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19-05-02 09:11: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一

《拉贝日记》是一部记录了纳粹时期的犹太人屠杀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

这本书是由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记录的,他在二战期间担任华北安全区主任。拉贝通过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华北安全区的经历和见闻,以及对犹太人屠杀的观察和反思。他在日记中描述了犹太人被迫害的情况,以及自己努力救助犹太人的经历。

阅读《拉贝日记》让我对纳粹时期的犹太人屠杀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曾经听说过犹太人在纳粹的统治下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他们所经历的种种不幸。拉贝在书中揭示了纳粹的残暴和犹太人的无辜,让我对人性的黑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拉贝在书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勇气和正义感。尽管他身处纳粹统治下的中国,他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受迫害的犹太人一边,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他不仅为犹太人提供了庇护所,还积极寻找途径救助他们。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拉贝日记》,我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这本书中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犹太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他们被迫躲藏起来,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中。这种残酷的现实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对和平和友爱有了更加珍视的态度。

《拉贝日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人类历史中的一段黑暗时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纳粹时期的犹太人屠杀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人性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我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二

《拉贝日记》是一本让人震撼的力作,它记录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以及一位勇敢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抗争与救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历史的认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令人痛心。在纳粹统治下,犹太人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遭受了无尽的苦难。他们被关进集中营,被迫害甚至被处决。这种残酷的现实让我深感愤慨,也让我对战争和种族歧视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与此同时,拉贝的故事也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作为一个德国商人,他本可以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理会犹太人的遭遇。然而,他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帮助那些受迫害的犹太人。他提供了庇护所,积极寻求救助的途径,并努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他的善良和正义感让人敬佩,也让人对人性中的善良与勇气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信心。

通过阅读《拉贝日记》,我也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教训。而人性中的善良和邪恶也并存。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有人选择了灭绝犹太人,但也有人选择了救助他们。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而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的人生和价值观。

《拉贝日记》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纳粹时期犹太人遭受的苦难,也看到了勇敢和善良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我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我相信,只有通过了解历史和反思人性,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三

  《拉贝日记》成功地展示了拉贝先生的心路历程,也让观众触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却无法忘记的历史。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认真的拉贝,耿直不讳的威尔逊医生,坚强慈爱的杜普雷小姐与帅气年轻的罗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令人生厌的日本军官,使观众深入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今,距离日军侵华这一段悲惨而壮烈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时光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最近因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人民反日的情绪更是无比高涨。尽管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回忆,一个惨痛的教训。但是日本右翼势力还在试图掩埋历史,坚持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相反的,同样作为二战主犯国的德国,早在1974年,他们的总理就在访问华沙时,在二战纪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谢罪,所以德国此刻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却依然为自我的罪行进行无耻的狡辩,我相信他们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拉贝日记》透过展示历史,也让中国人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哲学。泱泱中华当初之所以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岛国侵略,就是因为国家的无能与国家的落后,导致我们起初在他们的暴行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虽然,我们已经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强大,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后,让我们深深缅怀拉贝先生,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类的英雄,是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四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五

  其实《拉贝日记》跟《南京,南京》类似,都是描述日本侵略南京场景,但它是从一位德国人眼中看待日本侵华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的大概内容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只把对我触动比较深的情景跟大家分享一下,以求共勉。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中国老百姓躲在纳粹旗帜之下,尽管日本人知道旗下躲的是中国人,但他们仍然停止了轰炸。我感到十分的辛酸,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我们竟然无力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家人,而要躲在别人旗下,寄人檐下,苟活生命,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愤愤不平。不过,再想想我国建国60周年来的发展,又让我感觉到十分欣慰。但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异乡之客-拉贝先生,找到这面国旗,保全数万中国人民性命

  随着影片的进展,我又一次看到了日本人的“变态”行为,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杀人游戏-两个人之间看谁砍掉的中国人头多。《拉贝日记》中这个镜头也只是在拉贝先生寻找其司机时一带而过,让我比较沉重的心情总算放松一下。而看《南京,南京》中这个场面时却心如刀绞。拉贝先生的中国司机-张,被拉去当做日本人比赛砍头的工具,拉贝妻子被日本人飞机炸毁,特别引发了拉贝对日本人的仇视。

  德国人一开始有一部分人也不赞成建造难民区,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日本人会那么霸道、无耻。难民区的建造,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带来了希望。大量的人群涌入,但它仍潜藏着不可避免的危机,所有女学生都被剪了很短的头发,远远看去像男孩子,也是为了避免日本人x女学生,让她们看上去比较丑一点,尽量减少日军对其的伤害。

  看了这部影片,即便还有40分钟没看完,但我仍然被这位伟大的德国友人的国际精神所震撼、感动。他为中国人所做的一切仍被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记忆犹新。死者安息,生者应永远铭记历史,不要让悲剧再演!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六

  战争,是霸权者的欲望与贪婪;战争,是野心者的冷酷与残忍;战争,是弄权者的自私与无情。膨胀的野心将和平与人性掩埋的彻彻底底。

  死亡?仇恨?无辜的生命的呐喊,襁褓中幼婴的啼哭,家园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就是战争。也许岁月能抹去那些断壁残垣,可是历史和人们终将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悲苦时期。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昨天还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今天,战争都依然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有人说战争是为了让未来更加统一,可是有谁真正的看清过战争背后的代价呢?杀戮,无休止的杀戮,用鲜血洗涤鲜血,用罪恶掩饰更大的罪恶。和平成了最大的笑话,人性被抹杀的干干净净。那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那一双双渴望安宁的眼睛,那一声声绝望的呐喊却被冰冷的炮火炸得粉碎。从二战到日本侵华战争,从伊朗战争到最近的叙利亚战争,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哭泣和鲜血呢?人们渴望的和平被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撕毁,道德和人性被膨胀的欲望鞭笞得体无完肤。

  宽恕,是战争中最大的良知。

  每一次战争因为野心而开始,冰冷的炮火,哀伤的哭号,没有良知的征服带来的将会是更多的仇恨。近百年前的战争蔓延至今,没有了烽烟可是依然着针锋相对,笑脸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不够仁慈的心。

  原罪,是人们对过去罪恶的沉迷。

  战争留下的阴影是人们心底一场永远的噩梦,无法遗忘,时时刻刻用罪恶折磨着自己。沉迷于悲伤和仇恨中不可自拔,直到有一天内心的防线轰然崩塌。

  悲悯,是对每一个美好生命的尊重。

  和平是每一颗心怀悲悯之心的人构建的伊甸园,鲜花和笑语会冲淡所有的罪恶和野心,原罪得到了原谅和宽恕,有爱的心成为了人们的良知,也希望遥远的明天永远像今天一样和平安宁。

《拉贝日记》观后感(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