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的观后感(最新6篇)

时间:2014-04-09 06:4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一

《独行月球》是一部让人思考人类命运和孤独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人类孤独独自在月球上生活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孤独旅程的描绘,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于孤独、人类存在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以极其宁静的画面和音乐开场,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宁静、平静的氛围。主人公在月球上独自一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复和孤独的,他面对着无尽的黑暗和寂寞。这种孤独感通过镜头的巧妙运用和主人公的表演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的中段,主人公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狗,他为了救助小狗不惜一切代价,这段情节让观众看到了主人公内心的温暖和善良。他的孤独和无助并没有让他变得冷漠和自私,反而更加强化了他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于他人的关怀。这种反转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让人深思,孤独是否真的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冷漠和自私。

影片的结尾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主人公终于离开了月球,回到了地球,他的孤独旅程结束了。但是观众不知道他回到地球后会发生什么,他是否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种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思考了很多问题,人类的孤独是否真的能够被解决,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独行月球》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通过对主人公孤独旅程的描绘,影片让观众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类命运和孤独的问题。影片的宁静氛围、主人公的表演以及结尾的开放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让人们重新思考了孤独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也让观众对于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思考和期待。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二

《独行月球》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影片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对孤独的思考,更是对于人类情感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影片中的主人公独自一人在月球上生活,每天都是重复的孤独和寂寞。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主人公的情感和人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通过与一只受伤的小狗的互动,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他人的关怀。这种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执着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让人深思,在孤独的环境中,人的情感和人性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影片的氛围和音乐也为故事增添了很多的魅力。宁静而又寂寥的月球表面,悠扬而又深沉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种画面和音乐的呈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内心世界,也让观众对于孤独和人类存在的思考更加深刻。

影片的结尾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主人公离开了月球,回到了地球,但是观众不知道他回到地球后会发生什么。这种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思考了很多问题,孤独是否真的能够被解决,人类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这种思考让观众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独行月球》是一部充满深度和思考的电影。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孤独旅程的描绘,让观众思考了很多关于孤独、人类情感和人性的问题。影片的情感表达、音乐和结尾的开放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让观众重新思考了孤独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思考和期待。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三

  奔着沈腾去看的《独行月球》,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前半部分搞笑居多,后半部分感动为主。

  电影主要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被遗落在月球上的还有一只金刚鼠,独孤月和金刚鼠相爱相杀的场景,让人捧腹大笑。

  独孤月一直尝试着和地球取得联系,可是当独孤月发现自己当时以为的回应只是刚子不小心碰到电线所造成的杂音后,对于他来说是彻底的失望,是一切信念在一瞬间被摧毁殆尽的大悲。影片很聪明地采取了无声的处理,就算只能看到画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独孤月的那种绝望。当他真的觉得希望破灭,决定自我了断时,地球上那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希望之光,那些前面所有的笑点此时却凝聚成了汹涌的感动之情,完成了这部喜剧情感内核的第一次升华,也是影片的一次小高潮。影片真正的高潮在独孤月把自己作为动力冲向π+的时候,本来在独孤月脑洞大开,不懈努力下,独孤月本可以和刚子成功返回地球。但,此时却出现了意外,π+的出现,将会使地球遭受重大撞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起初为了鼓舞民众被塑造出来的假英雄此刻真正成为了拯救地球的“英雄”,他完成了作为飞行动力工程师最后的使命,影片的悲剧内核完全暴露出来。前面笑得有多开心,这一刻哭得就有多么伤心。没有人希望这个带来无数快乐和希望的独孤月牺牲。

  当每一个平凡人,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点亮一束光,平凡人就成为了英雄。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四

  电影里男主独孤月因错过了撤离一个人落在了月球,独自生活在月球。设想一下当你独自流落荒岛会不会像男主一样,开启个人生存史;遭遇寂寞、恐慌,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再来;即使身陷绝望,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尽管这是一部科幻喜剧,但这位虚拟出来的月球“鲁滨逊”,倒是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生存、生命的启迪。

