仿佛能够洗涤心灵。站在花园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参观鲁迅故居,不仅仅是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更是一次思考和反思的过程。鲁迅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他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和社会的问题。而参观他的故居,则是对他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思考。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忧虑。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让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他的故居则是这个宝藏的见证,让我们更加珍视鲁迅先生的贡献,更加努力地追求真理和进步。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二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的故居始终吸引着无数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寻者。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居,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城西的华家池畔,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整个故居保持了原貌,保留着鲁迅先生生前的生活痕迹,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故居的外墙是红墙黛瓦,古朴而庄重,彰显了鲁迅先生那种矢志不渝的精神。一进入故居,我就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绍兴,与鲁迅先生近在咫尺。

故居内部分为前厅、后厅和后花园三个部分。前厅是迎客厅,布置简洁而雅致。墙上悬挂着鲁迅的画像,气氛庄重而肃穆。后厅则是鲁迅的生活区域,展示了他的书房、卧室等。书房内摆放着一张老式的木桌和一把木椅,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台老式的台灯和一本古旧的书籍。我不禁想象着鲁迅先生在这里默默地创作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后花园是整个故居的亮点之一,虽然面积不大却别有一番风味。花园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在花园的中央有一口古井,水清澈见底,仿佛能够洗涤心灵。站在花园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

参观鲁迅故居,不仅仅是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更是一次思考和反思的过程。鲁迅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他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和社会的问题。而参观他的故居,则是对他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思考。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忧虑。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让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他的故居则是这个宝藏的见证,让我们更加珍视鲁迅先生的贡献,更加努力地追求真理和进步。参观故居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对我们的激励和教诲。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三

  认识鲁迅是因为我读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暑假,我们全家去了绍兴,首先就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后面有一个园子,那就是百草园,鲁迅小时候的乐园。园里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而一边的鲁迅呢?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也忍不住,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仿佛沉浸在继祖母的故事当中。

  出了鲁迅故居 ,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屋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得“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迟到过。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我自己,我不觉有点脸红,以后,我也要向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游鲁迅故居

  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

  离开了柯岩 鲁镇 鉴湖,大约坐了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绍兴市区参观鲁迅故居。

  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后,我一直期待这能到绍兴,参观鲁迅童年的家,感受这无穷无尽的童年乐趣。

  灰色的天空下,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黑灰色的屋檐,浅灰色的路面,还有乌篷船上那些穿这白上衣和灰长裤的船夫,我忽略了周围服装鲜艳的人们,来到这里,只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窄窄的小路走进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寿镜吾先生的书塾,书塾并不大,也比较简陋,鲁迅小时候坐在一个靠墙的位置读书。三味书屋还有一个后园,鲁迅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在读书闲暇之余,这个后院也给了他不少乐趣。然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园子,种着一棵古树,看起来无聊至极,更谈不上什么乐趣。

  出了三味书屋,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故居和故居中在鲁迅笔下生动有趣的百草园。鲁迅故居并不怎么特殊,只是一个平凡的条件较好的人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走出一个如此伟大的巨人。比起三味书屋的后园,百草园相对要大得多,那些树木到现在都已是参天大树。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园子,但也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园子,我觉得这还不如我家边上的小园子,我怎么也找不到这里能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鲁迅笔下的那些快乐,就是童年,是故乡的家吧。

  接着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们便坐上了大巴,我总觉得有一些失望,伟人的故居就是这样,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这位伟人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罢了。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樱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四

  此时,已经是下午了。我怀着对鲁迅的敬仰之情,再回头看了一眼百草园,不禁想起了今天下午游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过程。

