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精简6篇)

时间:2019-04-01 08:3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印度电影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其中《摔跤吧爸爸》无疑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这部电影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实现女儿摔跤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故事。影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同时也展现了印度电影的独特魅力。

首先,这部电影成功地展现了家庭的力量和父爱的伟大。影片中的主角马哈维亚是一位摔跤选手,但由于某种原因,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当他的女儿表示希望成为一名摔跤选手时,他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她,并竭尽全力帮助她实现梦想。马哈维亚不仅是一位顽强的父亲,也是一位坚定的支持者和指导者。他尽管遭遇了各种困难和反对,但从未放弃,始终相信女儿的潜力。这种无私的父爱和家庭的力量令人动容,让人们倍感温暖。

其次,影片通过摔跤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传递了坚持和奋斗的价值观。摔跤是一项需要极大毅力和勇气的运动,这正是马哈维亚希望通过女儿参与摔跤来传递的价值观。影片中的女儿盖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她从未退缩,坚持不懈地训练和比赛。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换来了成功,也向观众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这部电影还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印度文化的魅力。印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国家,而这部电影很好地展现了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摔跤比赛的盛况,到家庭的温情,再到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影片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印度世界。观众们既可以感受到印度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更好地理解印度社会的现实。

总之,《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通过展现家庭的力量和父爱的伟大,传递了坚持和奋斗的价值观,以及展现了印度文化的魅力,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们对家庭、梦想和人性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梦想就会实现,而家庭的力量和父爱的伟大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三

  印度片比较少看,其实国产片也很少看的。我不爱看电视电影。只是这个片太牛了,大家都在说,连邻居家小孩的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都考这个。我终于忍不住了,搜出来看看吧。

  将近两个半小时,有点长,不过故事情节还是不错的,让人欲罢不能。我竟然没有快进,很有耐心的看完了。很是催泪的电影啊!

  真的是如果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这不是吗?那个爸爸有梦想,一生只有一个梦想,然后就朝着他的梦想前进。他吃过许多苦,可是这种苦很多人没得吃,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还说明一个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人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两个女孩子没有童年,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没有借口,头发都被剪掉,比男孩还要苦还要厉害。苦日子过了,到了收成的时候,她们终于崭露头角,一举成名。

  所有的这些前提是要有个梦想,然后再朝着梦想努力。

  所以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拼命的努力,一生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够了。

  下午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是部很励志很好看的电影,我觉得可以是经典影片之一。

  距电影首播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才来补习功课。如果是在影院里观看的话,励志的故事,配上独有的印度音乐,效果会更好的。

  爸爸是位了不起的爸爸,两个女儿也是很努力、很争气的女儿。

  摔跤是很苦的体育项目,其实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很苦的,运动员从很小就要接受各种训练,如果能有机会站在世界赛场上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影片里的大女儿古塔,曾经一度迷失过,她听信了无知教练的话,进行了错误的训练,而在几场比赛中失败过。但她后来明白了还是爸爸是对的,坚持了爸爸的训练方法而最终获得了冠军。

  里面那个国家队的教练是挺糟糕的,明明是一个好运动员,却被他的错误战略方法而耽误了。现实中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可见教师、教练不要误人子弟是多么重要。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四

  该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将亲情、励志、梦想完美结合的一部片子。讲述了以前的摔跤冠军辛格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了印度传统的故事。

  辛格一向的梦想是能成为世界冠军,却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退役都与金牌无缘。从此他的梦想就是能生个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可偏偏连生了四个女儿。正当无奈要放弃的时候,却偶然间发现了两个大女儿身上隐藏着的摔跤天赋,从此对她们展开了残酷的训练。两个女儿从此忍受着村民的各种嘲笑声,顶着羞辱被剪掉作为女人荣耀的长发,开始一天又一天无休止的练习生涯。曾努力反抗过,却被共同的好友点醒,她十分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父亲,为了她们能够对抗整个世界,真正将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到了年龄就急着要甩出家门的负担。同时也看出了一个道理,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却不知有多少人在羡慕你。

