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8-05-05 08:28: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一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它展现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不屈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观看这部电影,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自由的珍惜都在我心中产生了共鸣。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场景再现了赛德克族的生活和遭遇。我被电影中那些原住民的面容所吸引,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和无畏真的让我感到敬畏。电影中那些原生态的场景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电影中揭示出的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族的打压和剥削,以及赛德克族人民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抗争,都让我对于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将赛德克族人民的抗争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片中的主人公鲁道夫·赛德克巴莱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领袖,他带领族人们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他的威严和智慧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令人钦佩。电影中的战斗场面非常激烈和真实,让我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亲身经历了他们的艰辛和付出。

最后,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赛德克族人民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抗争,让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的其他自由斗争。无论是赛德克族人民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被压迫的群体,他们都有权利去追求自由和尊严。电影中的原住民族抗争,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和平,也让我对于历史中的不公和压迫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抗争历程和对自由的追求。观看这部电影,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自由的珍惜都在我心中产生了共鸣。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和平,也让我对于历史中的不公和压迫有了更深的认识。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二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抗争。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中的情感和主题深深地打动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自由的渴望都在我心中产生了共鸣。

首先,电影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他们身处殖民统治下,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他们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拿起武器,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战斗。电影中的主人公鲁道夫·赛德克巴莱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领袖,他带领族人们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他们的坚定和勇敢令人钦佩,他们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种精神真的让人敬佩和感动。

其次,电影通过精湛的摄影和场景再现,将赛德克族人民的生活和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的原生态场景和原住民的面容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电影中揭示出的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族的打压和剥削,让我对于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历史中的不公和压迫,也让我对于自由和平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赛德克族人民的抗争让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的其他自由斗争。无论是赛德克族人民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被压迫的群体,他们都有权利去追求自由和尊严。电影中的原住民族抗争,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和平,也让我对于历史中的不公和压迫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电影也呼唤着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自由的珍惜。

总之,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抗争历程和对自由的追求。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其中的情感和主题深深地打动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自由的渴望都在我心中产生了共鸣。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和平,也让我对于历史中的不公和压迫有了更深的认识。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三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 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 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四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结束,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基本是属于白费。他不得不耐心解释他拍这电影的内心冲动,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好,虽然悲壮去死也很感动。

  相比《赛德克巴莱》,我认为《与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伪史诗,因为它们给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让你在电影院里为了那一声freedom绷紧浑身唯一一个膀胱而不愿动弹,其叙事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捣你最愿意看到听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属于调味的罗勒草,有点清新有点涩,但绝不敢败你的胃口,至于《阿凡达》,更是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极,为了票房,好莱坞的剧本永远牵着观众的鼻子走,他们说,这个叫专业,是很专业,在电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钱买快乐,天经又地义。

  《赛德克巴莱》一方面以磅礴气势主推抗日主线,但却不断以各种浓重笔墨在消解这个行动的正义性,后者绝对是影响票房的,因为善良的观众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凶残杀戮未成年人的动机,也不愿看到太太们为了男人的尊严不得不选择自尽,更不愿意看到还在啼哭的孩子被扔进山崖,魏已经收敛了,在国际版里我没看到赛德克们如何砍下日本儿童和妇女的头颅,但是,尸横遍野的场景还是暗示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诗才敢这么写,写下英雄或神灵身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残暴与邪恶,而现代人能接受的,却只能是被改装过的玩意儿,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点。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五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著的视角演绎了全片,土著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了追求荣誉与食物;土著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了自尊与救赎,为了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一个可以让土著人死后心灵得以净化的圣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了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著联军。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了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了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电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土著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负土著。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著殴打,最终成了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了。

  战争很惨烈,土著女人为了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电影中日本人不杀孕妇)全部自缢。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了男人的灵魂”。土著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了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

  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了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六

  与其他电影不同,《赛德克·巴莱》最先感动我的,不是其自身的电影剧情,而是它背后的故事。

  《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因为拍出《海角七号》而声名鹊起,本来,他可以借着这部口碑与票房俱大获成功的电影再拍几部不痛不痒的商业片赚足热钱,但他为了十二年前的一个梦想,选择了另外一条艰难的道路。

  为了拍《赛德克·巴莱》他先是于2003年自掏200万台币拍摄5分钟的短片,虽然受到各方称赞,但因商业因素,无人看好此片的票房前景,遂陷入资金筹措困难的尴尬境地。《海角七号》之后,功成名就的魏德圣终于获得了5亿台币的巨额投资,但试拍时每天100万台币的花费仍让导演捉襟见肘,为完成此片,魏德圣不仅把自己《海角七号》赚的5000万台币全部搭了进去,就连办公室也抵押给了银行,但即便这样,资金缺口依然很大,逼不得已的他只好四处借钱,危急时刻,好在台湾的演艺同仁纷纷仗义相助,周杰伦借出2000万台币,只象征性的收了1块钱利息,主演徐若瑄想要卖房子但被导演拒绝,最后拿出了1000万台币,其他像言承旭、戴立忍等也纷纷资助,电影结束后字幕中有一个名为“天使·巴莱”的名单,上面都是曾经为这部影片出钱的人,一行一行,密密麻麻,有很多现在活跃在歌坛影坛的明星,也有很多默默无名的人,或许有人指责说这是影片的噱头,但即便这真的是噱头,我也希望今后我们大陆的电影,可以少一些借绯闻八卦等搏出位博眼球的噱头,而多一些“赛德克·巴莱”式的噱头。

  这部电影的主角几乎全部都是素人(无表演经验的人),导演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到电影制作之中,而看网上的新闻,现在很多演员片酬之高令人咂舌,而喜欢打明星牌的电影更是将投资的一大半用到了演员身上,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明星阵容强大而电影情节弱智的作品。而魏德圣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除了是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外,他对电影对艺术的诚意也同样令人感动。

  近来又看到一则新闻,是《赛德克·巴莱》引进大陆后首周票房不利,和很多导演不同的是,魏德圣并没有把责任推到观众身上(似乎观众不识货已经成为很多票房不好的最好推辞),而是认真的反思了自己,他坦言说:“我们私下也检讨原因,觉得评论的发酵都只在艺文圈、媒体圈,但没有影响到普通观众,票房失败也给我们一个反省,以后的营销更要重视普通观众”。如此的胸襟,着实会令很多同行汗颜吧,而值得高兴的是,《赛德克·巴莱》第二周的票房在影厅减半的压力下竟比首周多了两倍,魏德圣高兴的在微博中感慨:“看见彩虹了”。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