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经典5篇】

时间:2015-08-05 02:20: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于丹的著作《论语心得》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部以论语为基础,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和思考所写成的心得体裁的书籍,《论语心得》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我被《论语心得》中所强调的“仁爱”所感动。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仁爱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仁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和行为。通过讲述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作者深刻地阐释了仁爱的内涵和重要性。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于丹的《论语心得》给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引,让我明白了仁爱的真正含义,我将会以此为准则,去对待他人,去关心他人,去尊重他人。

其次,《论语心得》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者通过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孔子的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论语心得》,我对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论语心得》给我提供了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的解读,作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要注重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陷入功利主义和浮躁的急流中,我们很少有时间去反思和思考。而《论语心得》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真理。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我会更加注重实践和反思,我相信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追求真理。

总的来说,《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孔子思想的书籍,更是一本引导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真理的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论语心得》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一直保持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他人的关怀,去努力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二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首先,我被书中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作者通过对孔子的学说进行解读,告诉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要从修身开始,通过修身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身,才能够使自己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我对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通过对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描述,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孔子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成长。

最后,我对于孔子的“君子有三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作者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不断地改变和进步,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这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改变和进步,我们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通过阅读《论语心得》,我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我会不断地改变和进步,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孔子思想的书籍,更是一本引导我思考和行动的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我相信,《论语心得》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一直坚持修身、教育和进步的理念,去努力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担当、有进取精神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三

  《论语》记录的是大圣人孔子的言行,其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但我们真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吗?在现代社会学习《论语》有用吗?今天听完于丹教授的讲座,觉得《论语》中的思想对我们这些社会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很有现实意义。通过于丹教授的解读,这本《论语》变得懂俗易懂,她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和道理,也使得我们的内心更加平和。

  一、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不管是对待身边的朋友、亲人、领导,还是对待工作都应该如此。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言谈举止要适度。孔子不鼓励巧言令色的人,鼓励积极做事的人。不说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其实从于丹教授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孔子主张的处世之道是先修自身。当我们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总是一味抱怨,抱怨不会改变什么,不如先“盯自己”,恭身自省。当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光明的、有希望的,我们就能成为快乐的人,就能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妄想替别人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越过自己的职位,去做不该自己做的事。谨言慎行,做什么事情之前,三思而后行,这样能让我们少后悔,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就是这个意思。

  二、理想之道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看看孔子在“侍坐”中的表现,我们惊讶的.发现,虽然立志很重要,但关注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份淡定从容,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我更重要。这是所有那种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内在的一个根本基础。现实中,我们不缺乏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只有经常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仪式,真正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才能让我们在忙忙碌碌、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拥有一份淡定和从容。这也能让我们对教师这份职业有认同感,今后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有所提升,而不是迷失了自我。

  三、人生之道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但我们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四十岁做到内心不惶惑;五十岁“不怨天、不尤人”,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六十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七十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还是要我们修炼自身,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如果我们能早早感悟到,那我们的生命将更有效率。即使不能达到孔圣人的境界,我们拿着这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我想,我们的心灵也会更加平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更加快乐!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四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大家所拥有的实际生命长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却有的伟大,有的卑琐,有的卓尔不凡,轰轰烈烈,有的碌碌无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生命拓得多宽,风景便有多宽,人生也会有宽。就象我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站在什么高度看待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只有站的高才会望的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所难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需要有那份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记下一段于丹的话与朋友们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从来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为呼风唤雨的能人或日进斗金的富人,那样的念头从未在我的内心出现过。不是悲观,也不是笃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样的“抱负”罢了。如果真要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一个善良、高尚、与人很好相处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对君子的界定是这样的,姑妄借之)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能在清朗的好日子里,和家人随意地散散步,赏赏花,信口哼上几句小调,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我就要这样的幸福。我只要这样的幸福。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五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百家讲坛的“美一女教授”于丹讲解的【论语心得】,我深深的被吸引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所讲的内容,还有于丹教授讲课时的气概。真是一种大家风范,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势,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怪不得连易中天老师都发出了这样得感慨: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

  观看之后,我最为喜欢其中的处事之道,曾经拜读过卡耐基的【人一性一的弱点】也提及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做为有着极为丰厚物质国家的作者,其处事之道理却与两千五百前的孔子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如今应适用可见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财产,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那却是让世人遗憾!于丹用其特有的魅力及丰富易懂的语言让子孙后代进行了理解了祖辈的文化也进行了心灵的洗礼。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可人们的一精一神生活却空虚了!于丹教授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的确,我们每天都在想着自己的口袋,想着车子,票子,房子。但一旦这些你都拥有了,回首过来你就得到全世界的幸福与快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你会有更多的欲一望,因为你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没有看到我们内心的感触,以至于我们有时

得到的越多而失去的也将越多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少。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子【论语】中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里的诗人于丹以陶渊明为例,讲诉其罢官归隐的事例,当然当今社会能做到这点的人为之甚少。但还是在人们心中唤醒了那片曾经都梦想中都曾有过的桃花园!

  论语中虽然只是记录孔子的简略的语言,但其高度的概括与深奥的寓意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孔子思想核心以两个字为主一“恕”一“仁”,此二字我们都可以理解为“一爱一”,“恕”是一爱一他人,于丹教授说圣人指的“恕”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我们都听过,但也许都只是听说而已,有几人去做过呢,我们总是在抱怨别人,抱怨父母唠叨,抱怨朋友不够意气,抱怨孩子不听话,一爱一人不上进,可是在你百般抱怨时是否想过自己是否做的更好身为子女,身为父母,身为朋友,身为一爱一人,我们又做的怎样呢?其实和孔夫子很久以前就教给我们的不抱怨的办法,就是该放下时且放下。我们对别人宽容一点,其实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仁”字也可说为一爱一,一爱一人!学会一爱一他人,你我会快乐!

  孔子的思想还有很多称之为一精一华的,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学习,树立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不愧对于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遗产,也不亏对于教育事业的先行者!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