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推荐6篇】

时间:2014-06-04 02:13: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一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二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三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

  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

  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

  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四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

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五

  秉承着这一目的`与宗旨,我进行了《山中访友》的授课。重点是通过课文随堂讲解,教授孩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一、教师评价、激励语言到位,学生参与程度高。

  在观看研修视频中,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此次授课我特别关注到了这一点。我抓住每一个可以鼓励、表扬孩子的机会对其进行点评:写字姿势、课文朗读、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准确性方面。我真的发现,与以往的课堂不一样了,孩子们都爱举手发言,积极性特别高。

  二、课堂环环相扣,自然顺畅。

  一节优秀的课堂背后必定是教师精心的设计,作为一节树标课,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因此,不仅仅是教师要备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备学生。于是,我尽可能地设想到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吃透课本,吃透学生,才能将课堂了如指掌,进行得自然顺畅。

  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中,我以第一个比喻句、第一个拟人句为例,进行教学,之后让学生模仿着来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起初可能很难,但是慢慢会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发现能力都很厉害,课堂一下子就活了。

  四、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授孩子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同时运用小练笔、课后作业让孩子复习修辞手法的使用,对今后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有优点,同样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合作、交流学习

  由于课程设计的原因,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小组、同桌之间的交流、讨论,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与学生个人的对话。这样给孩子交流的时间少,思想的碰撞少,得出来的观点就比较单一。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注意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主、交流、合作,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师语言感染性不够强烈,学生体会自然美有待提升。

  《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得相当准确、恰当,语言优美,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呼唤山泉哥哥、溪流弟弟、白云姐姐等等,但是,在语调上还有待改进、提高。

  我一直坚信,优秀的老师带给学生的课堂必定是美的享受,因此,我会更加努力的!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 篇六

  《山中访友》这么一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拜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描写真美,我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的感动,在作者的眼里,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正因为作者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广阔的大自然,才会产生那样的感情吧!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词中作了重点突破,效果感觉不错。

  1、“撞”出“好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两遍,读后说说哪个字首先跳入你的眼帘?这个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撞”字。感受到一份惊喜、一份意外)。指名说,指名读,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2、体会“德高望重”

  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我主要抓住“德高望重”这个词,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①“站了几百年”,让他们体会到具有像老桥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②“多少”这词可以看出老桥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一下他都做了哪些好事。这样为大家服务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③“弓着腰”、“俯身”,让学生想象,悠悠岁月,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老桥依然如故,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高望重”……经过多次指导朗读,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桥,读出对老桥的敬佩之情。从中也感受正是老桥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让作者一拥有份好心情。

  3、“知己”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抓住“知己”这个词来展开教学,学生会从“呼唤”、“交换眼神”、“望”这些词中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和鸟儿、露珠、树木之间确实是知己了,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读中学生又一次感受作者和朋友间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等,为下文的感悟做好了铺垫。

  自然的美让作者拥有了一份好心情,对课文的充分理解也是我们的课堂有了好氛围。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讲完课文,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文章,让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有点遗憾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还没能充分调动,有点拘谨,仿写的训练还没有做到位。但我想,只要敢于写,勤于写,用心写,一定会有所进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多练习写作,走进学生发现学生的写作层次,更好的引导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反思【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