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优质6篇)

时间:2013-03-08 04:24: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分数与除法是一个相对难度较高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然而,通过对分数与除法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往往将分数看作是两个数之间的除法,而忽视了分数的本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我引入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将一个蛋糕分成几份,或者将一个水果篮中的水果分成几份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容易出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分数的通分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讲解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通分方法。在讲解过程中,我还强调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以及分子和分母在加减运算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容易混淆分数与除法的概念。他们往往将分数看作是除法的结果,而不是除法的运算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过程,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在讲解过程中,我还强调了除数不能为零的规定,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分数与除法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学生在理解分数概念、分数的加减运算和除法运算时的困惑,并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讲解概念和运算过程以及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困惑。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分数与除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二

在分数与除法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反思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他们往往将分数看作是两个数之间的除法,而忽视了分数的本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引入实际例子的方法。例如,我通过将一个蛋糕分成几份的例子,或者将一个水果篮中的水果分成几份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容易出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分数的通分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讲解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通分方法。在讲解过程中,我还强调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以及分子和分母在加减运算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容易混淆分数与除法的概念。他们往往将分数看作是除法的结果,而不是除法的运算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过程,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在讲解过程中,我还强调了除数不能为零的规定,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分数与除法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学生在理解分数概念、分数的加减运算和除法运算时的困惑,并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讲解概念和运算过程以及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困惑。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分数与除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

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8÷9=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0.88……和8÷9=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本节课,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四

  分数与除法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意义中的内容,是建立在除法意义的平均分和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加深和扩展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解决简单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张饼?在此基础上,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得出结论:一张饼的1/3是1/3张饼。为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了一个思路引领。

  其次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这里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张饼?怎样列式?结果每人分到几张饼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拼一拼,看看到底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拼一拼,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分法和结果。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交流中,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分饼的方法展开交流,引发学生不断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中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在教学新课时,学生说的很好,我应该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4,3张饼的1/4就是3/4张饼,即3张饼的1/4展开后就是一张饼的3/4。而我在课前的预设中是有这个环节的,结果在教学中,把这个环节落下了。

  在今后的教学质量中,应尽量把数学课上的更扎实有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五

  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由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还应有另类关注。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性。

  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操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篇六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要让学生了解两种分法。让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0.5张、1/3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励性的语言还有些欠缺,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部分学生害怕在众老师面前出错,而显得有些胆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课堂上不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后应予以加强。

  3、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课堂练习太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不足,提出自己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读课标,熟读教材,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真备课。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