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3-04-04 03:21: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一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闭幕式的举办是对所有参与者的一种肯定和激励。通过直播观看整个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场盛会的精彩和感人之处。

首先,闭幕式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上的巨大冰山和冰雪装饰,犹如童话世界般美丽而神秘。灯光的变化和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整个舞台的布置和氛围营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冬季运动的魅力和魔力。

其次,闭幕式上的表演节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特别是残疾人运动员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证明了残疾并不是他们无法做到的障碍。他们展示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让人深受感动。我看到他们在冰上翩翩起舞,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这让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闭幕式上的颁奖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所有参与者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看到运动员们领奖时的欢呼和掌声,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骄傲。这也让我明白到,体育运动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体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观看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直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力量和魅力。无论残疾与否,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运动员们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全世界残疾人群体的一种鼓舞和鼓励。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二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作为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闭幕式的举办不仅是对运动员们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更是对全世界残疾人群体的一种鼓舞和鼓励。

通过直播观看整个闭幕式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运动的力量和魅力。残疾人运动员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残疾并不是他们无法做到的障碍。他们展示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让人深受感动。他们在冰上翩翩起舞,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这让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闭幕式上的颁奖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所有参与者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看到运动员们领奖时的欢呼和掌声,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骄傲。这也让我明白到,体育运动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体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闭幕式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上的巨大冰山和冰雪装饰,犹如童话世界般美丽而神秘。灯光的变化和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整个舞台的布置和氛围营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冬季运动的魅力和魔力。

通过观看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直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力量和魅力。无论残疾与否,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场盛会不仅是对运动员们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全世界残疾人群体的一种鼓舞和鼓励。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三

  华灯初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宛若身披霓裳,在浩瀚夜空下熠熠生辉。见证着拼搏、团结、友谊的北京冬残奥会,在这里迎来告别时刻。

  这是一段多彩的追梦之旅。这是一段永恒的温暖记忆。

  今晚,我们铭记感动的过往,心怀憧憬与期望,用爱携手、向未来远航。

  激情飞扬 今宵欢聚

  舒缓的音乐声中,表演者走上场地,将“唱针”拨向舞台中心方向。光影流转间,圆形舞台空间化作绚丽多彩的“留声机”,在《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悠扬旋律中,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出现在场地中央,开启属于全世界的欢聚时刻。

  激光刻印在舞台,清晰勾勒出冬残奥项目的形象轮廓。这一刻,残奥运动员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在“留声机”上不断重现——

  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连摘三金,以16块金牌追平冬残奥男子金牌纪录,用卓越的表现诠释着拼搏与热爱;

  中国队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包揽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前四名,一举创造历史;

  57岁的比利时运动员琳达·勒邦和女儿搭档完成比赛,追梦的道路上温情流淌……

  一次次奋力跳跃、一次次全力冲刺、一张张真挚笑脸,来自全球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挑战极限,用行动表明身体残疾并不阻碍前行的脚步、无法阻挡奋进的征途,谱写出一曲生命赞歌。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体育弥补人生缺憾,铺就圆梦之路。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这里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他们展现出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着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个人。

  国家体育场内,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中国观众齐声高唱,激荡着自信与自豪。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的骄人战绩,领跑金牌榜和奖牌榜。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4年前在韩国平昌才斩获冬残奥会首金的中国代表团而言,如此奇迹般的飞跃怎能不令人自豪。

  场地上,镀满金色光辉的唱片变成湛蓝色的“地球”,各参赛代表团旗帜在标兵志愿者和吉祥物“雪容融”的迎接下入场。在《欢乐颂》的经典乐曲中,旗手们漫步在“地球”上,色彩斑斓的旗帜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汇聚大爱 情暖人心

  “留声机”上浮现出的画面,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冬残奥会主火炬在世界聚焦下照亮黑夜,传递爱与温暖。

  爱与温暖,浓缩于冬残奥村、场馆设施建设的“无障碍”细节里,体现在运动员之间惺惺相惜、结下的深厚友情里,彰显在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的平等交往、热情互动中,绘就出一幅幅暖心画卷。

  场地内晶莹闪烁,由残疾人和健全人组成的志愿者代表走上舞台,现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9000余名冬残奥会志愿者的由衷谢意。

  14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向志愿者致敬”环节,从此成为奥运闭幕式上的传统。这一传统,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向志愿者致谢”环节赋予了更浓郁的情怀。这份感动,穿越时光而历久弥新,跨越五洲而愈显珍贵。