  虽然我不能赞同片中的父亲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并像“暴君”一样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但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父亲这样看似独断专行的决定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的女儿一条出路?他期望女儿们能够不再依附男人而活,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不再受歧视,期望她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男人们都望尘莫及的荣耀。而在我们眼中看起来丝毫不怜惜自己女儿的父亲,在未删减的电影当中却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个女儿筋疲力尽的睡着了,而父亲走进来默默地给女儿们按摩起了小腿。母亲说“我搞不懂你在做什么。”父亲背对着妻子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配当父亲,当身份是教练时,她们爸爸的身份就要放在脑后。”而当众人的舆论一天天的增加,说女人就该待在厨房做饭时,母亲也开始担心女儿嫁不出去。但父亲却坚定而自豪的反驳道“我会培养出一个十分伟大的女儿,他们没有资格来挑选我的女儿,而是我女儿来挑选他们。”这些片段尽显为父的那颗爱女的心,那不为人知的柔软一面,所以说做父母的,有哪个不心疼自己孩子的呢。

  两个女儿在被点醒之后,自觉的开始配合父亲的训练,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奖牌,一年又一年的连冠全国冠军。以前被嘲笑的耻辱与训练的辛苦,转成了众人羡慕及渴望的目标。

  而影片也展现了两个女儿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情绪变化和性格转变,大女儿渐渐被世界所吸引,丢失了原本的初心,忘记了父亲的教导。但在骄傲中一次次的失败,最终痛哭着跟父亲道歉,而那以前伟岸如山的男人也湿了眼眶,千里迢迢赶到女儿身边为她打气并一如往常那样开始训练她。

  故事最终当然不出所料的有了最完美的结局,女儿拿下了世界冠军,成为了父亲的骄傲,成为了千千万万印度女性的激励和榜样。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是个相当完美的故事,可在我眼中,这部片子带出了一个十分悲哀的家庭环境描述。作为生长在歧视女性超出想象的,并按数据统计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暴力的这么一个国家,这位父亲所为女儿做出的决定能够说是她们唯一能够独立的出路。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是一种无奈的选取。

  在正常社会环境下生活的我们感恩吧!有着无数的机会,有着相比较起来如同天堂般的环境,身为女性的有着自尊和说话的权利,那么留下的,就在乎我们选取怎样活着了。永久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因为机会是留给预备好了的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五

  起初,对于影片没有太大的关注,毕竟是一部去年就在印度上映了的电影,引进得有点晚了。最后决定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分是因为网上对影片有较大的争议,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主演是阿米尔·汗。

  基友问我周末看片子,我都是直接截图征询意见。因为我预料到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周末去看什么?”

  “不太清楚,要不《摔跤吧!爸爸》?”

  “好的乖儿子!”

  大致概括一下影片剧情:爸爸是全国冠军,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代表国家拿到世界冠军,不想生了好几胎都是女儿。峰回路转,女儿也有摔跤的天分,于是他决定培养两个女儿摔跤,女儿们从抗拒到逐渐爱上摔跤。然后女儿成为全国冠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中途经历一些矛盾,解决矛盾,最终拿到国际赛事金牌,故事圆满落幕。

  《三傻》讲教育,《PK》讲宗教(以及印巴矛盾),这次讲的,应该是性别问题了。女性想要获得尊重,只能做男人的事,比男人更男人,获得男性的尊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端独裁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孩子必须要子承父业练习摔跤、代表国家获得荣誉。起初,他对这个梦想已经死心,女儿们也过着一般女孩的生活。当他发现女儿们的天赋时,他的梦想重燃,而女儿们也失去了原来的生活。每天五点起床锻炼,控制饮食,长发也被剪去。女儿们对此虽有怨言,但也无法和强势的父亲正面对抗,只能耍点小聪明,搞一搞非暴力不合作。

  直到她们与一位年轻的新娘进行了谈话:

  “我们羡慕你,能过正常女孩的生活。”

  “但我羡慕你们,不用像我一样,14岁就被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从此以后只能和锅碗瓢盆过日子。我羡慕你们,你们有一个爱你们的父亲。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很疯狂,但是他一直都在坚持。”

