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时间:2015-03-06 02:34: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共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个家校共同育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校共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家校共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校共育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育环境。在学校,孩子们接受到的是系统的课程教育,老师们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安排。而在家庭中,父母则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孩子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比如,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让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其次,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状况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与老师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困难,进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学校也会定期与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这种互动和合作能够让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家校共育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家庭中,我们会鼓励孩子主动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同时,我们也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这种共同成长的经历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家校共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家校共育,我们能够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环境,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继续坚持家校共育的理念,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二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发现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家校共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校共育能够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影响深远。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家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比如,在学校强调的课后阅读活动,我会鼓励孩子在家中也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能够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其次,家校共育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专业的教师团队。在与学校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活动和学习讲座,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并邀请孩子一同参加。这样的学习资源能够丰富孩子的学习内容,拓宽他们的视野。

此外,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家长的自我成长。在家庭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技巧。这样的自我成长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也能够提升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家校共育能够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参加家长会、学校活动和家访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孩子的学习状况。同时,学校也能够了解到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为孩子提供更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和信任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家校共育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家校共育,我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家长的自我成长,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继续坚持家校共育的理念,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三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我们班主任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新理念,要站在新时代建设和谐教育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倾一生的情,去热爱学生,从而打造别开生面的家校合作新天地,使家校联系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家庭、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四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的报告,着实受益匪浅。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制作一份个人和家庭档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拍摄一张成长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杨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五个一”,既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难鸣,让教育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孩子的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很好地增进了亲子关系。

  我觉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还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开发多样的家校共育方式,通过会议、活动、课程、互访、管理等的实践举措,将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凝聚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

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精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容、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学生、多学习理论,需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继续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