  “黑夜有你星光闪闪,世界有你就有温暖。最美的青春是奉献,送人玫瑰香飘人间。”歌声中,致敬冬残奥会志愿者的短片令人动容。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志愿者们奔忙在三大赛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诠释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温暖着赛场内外每个角落。

  在手语老师引导下,近200位听力残疾表演者翩翩起舞,以手语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诉说着自己心中对美好世界的希冀。

  善良的听障女孩帮助失意低落的朋友找回生活的快乐;一对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兄弟,感谢着彼此给予了穿越风暴的勇气;因体育而结缘的恋人、彼此激励的同窗好友、相扶相守的一家人表达着爱的心声……

  伴随着表演者的手语讲述,阵阵声波在“留声机”上流淌开来,构成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和感人画面。当手语表演者高举手掌,手心中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图案发出光芒,映照在“留声机”上,定格下“LOVE”(爱)的字样。

  萤火之光在夜晚虽不耀眼,但在爱的感召下,人们心手相连,星火成炬,汇聚成点亮世界的力量。

  心怀期待 共赴未来

  肢体残疾人乐手用大提琴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会旗在全场观众深情注视中缓缓下降。

  我们兑现了承诺。面对世纪疫情,中国以卓绝努力搭建起残疾人实现梦想的舞台、构筑起文明互鉴的桥梁,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赢得来自全球的赞誉。

  “你们承诺的是‘简约、安全、精彩’,你们做到的是令人惊叹、安全可靠、精彩非凡。”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中国已经为未来的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

  动感时尚的视觉体验将人们的思绪牵至4年后的亚平宁半岛。屏幕上,残奥运动员的身姿闪现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残奥会宣传片中,他们的参与和行动象征着人类的无限潜力,继续传递着“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改变始于体育,却不止于体育。北京冬残奥会不仅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竞技舞台,更呼吁全社会提高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包容性,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温情永驻、难诉别离。一个个“微笑”瞬间构成的短片,开启了最后的告别。

  舞台中央,13套定音鼓呈圆形向心排列,构成了“表盘”形象,极富力量的鼓声犹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脉搏。60名残疾人与健全人的表演者模拟着时间“指针”的行进轨迹,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世界通用的象征时间概念的符号随轨迹而生。

  时间永无止境,在多元的时间哲学中,全人类共享此刻,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

  熟悉的《雪花》旋律响起,全场安静下来,表演停歇,在盲人少女的小提琴演奏声中,主火炬缓缓熄灭。

  曲终人未散,余音犹绕梁。开幕式上照亮盲人火炬手面庞的.那一簇微光,伴随盲人少女的琴声消逝在夜空,一束火炬烛照心灵、跳跃的火焰生生不息。

  天籁般的童声再次回荡在“鸟巢”,纯洁的冰雪世界里,盲童女孩珍爱地捧起明亮的“火种”,将这份希望传向大地。

  一朵雪花镶嵌在巨大的蓝色唱片中央,“BEIJING2022”字样烙印在“留声机”上,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这朵雪花的故事将成为人们久久珍藏的回忆。

  浪漫的焰火腾空而起,“北京2022”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粲然绽放,时光的“留声机”定格在大地上。

  这一刻是终点,也是起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记忆在温暖中永恒。我们满怀期许,沿着“更团结”的希望之路,奔向美好未来!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四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总计59枚奖牌的成绩,在金牌榜和奖牌榜均排在榜首,实现历史突破。

  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以一台留声机的概念贯穿全场。

  开场后,伴随着唱片旋转,上面逐渐显现出六个大项的运动员造型,造型变得立体,向着唱片中心旋转,转换为十天里赛事瞬间的回顾。

  留声机再次启动,音乐声响起,在《欢乐颂》的伴奏下,唱片变成地球图案,代表团旗帜入场。

  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为杨洪琼,她在本届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女子长距离—坐姿、女子短距离—坐姿、女子中距离—坐姿三个项目的金牌。

  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视障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演出团队一同演绎《You Raise Me Up》。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向残奥运动员致辞:“你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你们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逆境,你们展现了多样性的力量。”

  主火炬熄灭之前,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配合场上表演,借以表现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播放有本届赛事精彩瞬间的光盘影像一一向场地中央汇聚,构成一个钟表盘。

  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伴随着童声合唱,北京冬残奥会正式闭幕。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五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鸟巢现巨大留声机。希望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温暖时刻留存为永恒的记忆!

