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最新6篇)

时间:2017-07-02 08:40: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一

《大国工匠》是一部描绘中国工匠精神的纪录片,通过记录不同行业的工匠们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坚持、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首先,这部纪录片向我展示了中国工匠们的执着和专注。无论是制作陶瓷、纸扇,还是打造大型机械设备,工匠们都以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道工序。他们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豪,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只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这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令我深为敬佩。

其次,纪录片中展现了工匠们的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然而,工匠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他们也注重传承和培养新一代的工匠,确保传统手工艺能够延续下去。这种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感到振奋和鼓舞。

最后,纪录片中还展现了工匠们的坚守和奉献。无论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是在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时,工匠们都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艺术品和产品,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观看《大国工匠》,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工匠精神的伟大和重要性。工匠们的执着、创新和奉献,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和价值,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向工匠们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二

《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展示中国工匠们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追求速度和效率,追求新奇和刺激。然而,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工匠们对待工作的认真和专注。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对待每一道工序都极其严谨。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豪,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这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令我深为敬佩。

同时,纪录片中展示了工匠们的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然而,工匠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他们也注重传承和培养新一代的工匠,确保传统手工艺能够延续下去。这种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感到振奋和鼓舞。

最后,纪录片中还展现了工匠们的坚守和奉献。无论是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是在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时,工匠们都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观看《大国工匠》,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工匠精神的伟大和重要性。工匠们的执着、创新和奉献,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和价值,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向工匠们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三

  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四

  《大国工匠》向我们呈现了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典型人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完美与极致、视技术为生命的崇高的敬业精神,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令人钦佩与折服。在他们身上,劳动精神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大国工匠每期介绍的都是一些从事制造行业的技师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在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高超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大国工匠中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他们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为,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会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视劳动为生命。他们以辛勤的劳动积累经验、创造奇迹与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明年的我们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动者。我们都应该像大国工匠一样,勇于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与奇迹,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共同点赞大国工匠,让我们共同弘扬劳动精神。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五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许正是因为走得太快,我们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和沉淀,社会渐渐变得浮躁。当人们急功近利,习惯于挣快钱,企业一心逐利,只注重效益和产出时,产品自身遭到忽略,工匠精神也逐渐被冷落淡忘。

  工匠精神,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但其核心是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非强国,我国的制造业在规模上堪称大国,但产品质量却往往逊色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却造不出一流的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工匠精神,缺少打磨产品质量的耐心。因此,只有积极培养工匠精神才能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撑起“大国制造”。

  工匠精神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也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的精神动力。当下,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创造,却很少强调“精工制造”,工艺和质量往往不被重视。诚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制造是创新的基础,创造是更高一层的制造,如果没有过硬的制造水准,再好的创新也无用。创新与工匠精神并不矛盾,真正的“工匠”,不仅是追求完美,视技术为艺术,而且愿意追求极致,既专注又专业,所以能够不断的发挥创造力,打造出“精工产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创造而是“精工制造”。瑞士手表之所以能够畅销世界、成为经典,是因为制表者能够凭着工匠精神对每一零件、每一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遍布全世界,却仍被贴以“廉价粗糙”的形象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这种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品被世界公认为质量过硬,正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始终传承着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令其生产的产品在世界上拥有美誉。

  实施“中国制造2025”,撑起大国制造,需要我们的企业拥有“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因为,只有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能够坚持、专注、专一,才能打造出最优质、最卓越的产品,使中国制造跻身世界一流。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 篇六

  自从南北机车合并以后中国中车股票暴跌,为了振奋民心,“大国工匠”一词应运而生。这个成语一是表明中国是大国,二是夸奖技术工人的手艺和敬业精神。

  为什么一定要是大国工匠,而不是大国大师、大国专家呢?因为这年头大师、专家、教授、学者约等于坑蒙拐骗,造词者想来想去只有“工匠”一词带有农民工进城般的质朴,没人会拿这个头衔去骗吃骗喝,所以最后决定用“大国工匠”。

  说到中国最有名的工匠那非鲁班莫属。鲁班原名叫公输班,祖上几辈都是木匠,自从鲁班继承了父辈的衣钵后勤奋钻研,发明了锯、刨子、墨斗、曲尺等一大批工具。但当时是战国时期,天天都在打仗,今天刚建起的房子,明天一把火就烧没了。这就好比在爽朗的女生面前耍心计,在豪迈的女生面前装纯情,注定成功的机率都不高。

  终于有一天鲁班开窍了,既然天天打仗,索性就为打仗服务好了。于是到了喜欢打仗的宋国推销自己的攻城工具,这些产品富有很大的时代意义,备受赏识,宋国决定订购一批。但鲁班刚跟宋王签完合同墨子打着和平的旗号就出现了,两人都是木匠出身,互相看不顺眼,且墨子又是来砸他生意的,鲁班哪里肯让,九设围城与墨子较量。

  结果呢,鲁班输了个稀碎,宋王一看这丫的靠不住,赶紧退货。鲁班为人心胸比较宽广,不去计较输赢,专心向墨子请教,并很快接受了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的思想。墨子是当时很有名的思想家,鲁班发明的工具因为贴上了“墨家制造”的标签顿时销量暴增,鲁班本人也名气大噪,成了木匠的祖师爷。到了现在,经过几千年的包装,都成了木匠的代名词。

  “班门弄斧”和“关公面前耍大刀”同是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手段,为什么不称关公是大国工匠呢?因为在鲁班面前你只是丢点脸面,而在关公面前你丢点的就是脑袋。

  “乱红飞过千秋去,一拍两散鸡蛋黄”,哪怕当不成大国工匠,也要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哪怕逢赌必输,也要胸襟宽广,最后给你个忠告:千万别买中国中车的股票。

大国工匠观后感800字(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