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优质5篇)

时间:2014-04-08 01:3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篇一

《论语》和《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通过学习这两本书籍,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在《庄子篇》中,我特别被其中关于自由和自我认知的论述所吸引。

《庄子》中的《逍遥游》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逍遥游,即放心自由地游荡,这是庄子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在这一章中,庄子以幻梦的形式,描述了一个人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间,毫无拘束之感。当他醒来后,却不确定自己是一个蝴蝶梦到自己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人梦到自己是一个蝴蝶。这个故事引发了我对于自我认知和自由的思考。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所谓的自我认知,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认知,实际上我们对于自己的真实认知是有限的。庄子认为,只有在放弃对于自我的执着和束缚之后,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的逍遥。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常常被社会的期望和压力所束缚,追逐物质和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对于内心的自我认知和自由的追求。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放松和自在,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地位。只有当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的执着和追求,拥抱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追求,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通过学习《论语》和《庄子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智者的智慧和哲学思考。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自由的追求,给了我很多启发。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迷失在功利和物质的追逐中,忽略了对于内心的关怀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古代智者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追求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篇二

《庄子篇》中的《养生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篇中,庄子提出了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养生的真谛。

庄子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放松。他用一个故事来阐述这个观点:有一个人每天都很忙碌地劳作,精神紧张,身心俱疲。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对劲,于是前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他,他的生活就像一只紧绷的弓,需要放松一下。于是,智者教他用手指拨动弦,让弓松弛下来。当他拨动弦时,他突然感到一股舒畅和解放,整个人感觉焕然一新。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了对于身心的关怀和放松,而过度劳累和紧张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庄子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放松下来,舒展身心,才能真正体验到养生的乐趣和效果。

庄子还通过比喻告诉我们,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放松。他用水来比喻内心,比如说“无忧无虑,无患无病,洞然明白,无所不通,无所不可。”庄子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放松,像水一样自由流动,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效果。

通过学习《论语》和《庄子篇》,我深刻认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庄子告诉我们,养生不仅仅是关注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内心的平和和放松。只有当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放松,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效果。我希望通过学习古代智者的智慧,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实现真正的养生境界。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篇三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庄子篇》则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通过学习这两本书,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编纂而成,全书共分为二十篇,包括七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包括《学而篇》、《为政篇》等。这些篇章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举止,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孔子的思想启迪。首先,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做到道德高尚,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国家,最终达到天下的和平。这种思想观点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提升,才能真正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其次,孔子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孔子以自身为榜样,鼓励人们追求仁爱之道。这种思想观点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仁爱之心,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思想。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时的功课,而是一生的追求。孔子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这种思想观点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总之,通过学习《论语》,我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的思想观点不仅具有智慧,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有必要思考孔子的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追求仁爱之心,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孔子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篇四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篇五

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以前我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前不久受朋友推荐,怀着一颗平常的心,一颗敬佩的心,借助《百家讲坛》由于丹教授引领拜会了这两位古人兄弟。使我混沌渐开,悟出了人生道理。由原来对两大家的一知半解,提升到了大概认识而且对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照猫画虎现发现卖,谈点粗浅的感言望广大网友雅正。 (一)何谓儒教: 孔

子:儒家的掌门人,春秋时代鲁国人出生于鲁国诹邑昌平乡(现山东曲阜市东南辛镇鲁源村),终年七十三岁。三十而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做《春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代表作《论语》,其政治思想: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推崇仁,义,礼,智,信。教育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目的:和谐社会---实现世界大同。 (二)何谓道教: 老子又称老聃(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噉,也称李耳。古楚国历乡曲仁里(此地当时封为西周的陈国,现今是安徽的涡阳还是河南的鹿邑有争议)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道家称为鼻祖。代表作五千言《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传说晚年骑青牛西去,隐居深山著书立说,修道成仙。 承前启后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体。战国时期宋国人(今河南商丘东北,又说安徽蒙城)被称为老子的传承人。他集老子思想,文风之大成,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我国自老子后最具盛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一生著书十万字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真经》主张安贫乐道,顺乎自然。 (三)‘儒’,‘道’区别及关联: 孔子讲:“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而道家认为:“世间所有的“道”都应该是人们心目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表现形式。” 因此看来儒道两家是各自独立的不同门派,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但,于丹教授却认为:“儒”,“道”相生互济对立统一。 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搞清他们的区别和不同,明白其相生互济,两道互通,才不至于混绕事物的本真。 儒教最高经典《易经》其中心--即为太极;道家最高经典《道德经》其根本是无极,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在。 儒教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无为而治,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儒家在行为上更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而道家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不满足出世,力争有所作为和担当;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安贫乐道修身养性,健身强体享尽逍遥。 ( 五)互通相济可见一斑: 孔子问学老子时老子告诉他: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把自己藏起来,这与儒家的最高经典“易经”中,乾卦“潜龙勿用”如出一辙;孔子的学生曾皙在谈理想是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穿上新作的春装,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上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几个孩子,大家一起到刚刚开化的沂水边,把自己洗涤的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歌舞台上作诗弹琴,沐着春风,把自己融入进去。与天地共同迎来一个蓬勃向上的季节,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仪式,完成这个仪式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回家。这与庄子的逍遥游惊人的相似。他们相通的地方很多,不一一列举;对立分歧就更多,文章开头已有单述,大家不难理解。 (六)经典概括: 儒家是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讨论人与天的关系; 崇尚“有所为”,但有所不为; 刚健进取,重视中庸; 认同社会,认同人生。 道家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谈天与人的关系; 崇尚无为,又无所不为; 清贫寡陋,却能逍遥游; 不认同社会,却认同人生。 但两者都缺乏超越形上的讨论,孔夫子的“不以怪力乱神,以至于敬而远之;庄子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都是在人的基础上谈论事情。 儒家要我们做一个最好的“社会人”! 道家要我们做一个超凡脱俗的“自然人”! 学“道”还是尚“儒”任君权衡。 2011年4月4日于锦州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优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