  今天中午,我们乘着校车,来到了久违了的鲁迅故里,仿佛我们早就认识似的。

  刚下了校车,我便看到一块大板上写着“鲁迅故里”,旁边还画着一个人:直直的钢发,隶体一字胡,穿着一件中式长衫。我猛然间想起,这就是鲁迅先生啊!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踏着石板路,脚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旁边古色古香的旧木窗,使我感到近代时的气息;前面的石库门,更让我联想到了当时的大街。这犹如一副清末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踏着优美的音韵,我们来到了先生寿镜吾的家中。出了第一进,便来到了书香阵阵的“三味书屋”。在一个角落里,放着一张桌子。这桌子与众不同,在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小鲁迅因为上课迟到,一惯和蔼的先生,也将小鲁迅惩罚了一顿。小鲁迅接受完惩罚,便回到座位上,抿着小嘴,眼神中浮现出坚毅。他毅然地在桌角上,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将“早”字刻好。

  从三味书屋出来,我们便直奔百草园—那是小鲁迅的游乐场。刚进百草园,便看到高大的皂荚树。它的枝干非常“健壮”,在粗壮的枝头间,萌发出了一片绿色的小精灵。它们是那样碧绿,绿得透亮,绿得清爽。看着让人神清气爽。

  在皂荚树的前方,便是碧绿的菜畦。菜畦中,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我好似进入了一个金黄的世界。仔细一看,才认出,它们是油菜花。那一朵朵高过人头的油菜,棵棵都笔直地挺立着,就像一个个军人。

  在菜畦旁边,是光滑的石井栏。那石井栏,是用木头做成的。坐在上面,火热的屁股下传来阵阵凉意,别提有多舒服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都要坐在上面,可一坐上,便赖着不起来了。

  在百草园的出口,是那“年代久远”的桑树。这桑树可不能与小路旁的相媲美,因为,它要比小路旁的大3倍!它好似戴上了一顶碧绿的帽子。那帽子是由叶子与桑葚组成的。桑葚碧绿碧绿,还带着一根小小的刺。

  “轰—”汽车发动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望着远去的鲁迅故居,我的心中不禁又涌起一股敬仰之情。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五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

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六

  昨天,我们跟随爸爸开车来到了浙江绍兴市,你们知道绍兴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吗?那就是鲁迅故里。

  早上吃完自助餐后,爸爸开着车把我们送到了鲁迅故里,我们跨进大门,看见了鲁迅爷爷那庞大的石雕矗立在大门口,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先来了到了第一景点:鲁迅祖居,我们怀着着急的心情走了进去,听旁边的导游小姐介绍道:“鲁迅的祖父是个做官的,所以鲁迅的家境在当代还算是比较好,怪不得看上去他们的餐桌,家具都用的是上好的木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我们又跟随导游小姐去了鲁迅的故居我们参观了书屋,卧室和他们家的德寿堂和思仁堂,······

  它们家有一个后院,名叫“百草园”,那里是鲁迅幼童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地方,听妈妈说,儿时的鲁迅在这里留下了快乐的时光。在“百草园”的中央,有一口井,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调皮,常在井口上跳上跳下。

  不远就是鲁迅的纪念馆,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鲁迅爷爷的雕像,下面标着1881—1936年,屈指算来,鲁迅爷爷的寿命才五十五岁。通过纪念馆的资料,图画显示,我得知鲁迅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其中有一段话,每天鲁迅在学习中要做到三到,这三到分别是:心到,口到,眼到。这就是他给自己订的学习方法。在纪念馆里,展示了鲁迅爷爷生前的许多文学作品,有很多我都读不懂。我稍微能理解的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在广阔的天地里》:“我生在都市的大家庭,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看到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和许多农民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了。”我读完这段话后,隐约的感觉到,当年的鲁迅虽然出生富裕的家庭,但思想上没有一丝瞧不起穷苦农民,并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参观完鲁迅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幼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听导游说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裂在四面,,我看到鲁迅的那一张书桌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的。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到了中午12点,通过了参观鲁迅故里,我今天认识到鲁迅爷爷是一位多么伟大了不起的人,甚至在世界上都闻名远扬。我敬佩你—来自绍兴的鲁迅爷爷。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