  鲁滨逊是自己的英雄,他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个人生存史上的神话;独孤月不仅是自己的英雄,还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英雄,说他“拯救了地球”,一点也不为过。

  浩瀚的宇宙中,一个人作为独立的存在实在是渺小的不值一提,但是独孤月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平凡人,把他放在了唯一能拯救地球的位置上时,挺身而出、毫不犹豫是他的关键词。我想,假如我们每个普通人能有这样的机会的话,大多数人会和独孤月一样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每一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即使是一束微光,也能穿透层层迷雾,照亮彼此的心房。

  影片中,当独孤月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来自地球的那一丝“滋滋”的联络声,其实是袋鼠无意中发出时,他的世界已经完全崩塌,远在地球的马蓝星看出了他的绝望,号召大家在地球向他“发光”。于是,那一束束微弱的亮,组合成“你不是一个人”,星星点灯一般送到了独孤月的眼中、心中。当然,尽管少了一个“一”字,观众们还是能体会导演的用心的。

  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一段旅程,身在其中的我们注定都是那个平凡的、自己的英雄。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甚至平庸,碌碌无为,每天为了生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起床上班下班做饭收拾屋子,最后躺在床上睡觉等待第二天往复。现如今网络上五彩斑斓的夜生活只存在于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偶尔逛下街看场电影甚至寓在家里打游戏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颜色,更多人依然为了生存而奔波着,生活生存一学之差,天差地别。电影里沈腾的角色,一个“中间人”可以说是拥有高学历的高端人才,甘愿做不喜欢的工作,去默默喜欢一个不可能的人,甘愿平凡,或者说在其所在的纬度也只能平凡。

  即使是独行、平凡、普通,也要记得做一个努力且积极向上的人。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五

  那些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瞬间,追逐着光明、希望的瞬间,是否是刻意的安排和巧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放在电影当中,一些鲁莽的决定是否会沦为笑柄。

  一、上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是《流浪地球》,科幻电影的一个吸引人的点,就是良好的设定,他必然要遵循基本的逻辑,经得起推敲。

  我们在感叹视觉效果的同时,会幻想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未来,紧张的告警声音、英文版的语音交互、很多超现实的场景,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有沈腾参与的电影,必然要加入喜剧元素,喜剧元素的填充,使得电影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年纪大一点,对于单纯的搞笑也许开始变得无法全情投入,使我震撼的更多的是电影的设计感,例如游戏解说的参与、直播的插入。我们的记忆点似乎已经被抖音这种软件直接的给予所控制,深入变得难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写道,纯粹的利用人的感性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缺乏理性的状态,例如诗歌、例如纯碎的煽情。

  二、电影的另一个元素便是爱情。我爱你爱到即使你坚持原则抛下我,我想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生,我爱你的纯粹、爱你的坚守岗位。这是多么神圣、高尚,且不太现实的事情。

  追一个人,用尽各种办法,牺牲很多、委屈自己很多,在现实中一般是这样的局面,你无论如何的改变自己,只要对方最看重的部分没有得到满足,结果也会失败。

  你需要拥有的是,认真地思索,想明白这件事,以度己之心度人,走出来,打开格局。

  慕强心理是很多人都有的,你至少在某一方面令我崇拜,可以让我学习,我们寻找的是优秀的、美好的。

  当激情消退,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挡世俗的种种,去过一个更好的生活,这是爱情的兜底。

  三、结尾的时候,看到这个电影是由一个漫画改编的,不得不说在日本流行的漫画,也许会在我国迎来一个发展,漫画确实可以通过故事,说很多不能说,展现很多人心中所想。

  漫画不仅包含了故事,还有绘画等元素,这也许就是很多专业共同发展的结果。

  公众号也新增了漫画原创的模块,只要你会画,字数不够300字也是一篇原创。

  电影中的袋鼠-刚子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我想这也是漫画形象的现实体现。

  至于守护、希望、灾难面前无谓牺牲,有点套路化,有点缺乏新意。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 篇六

