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心得体会【实用3篇】

时间:2015-01-08 08:15: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篇一

教书育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我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因为家庭问题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一落千丈。我主动找他聊天,了解他的情况,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渐渐地,他开始重新融入班级,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爱心是教育的催化剂,能够点燃学生内心的希望之火。

其次,教师要有耐心。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需要反复地讲解和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细心解答他们的疑惑。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解了一个难点,但有个学生仍然不明白。我没有嫌弃他的笨,而是耐心地用不同的方式解释,直到他彻底理解为止。这种耐心和细心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我的关心和努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育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中。我常常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榜样来影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努力践行自己教给学生的道德准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公平的评价和机会。这样的做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公正和公平,也激发了他们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爱心、耐心、创新和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篇二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更需要教师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多年来,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几点经验。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科学实验课时,我不仅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还要求他们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沟通和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例如,在教授文学课程时,我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再次,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相反,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联网资源,设计有趣的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生的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努力,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我常常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家长进行紧密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篇三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唐朝人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于是,我时常把责任心的缺失

看作是为师从教的最大失败,此所谓“教育兴亡,匹夫有责”。

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屈指算来,我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已将近一年矣,如果说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那么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是我莫大的幸福。隔行如隔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独到的年感悟和认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建一所学校,就会少建几所监狱。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广大学生则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记得自我们小的时候,就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烂熟于心,于“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刻骨铭心,沉浸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无尽意境中,陶醉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质朴古训中。其实,这都折射了教书育人所扮演角色的举足轻重,凸显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对于这个社会是多么不可或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正是对教育本身及其身体力行者的最好解读。我自豪,因为我是人民教师这个特殊而光荣的群体中一分子。

诗人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歌曲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著坚忍,具备“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善于和物欲横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远距离,和三尺讲台近距离,与广大学生零距离。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和真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打造一个互动平台。爱心温暖人心,真诚消融坚冰。理解—谅解—化解—和解,展现的是师生关系间和谐良性的发展轨迹。童年,总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爱心守望,真诚同行,是我的.默默追求。

三毛有诗云: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选择了三尺讲台,就等于嫁给了寂寞。先人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来励志。不错的。都说寻芳路上花如锦,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远常在险远”。作为一个国语老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我的座右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是我生活的一半,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我总是莞尔一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和主体,必须胸有丘壑,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见证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落寞,品尝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痛楚,也和我的学生共同领略分享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喜悦。为人师表,提倡师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无数像我这样的国语老师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诗意描摹。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正是一个教书匠修身养性、超越自我的标尺杠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育人是我生命的另一部分。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逐渐通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培养他们学好用好国文的兴趣,让他们珍惜大好时光,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哲理;其次,我会创新教学方式,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娓娓道来,融入到他们脑海中,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理念汇入教诲孩子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把“和而不同”延伸到学生们接物待人的行为准则中,以“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引导同学门勤奋刻苦。第三,我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方针,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他们共同提高。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孩子们才干,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智慧。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本领,出现了“双赢”局面。大家同舟共济,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共赴前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坚持“日省吾身”内敛务实;同时积极探索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新路径好方法。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问心无愧,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勇于攀登,不畏艰险,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读书育人的心得体会。2009-4-16

-------------------

回顾自己最初的那些愿望,其中并不包含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似乎觉得那份工作太烦,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叽叽喳喳的小孩子,头都大了。后来进入了这一行,才发觉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得多。于是才开始安下心来,本分工作。

1、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耐心的人。

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很可爱尽管无知。他们屡错屡犯却并非因为他们故意而是因为他们容易遗忘。所以,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要放下急噪的情绪低下头、弯下腰和他们说话,毕竟教育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也是件反复的事情。

2、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心的人。

当初实在不认为教书是一件让我感兴趣的事情,也并不认为它有任何伟大之处。而我却依然能沉下心来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欢孩子。最初喜欢孩子是因为刚毕业自己是个孩子性情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是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后来喜欢孩子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使我觉得我可以活在他们充满真、善、美的天地里。而且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让我对他们的喜欢越发深沉。

3、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责任心的人。

以前一直接受着父母、长辈等的关心而很少去关心别人。成为了那么多孩子的“姐姐”(或者也可以说“妈妈”)之后,觉得肩膀上的责任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觉得不让他们学会什么什么知识,觉得不帮助他们养成什么什么习惯,那仿佛就是自己的耻辱似的。也不愿意自己去误人子弟,就发狠心要对他们负起责任。这种责任感让我对他们关爱有余、监管有加、严格有度。我也从这份责任之中体会到了疲惫和幸福。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要尊重这样的学生,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和同学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问题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学生有烦恼愿意与教师倾诉。教师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和困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心的历程。就如社会上对教师的定义一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多年以来,感觉自己犹如一个演员一样,在饰演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在学生的舞台上去成就他们的故事。正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首歌里所唱的一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而我无悔于这样的选择,并且我也无憾于这样的付出。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