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观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1-09-09 07:36: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一

太空授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教师送入太空,实现在太空中进行教学的目的。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太空授课,深受启发和触动。

首先,太空授课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地球的宝贵和脆弱。当教师在太空中漂浮时,我看到了地球的蓝色与白云,感受到了它的壮丽和美丽。同时,我也看到了地球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森林火灾、海洋污染等。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地球更加美好,让人类更加幸福。

其次,太空授课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和神奇。在太空中,教师展示了一些科学实验,比如水在零重力环境下的行为,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等。这些实验和知识让我惊叹不已,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和创造力。我深信,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人类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太空授课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而太空授课则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们通过观看太空授课,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太空授课是一种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教育方式。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地球的宝贵和脆弱,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神奇,同时也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我相信,随着太空授课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它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二

太空授课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教育方式,它将教学活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我通过观看一场太空授课,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太空授课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无限可能。当教师在太空中漂浮时,我被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所折服。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勇敢地走上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为学生们带去知识和智慧。这种精神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敢于追求梦想,不断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太空授课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太空中,教师们需要与地面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在航天领域中非常重要,也在其他领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观看太空授课,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它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太空授课让我对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太空授课则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相信,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真正地获得成长和进步。

总之,太空授课是一种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教育方式。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无限可能,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对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太空授课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三

  2013年6月2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本想着学校今天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

  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势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实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

  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使劲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单摆运动了。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亚平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此次太空授课很奇妙,虽然我现在还只是初二的准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但这次太空授课提早带领我进入奇妙的物理学世界!

  记得在录制时有同学问亚平老师他们喝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吗?当时亚平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等若干年后,水一定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梦、中国梦!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太空授课的视频。所谓太空授课,就是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里给小朋友们上课。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这堂课吧。

  首先,我们认识了三位正在飞船里的老师,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由聂海胜辅助王亚平老师讲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一起做了5个实验,下面我就来讲一讲这些有趣的实验吧。

  第一个是质量测量。聂海胜老师亲自测了一下自己的体重。那是靠一个装置把自己固定再测量体重的办法。

  第二个是单摆运动演示。只见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绳子上,然后把小球放在某个位置上,然后放手,在地面上会来回摆动,但是在太空中居然飘了起来!同学们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第三个实验是陀螺演示。先把一个高速旋转的和一个不转的陀螺拿稳,然后放开,一个外面的在转,一个只有中间在转,这个问题同学们对太空又了解多了一点。

  最后两个是我最喜欢的实验,那就是--

--

--

-水膜和水球。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吹泡泡的东西放进了一个饮用水袋。过了一会儿,王亚平老师把那个东西拿出来以后,居然形成了一个水膜!王亚平老师又往上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水球,并且没有任何东西包起来。看起来晶莹剔透,还在那个东西上动着,王亚平老师又用针筒把里面的小泡泡都吸了,又放了几个大泡泡进去,虽然会撞到,但从不会合为一体。然后,王亚平老师又用针筒注射了红水进去。红水一点点把水球占满了,所以它又变成了红水球。

  看完后我一直在想,所有的人类什么时候才能都登上太空呢?会不会发现外星人呢?会不会有在太空发现的陨石群呢?这一切都让我们想要继续探索下去。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五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有小梦想,也有大梦想。而我们中国也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飞天梦。

  而如今,我们中国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从2003年的第一艘载人火箭发射升空,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的圆满成功,我国向神秘的太空发射了数余搜火箭,其中有载人的,有不载人的。但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心血,每一艘都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上百人的智慧!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达,我们中国也大胆的开始尝试在太空中进行地面上的工作,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太空授课了。太空授课就是指航天员在天空中教课。而由于太空中不存在引力的缘故,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进行一系列在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的实验。而在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号中,王亚平老师就为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太空课”。

  在这次太空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表演了“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制作水球”等内容。其中最令人喊绝的,就是“在太空中制作水球”了。

  水球制作,一听这个名字,同学们也许会很吃惊,毕竟在地面上是无法制作的。()可是在太空中这可不算什么: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把一个带着铁环的类似渔网的工具伸进饮水袋里,然后再慢慢的抽出来。如果在地面上,水肯定会因为“万有引力”而洒落在地上。可这是在太空,没有“万有引力”这一说,所以抽出来后,水就自然形成了一面水膜。

  随后,王亚平老师把这面水膜给固定在展示台上,然后去住一个挤压式的饮水袋,通过挤压,一点一点的把饮水袋里的水“挤”到那面水膜里去。这时,奇迹出现了,被加水的水膜不但没有被撑破,反而一点一点的膨胀起来,并逐渐变圆,最终行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实在是太漂亮了。

  通过这次观看太空授课,我知道并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学到了许多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实验,令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航天员们工作的艰辛。将来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搭上一艘火箭去探索那神秘的宇宙呢。

  最后,祝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再创佳绩,圆满的完成我们梦寐以求的太空空间站!

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六

  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陆续开展。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了,这次,神舟十号依然带了一名女宇航员上天,还首次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

  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

  我们都专心的看着神舟十号的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最后还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上过最有趣的的课,这次太空授课让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我觉得非常的开心。

太空授课观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