  今天看了《独行月球》,是我喜欢的风格,一部拿捏欢笑与泪水的,不经意间就错过细腻的深度的影片。

  不是影评家,不剧透,更不想哗众取宠,只分享几个触动较大的环节。

  一个是整体的故事背景,越来越有大国风采了,继《流浪地球》后,又一部中国人牺牲拯救全世界的题材,甚至不断让我产生与《阿波罗13号》的对比。再有是情节的安排,连贯、紧凑,不断引领着观众被代入到剧情之中。

  最打动我的,是小人物,小到不能再小,甚至从人物形象上,也是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对应高大全的:矮小缺的主角。

  从故事而言,不禁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经历的两次疫情,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复杂。除了有大人物的引领,但防控的成与不成,关键还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众的配合。

  可以说,电影中的独孤月,一切的出发点,特别是缘起,与国家没有关系,与人类也无瓜葛,他的一切,就是为了马蓝星。就像我们,我们在电视里,在讲台上,会说为了任何,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最牵挂和在乎的,就是我们晚上搂着我们胳膊的孩子,家里等着我们常回家看看的父母老人,还有为我们甚至毫无道理便打抱不平的挚爱亲人。

  影片的人物心理,真实,很真实,也很符合现在的发展形势,我们喜欢英雄,我们敬重英雄,我们也需要英雄,但注定了不会有太多英雄,我们成为英雄也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影片不断打动我,甚至让我有了第一次走出影院,依旧久久不能释怀的感觉。就是这种对小人物的刻画和描摹。

  也许是感同身受,颇有共鸣。独孤月,一个普通到毫无存在感的人、被舍弃的人,却因为大人物没有选择之下,被迫被选中,开始感受被关注,同时,个人虽然身处绝境,但阴差阳错度过了一个完整的懈怠到觉醒的过程,

  特别是因为一次误会,以为被关注,重新燃起斗志,并成功破局,但又发现一切徒劳,只是误会,像极了生活中一直保持前行,但又感到毫无希望,只凭满腔自以为是的人们。

  最为可悲的是,当他终于彻底要放弃的时候,又好像命运的安排,终于真的被看到,还是一句对他而言,看到的不严肃的调侃,但就是这么一句调侃,让他有了希望,有了方向,走上了依然无所得的为他人牺牲的道路。这也不正是小人物的心理么?为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有时超出预期的存在感,毅然决然的把自己牺牲了出去。

  独孤月,顾名思义,独自一人孤独的在月球上,何尝不是一个被抛弃的人?

  但正是这样一个其实有自身专业本领的、被埋没的小人物,终究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他的目的就是那么简单,只是为了自己一个爱而不得的梦中情人。但,因为他的坚持,他活成了更多小人物的希望。

  最终,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小人物,终究只是小人物,即便成为了英雄,也是为了大人物服务。

  但这就是人性中的光辉一面,坐在餐厅里,不时看着奔走在各个餐桌之间的服务员,再看看每一桌形形色色的客人,我相信,作为小人物,特别是疫情之下的大多数普通人,都有着自己认为了不起的故事,也是各自至爱亲朋眼中的英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但正因为我们各自承受着现实的打磨,才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不那么坚硬。执笔至此,依旧隐隐的`意难平……

  伟大的喜剧,都是让人在欢笑中流泪,时刻提醒我们大多数人不要忘记了生活本质,在流泪中欢笑,又是让我们知道苦中作乐,寻找希望,练就一个好心态,这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条件。

  越到后来,越发孤独,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已经和现在的世界是平行的关系。但,所幸心中还有所爱,也被所爱所爱,走下去,很难,但每次走下去的道理,却又如此简单。

独行月球的观后感(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