  于是她们开始了勤奋的练习,并一步步拿下了众多的奖牌。从这里开始,才是她们主动向父亲呐喊“摔跤吧!爸爸”,渴望着摔跤,渴望着胜利。

  父亲让女儿们练习摔跤,是因为固执地实现梦想,还是真的爱女儿、不想让他们走这条路?不管他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女儿,我们只要看到他成功了,女儿们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成功的结果摆在面前,出发点还重要吗?最后,女儿力战对手,代表国家获得了金牌。那么她是为了父亲的梦想在拼搏吗?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让自己成为第一流的女摔跤运动员而拼搏?在成果的结果面前这些都不重要,她即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自己。

  片中的父亲是一个正面形象吗?看起来不像。其实他和其他的父亲一样,为女儿设定好了日后的道路。只不过女儿在她的道路上成功了,获得了万人景仰,没有人会再觉得他疯狂。为了让女儿练摔跤不顾家庭生计,让侄子给女儿们陪练,低价向小贩买鸡肉,以前他都是靠着拳头在说话。而现在他(的女儿)像衣锦还乡的苏秦,每个人都在巴结他。

  他要是一口一个“正能量”,说着滴水不漏、冠冕堂皇的台词,鼓吹“人人平等”然后尊重女儿的意见,那这个人物的设置就彻底地失败了。满是缺点与毛病的形象才是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才是真实的乡野村夫,才是真实的印度现状。

  如果你愿意抛开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完美人物,走出大城市,走到欠发达地区、走到乡村中去,你会发现其实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是一样的。

  最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他的《PK》。大使馆电话打通的时候都要哭出来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六

  凡是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可谓是部部经典,这部《摔跤吧!爸爸》自然而然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阿米尔·汗的电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米尔汗的电影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抨击当下社会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三傻大闹宝莱坞》抨击了印度的教育,《我的个神啊》抨击了印度的宗教,那《摔跤吧!爸爸》则抨击了印度的体育和印度女性地位薄弱的现状,电影最后部分爸爸对大女儿说的话更是对电影主题的升华。我觉得只有关注民生的电影才堪称是业界良心,同时《摔跤吧!爸爸》也结合了《三傻》里面,做事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过多在乎外界人的眼光,而且要会变通,就像后面,爸爸为了给两个女儿增加营养,暂且抛弃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以及妻子的反对,煮鸡肉给两个女儿吃。

  影片后面自然通过展示了两个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的过程,让我重新体会到什么是坚持,以及后面两个女儿被迫剪头发,展示了爸爸要培养他们成摔跤手的决心,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大女儿成名之后的失利,我明白,做成一件事,完成一个目标,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太多的羁绊,不然很难实现梦想的。人生最好的防守就是以攻为守。面对绝境,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再靠智慧,人生不是没有绝处逢生的机会的。父母是不能陪我们度过一生的,所以,面对人生今后的困难,我们唯有勇敢前进,不退缩。

  纵观《摔跤吧爸爸》里两个女儿的成长之路,确实是艰辛,可以说是,爸爸从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各种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条件,以及后面爸爸来到城市,照样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以不服输的毅力,在体育学院外指导着自己的女儿,这让我想起我们最常说的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部电影真的很好诠释了这句古话,面对困难,焦躁逃避是没用的,唯有想尽办法动员你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没摔跤场,爸爸就自己盖,没钱买鸡肉,爸爸就说服老板低价出售肌肉,体院要开除大女儿,爸爸动情的演讲打动了领导,给了女儿最后一次机会,没电脑看比赛的录像视频,他们就去包下整个电影院,视频一段一段分析,再一段一段标记,最终帮助女儿夺得金牌,如果我们都有这种毅力和思维,又何尝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电影给我最大感动和启发的地方,影片中还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就是,爸爸居然没花掉女儿们在邦级比赛中的奖金,而是给完好的保存下来了,可见父亲是真的热爱摔跤,真的想为印度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当下有些父母想通过子女成为体育明星而致富的父母好好上了一课。

  网上都说是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人物,是电影天才,但是当我得知他主演这部电影时,是先增重27公斤,然后再瘦回到年轻时爸爸的状态,以及主演们都为拍好这部戏,都各自练习了很久的摔跤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天才,就是比别人做事更用心,付出更多,更不急功近利,用良心去拍一部好电影,期待阿米尔汗的下一部力作,也期待中国也能出现像阿米尔汗这样的“天才”,最后要感谢我的女友,要不是在她的推动下,我也不会那么早去看这部电影。要知道,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有点吃力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