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精选6篇】

时间:2011-09-05 07:23: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一

近日,我参观了一场名为《防震减灾》的科普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让我受益匪浅。

进入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地震图片。其中一张照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地震后的惨状,房屋倒塌、大街破碎、人们流离失所,这一幕让我深刻意识到地震的可怕和毁灭力。通过这些图片,我更加明白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展览中还有一个地震模拟实验室,我进去后体验到了地震的威力。当地震模拟仪器开始运作时,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地震中。地面摇晃不止,家具和物品纷纷倒塌,我拼命寻找避难的地方。这次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地震来临时的恐惧和无助感,也让我明白了地震预防和逃生的重要性。

在展览中,我还了解了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原来,地震来临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比如,躲到桌子下面或者其他坚固的物体旁边,保护头部和颈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地震演练,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些知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地震防范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科普展览,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的可怕和毁灭力,也学到了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我将会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防震意识。同时,我也会更加重视自身的防震减灾能力,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地震防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二

最近,我参观了一场名为《防震减灾》的科普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让我受益匪浅。

进入展览大厅,我被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地震图片深深吸引。其中一张照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地震后的场景,房屋倒塌、大街破碎、人们流离失所,这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地震的可怕和毁灭力。通过这些图片,我更加明白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在展览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地震的原理和表现形式。原来,地震是地球内部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波的释放,而地震波会通过地壳传播,导致地面摇晃。不同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也会对地震造成不同的影响。这些知识让我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展览中,还有一个地震模拟实验室,我进去后亲身体验到了地震的威力。当地震模拟仪器开始运作时,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地震中。地面摇晃不止,家具和物品纷纷倒塌,我拼命寻找避难的地方。这次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地震来临时的恐惧和无助感,也让我明白了地震预防和逃生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科普展览,我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我将会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防震意识。同时,我也会更加重视自身的防震减灾能力,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地震防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三

  防震减灾的意思是预防地震,减少灾难,保护生命和财产,是人们都希望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灾难来无踪去无影,而且无情无义。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科学家们发明出很多探测仪器,如果有地震,仪器就会显示出来,提醒人们及时转移。寒假里,我在市科技馆里体会了地震所带来的灾难,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认识了地震波。地震波是从地球深处传出来的,而且会越来越剧烈,会将处在震源区域的所有房屋、树木等倒塌、毁坏。我从一些贴在宣传栏的图画上看到,许多在震前美丽的景色都被地震给破坏了,还有许多孩子和学生被地震无情地吞噬了他们如花似玉的生命,真是令人悲痛和惋惜呀!地震不但使房屋倒塌伤人,还会引起火灾,造成煤气爆炸等灾难。而靠近海边的居民更是受苦,因为地震会造成海啸,这是一种比地震更可怕的灾难,它来势凶狠,能淹没海边的一边:房屋、高楼、村庄、城镇,而且速度极快,让人逃之不及。

  不过,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虽然地震非常可怕,可它总拿一些动物无可奈何。因为有些动物拥有特殊的本领,它们能预感地震,从而躲避灾难。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在地震将要发生时,地球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动物能感觉到这种磁场的变化,从而得知灾难的降临。

  地震可以分为12级:1~2级,只有先进的仪器能感测到时;3~4级,物品晃动,比如吊灯会晃动得很厉害地;5~6级,物品会落地摔坏,房屋轻微损坏;7~8级,房屋严重损坏,桥梁出现裂缝;9~10级,桥梁、堤坝严重破坏,大地开裂;11级,地面严重破坏;12级,毁灭性的破坏。地震来临时,我们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先躲在坚固的床底下、桌底下是最好的选择,以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等第一次震波过去后,则必需逃出房屋,跑到空旷之处。

  地震虽然可怕,但是,只要科技发达,应对得当,我们就要以不怕地震,而是去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四

  说起地震,我就联想到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这两次地震使大片的房屋倒塌,使无数的人员伤亡,亲人们忍受着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场面太惨痛了!

  今天,我参观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展,里面一幅幅画都在向人们展示地震是如何形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诱发地震、5.人工地震。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要爱护地球,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五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学会在面对突发灾难时的自救互救常识,提高灾害防御和应急能力,3月29日下午,我们观看了“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直播,学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

  作为其中一员,我也学到了满满的“干货”,真是受益匪浅。地震局工作人员首先为小记者们讲解了有史以来的几次大地震相关知识,还带我们学习了一位名叫秦大可的明朝官员,他曾亲历了地震,后来著书《地震记》,总结震中逃生重要经验,我们一起通过书籍的知识与经验,畅游在了防震知识的海洋中。

  此外,小记者在地震局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很多专业的防震知识,如:地震分为横波和纵波,如果人体感觉到上下摇晃,证明是纵波,地震在近处;如果左右摇晃,证明是横波,地震则在远处;地震包括时间、地点、震级三个要素。我们家乡临汾是一个盆地,所以被山西省列为“地震保护区”。

  参观期间,小记者们还观看了防震减灾宣传片,学会了如何自救、互救: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立即趴下、蹲下或坐下,双手抱头,躲在卫生间、承重墙、桌子下,尽量紧靠坚实牢固的三角区,蜷缩身体,重心放低;在公共场所时,应躲在柱子、座位下,避免躲在货架等无法承重的物品下,以免砸伤。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也学会了地震后如何自救、互救。我想,如果人人都懂得自救、互救常识,那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伤亡就不会那么惨重,财产也不会白白流失。今后,我要把所学到的安全常识宣传给更多的人,做一名“安全卫士”,帮助更多的人把伤亡降到最低。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 篇六

  今天是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看了2021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直播,深有感悟。13年前的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死了很多人,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加强地震防范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疏散逃生演习。

  第二节课的时候,郑老师告诉我们马上就要进行疏散逃生演习了。于是我们都把吃饭的毛巾叠好,放在桌子上,等待疏散逃生演习的到来。

  当我正在专心做作业的时候,突然,警报声响了起来,我赶紧丢下笔,抓起毛巾就赶紧捂住鼻子,猫着腰,赶紧往操场上跑。这个时候,许多班级的同学都涌到了楼梯,我立刻淹没在了人群,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大家你拥我挤,摩肩接踵的跑下楼。可是越往下人越多。终于,我们到了一楼,于是,我撒开腿,向操场冲去。傍边的同学也跟我一样,奔向了操场,我才松了一口气。这时候操场上已经有许多的同学了,还有许多人陆陆续续地从教学楼跑向操场。

  大约过了一分钟,警报解除了,于是,王老师点评到:“这次疏散逃生演习用了2分钟,比去年的演习慢了15秒。”又告诉了我们一些注意事项:

  1、预先警报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2、空袭警报是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3、解除警报是长鸣3分钟。

  4、各种警报之间间隔3分钟。

  5、如果有地电变化、地磁变化、低应力变化、产生地声、地光等现像,就有可能会发生地震。

  同时,王老师也批评了有些同学,这些同学根本不把演习当回事,显得不以为然,一路上聊天,不紧不慢的走,这样是不行的。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演习,这样灾难来临的话我们也可以从容面对。虽然这次演习非常短暂,但是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防震减灾》科普展观后感650字【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