  伴随着唱片的转动,唱片上逐渐显现出运动的人物造型。随后,一个个赛场瞬间呈现了出来雪容融又又又又上场了!融宝,感谢你给我们的所有温暖和快乐!冬残奥会闭幕式现场全景震撼又令人感动。

  《爱的感召》

  这是一个由听障演员表演的节目200多名演员用手语进行表演演员们用手语讲述亲情、友情、爱情,讲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鼓励、等候、交流。鸟巢上空现,“北京2022”“BEIJING”焰火造型,璀璨的光芒见证难忘的冬残奥记忆。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 篇六

  3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当最后一棒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将手中的火炬嵌入“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塔中央时,现场沸腾了。

  他虽然看不到光,但点亮了整个夜空。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这15%”的故事:

  当今世界有12亿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仅中国就有8500多万残疾人。

  他们从来都不是“那15%”,而是“我们这15%”。

  这还是一个关于“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故事——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举办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了人生的昂扬与顽强,展现出体育的精神与魅力。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的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

  在追求梦想的人生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自强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无不诠释着不屈的品格、奋斗的意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奏响了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赞歌。

  当本届冬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金牌获得者——杨洪琼的身影在最后一个直道尽头出现时,深蓝色的护目镜镜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绚烂的光辉。她大口喘着气,握紧手杖的双臂用力撑向雪道。撞线的那一刻,她笑得阳光灿烂。

  “在滑雪场上,我就是里斯陶的眼睛。”德国高山滑雪队领滑员布伦策尔在谈到自己与视障运动员队友里斯陶的合作时说:“她完全信赖我,而我也在与她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之间不可分割。”

  22岁的挪威运动员彼得森自小下肢瘫痪,但他从未自暴自弃,而是通过高山滑雪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滑一辈子雪”,用拼搏精神“照亮”更多残疾人的梦想。

  如果说观看北京冬奥会,为的是分享人类挑战极限的喜悦,那么观看北京冬残奥会,收获的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

  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雪花。每一个笑容,每一次拥抱,每一句初听,看似平淡无奇,细品却总是让人“破防”的话语,都触摸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有笑。

  这就是冬残奥会的力量。

  “残奥会可以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我们将借此努力实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这是残奥会独具的意义。”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莱格·斯宾塞如是说。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随着本届冬残奥会揭幕,当6个大项的顶尖选手齐聚中国,为金牌而战、为荣耀而战、为超越自我而战,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犹如阴霾之中的一束光,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为世界点亮了新的希望。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带给世界的激励余韵悠长。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

  进一步来看,一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史,就是一部人类呵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文明史。尊重残疾人、爱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国际残奥委会宣传短片《我们这15%》,就是这一理念的集中表现。

  为了“这15%”,中国目光向内,为8500多万残疾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之路愈发开阔。

  为了“这15%”,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个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高度重视冬残奥会筹办,每次实地考察都同时听取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备赛情况报告,一体部署各项筹办工作。从场馆规划建设到赛事组织服务,再到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冬残奥会成果斐然:所有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增建残奥项目专用设施与赛道;冬残奥村内,盲文菜单、感应传感系统等“硬核黑科技”展现出“软萌”的一面……

  在冬残奥会开幕前夕,《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正式发布。正如蓝皮书所指出的,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而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将对这个群体产生深远影响。

  以举办冬残奥会为契机,全国各地掀起了无障碍城市建设高潮。截至2020年,北京市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配置率已经达到93%,城市主要道路的盲道基本上实现“无断点”。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获得“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称号。未来,将会有更多无障碍设施投入运行,方便残疾人走出家门,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中。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

  “本届冬残奥会是一届非常出色、非常精彩的赛事。”克莱格·斯宾塞说,2008年北京夏季残奥会时,中国提高了残奥运动的水准;2022年,中国再次将冬残奥运动带到了新的高度。

  多国人士和媒体认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友爱与希望,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本届冬残奥会为世界展示了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一届“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两场“冰雪之约”如同一部《命运交响曲》,彰显出“残健融合”的理念,也从另一个层面传递出“我们这15%”与“我们这85%”携手“一起向未来”的价值追求。

  是的,如果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地球家园,那么从来就没有什么“他们”,有且只有“我们”。

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观后感(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