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观后感(实用3篇)

时间:2017-06-09 08:13: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秋收起义观后感 篇一

在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责任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军事斗争,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了解到起义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处于极度贫困和不平等的状态,农民们生活艰辛,受到地主和国民党的压迫。中国共产党看到了这个社会问题,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帮助农民争取权益,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纪念馆中展示的照片和实物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人们的奋斗精神。他们在贫困的环境下,仍然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权益而战斗。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勇气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革命英烈的事迹介绍。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是为了人民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通过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同时也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秉持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勇于奉献,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秋收起义纪念馆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秋收起义观后感 篇二

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革命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充满敬意。

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了解到了起义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的贫穷和不平等问题严重,农民们的生活十分困难,受到地主和国民党的压迫。中国共产党看到了这个社会问题,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帮助农民争取权益,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纪念馆中展示的照片和实物让我感受到了起义的艰苦环境和人们的顽强精神。那个时候,农民们生活贫困,却仍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奋起反抗,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权益而战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艰险,他们都毫不退缩,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边。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革命英烈的事迹。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先烈,是为了人民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通过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革命的艰辛。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同时也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为指引,勇于奉献,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秋收起义观后感 篇三

秋收起义观后感2篇

  导读:电影《秋收起义》根据秋收起义的史实创作,成功地刻画了革命初期的毛泽东形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5篇秋收起义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收起义》读后感(一)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人民部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权。对部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部队。

  (3)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

  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部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秋收起义》观后感(二)

  在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好处。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但是,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期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秋收起义观后感(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