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时间:2016-07-05 05:38: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篇一

在观看了2014开学第一课后,我深受教育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丝的愧疚和思考。这堂课以“爱国、奉献、团结、友善”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位普通的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珍贵的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的开头,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唱起了国歌,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感到肃然起敬。他们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时唱国歌的情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国歌的含义,也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今天,当我再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感到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故事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用心去教育和关爱学生。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努力的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引导者和榜样。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们,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力量和潜能。

故事的结尾,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老师的关爱和教诲。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他们将老师教给他们的爱和关怀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展现出了团结友善的精神。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是否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是否忘记了团结友善的重要性?这些问题让我深感愧疚,也让我思考着如何改变自己。

通过观看这堂课,我不仅受到了教育,也收获了一些思考和反省。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我应该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追求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要更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和友善。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篇二

观看了2014开学第一课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老师的伟大。这堂课以“爱国、奉献、团结、友善”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位普通的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珍贵的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唱起了国歌。他们的声音虽不大,却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时唱国歌的情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国歌的含义,也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而今天,当我再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感到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努力的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引导者和榜样。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们,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力量和潜能。

故事的结尾,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老师的关爱和教诲。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他们将老师教给他们的爱和关怀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展现出了团结友善的精神。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起自己的行为。在忙碌的生活中,我是否忽略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是否忘记了团结友善的重要性?这些问题让我深感愧疚,也让我思考着如何改变自己。

通过观看这堂课,我不仅受到了教育,也收获了一些思考和反省。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我应该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追求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要更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和友善。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篇三

  但是,当我们知道,交朋友送东西的目的都是为了当三好生,这一切立刻变了味道,原本积极阳光的交友行为,变得有些阴暗。其实,妈妈的方法并没有错,错在动机和理念上,她给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虽然结果相同,但在孩子人格与品德塑造上,却大相径庭。

  价值观决定着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决定着理想、信念、生活的方向和目标。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价值追求,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如此,家长不知不觉中受自己价值观的左右,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点;相反,主动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情形很少,孩子只能在言传身教中领悟、继承家长的价值观,即使它们是扭曲和错误的。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某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充斥着物欲化和功利化,多数家长当然不可能去用现实、功利的那一套教育孩子,但这些观念却常会在一些具体行动和生活小事上表现出来,对孩子来说,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年轻一代在价值取向上也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方向,家长再按照自己的社会经验来指导孩子,也会产生脱节之感。

  心理学家诺克玛说:“作为一个价值观的催化者,需要奉献、弹性、参与和耐心。”其实,最质朴的价值观就是“幸福观”,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他能幸福。当物质生活充裕后,孩子们的价值观理应不再被束缚,向人性回归,向美德回归,如此才能成就丰富而有内涵的人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不妨把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最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第3篇

  孝是做人基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任何一种爱都应当回报,更何况我们的师长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记师长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与人不善则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为社会所不容,为人们所鄙视,一个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难相信他的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会老;你也要做父母,也愿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与你呢?从教育后辈而言,也应从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孝顺的榜样。

  我们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面对无力周济穷迫的父母。也许;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忽视敬孝。有人会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挣了钱有了宽余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边;有人想,自己手头紧,等再挣一些钱之后,尽量让他们晚年享几天清福;有人说;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谋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说;她们没给我好的前程,没供成我上出满意的学界,不可理会他们;还有人说;她们没给我留下基业和治下家产,不赡养他们……听听这是什么话,殊不知,岁月无情,生死难料。父母一天天变老,很快就步入风烛残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黄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需要每天大鱼大肉,每月有多少赡养费;只需求的是作为子女的几声亲切的呼唤,几句温柔的语言,些许点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偶尔的嘘寒问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娇几下,他们就会倍感欣慰。能达到让父母体会到对自己从降生到长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盖屋;她们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体内的亿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顺。父母就会赞不绝口。何况,大孝子是人人称赞,天地护佑呢。有人说: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论是处豪宅,还是一片砖瓦,不论达到彼岸的一只鸿鹰,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不论是数以万计的金钱,或者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他们都是等值的。

  老话说的好,养子方晓父母恩。当你在溺爱你的儿女时,可曾想过当初你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爱你的?你养儿女图个啥呢?又盼着儿女怎样对待你呢?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千拜佛万磕头,不如扎扎实实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顺不能等!孝顺,是稍纵即逝的骨肉亲情;孝顺,是无法弥补的至亲至爱。在父母健在时,经常抓起手边的电话想打就打,问候他们是否安好,并报自己一声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们膝下承欢,共享天伦之乐。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给自己留一份遗憾!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似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孝顺未必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父母贴心的关怀,经常性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能给他们带去贴心的滋润和甜美的抚慰。

  工作闲暇之余,打个电话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时候,别忘了给父母买点贴心的礼物,不管你买什么,他们都会喜在心头;节假日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们,如果你们的父母仍然健在,那么我很想对你说,不要让父母总是翘首以盼,等你们回去,孝顺是如此的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立即行动,把我们的孝心毫无保留的送给父母,不要让自己后悔没有尽孝道。

  父母恩胜万金,春晖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犊情深,尽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第4篇

  父爱如山,深沉而又博大;父爱如酒,时间愈久愈是香浓;父爱如光,照亮前进道路;父爱如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教会我坚持。

  看到“磨杵成针”的故事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件儿时我与父亲之间的事情。“1、2、3……18、19……”父亲一下下地给我数着数。“我不跳了,我不想跳了!”5岁的我一边堵气地把跳绳扔到一边,不边嚷嚷着:“不跳了,不跳了,我跳不了,我连20个都连不了!”一次次,跳不到20下我就跳坏了。我的耐心终于在一次次失败后被消磨殆尽。父亲走过来,捡起地上的跳绳,调试了一下长短,说:“好,你先不跳了,休息一下,看爸爸给你跳100个。”好,我来给你数数。“我忘记了失败的不愉快,兴奋地给父亲当起了小计数员。“1、2、3……50……60……70”父亲178CM的身高,170斤的体重,拿着我的跳绳显然不成比例,虽然已经将跳绳放到最长,可是父亲的手中却仍显短。为此,父亲给我示范时需跳得很高,要说不吃力是不可能的。看着他就算是在每一下都得跳得很高的情况下,那庞大却不显笨拙的身体,我猜想如果绳子合适,父亲一定跳得很好。随着我一声声的计数声,一层层细汗出现在了父亲的额头,父亲却没有停下来。“99。100”当我数到100整时,看见一粒黄豆粒大的汗珠从父亲的额上划落。“爸爸你真棒!”父亲在给我示范完跳绳后,微喘着拉着我在台阶上坐下休息,一边休息一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磨杵成针的故事。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太太说:“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坚持就要有毅力。坚持就要不怕吃苦。坚持就要要有耐心。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