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优选6篇】

时间:2018-02-06 09:4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一

在《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了成功企业海底捞的经营之道。通过对其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深入分析,我深受启发。

首先,海底捞以“用心服务”为核心,注重顾客体验。在海底捞,服务员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娱乐项目,如剪指甲、按摩等,这不仅增加了顾客的满意度,还为顾客带来了更多的乐趣。海底捞还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水果、小吃等,让顾客在等待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这种注重顾客体验的经营理念是我值得学习的。

其次,海底捞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在海底捞,员工会接受长时间的培训,从服务技巧到产品知识,海底捞都会给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同时,海底捞也会通过丰厚的奖金和晋升机制来激励员工,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这种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的做法,使得海底捞的员工具备了专业的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海底捞的成功经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再次,海底捞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引入新的产品和服务。海底捞会定期推出新的火锅底料和配菜,以满足顾客对不同口味的需求。此外,海底捞还引入了自助服务系统,使顾客可以自助点菜、结账,大大提高了顾客的用餐效率。这种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使得海底捞始终保持着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海底捞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底捞以“感动顾客”为使命,倡导“幸福、团结、快乐、有责任”的企业文化。海底捞会定期组织员工活动,如户外拓展、员工聚餐等,增强了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海底捞还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这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海底捞成为了一家人人向往的企业。

通过阅读《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我学到了注重顾客体验、员工培训和激励、不断创新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才能使我所从事的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将以海底捞为榜样,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二

在《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他对海底捞这家成功企业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海底捞的经营之道。

首先,海底捞注重顾客体验。在海底捞,顾客可以享受到独特的服务体验。无论是免费的娱乐项目还是贴心的服务细节,都让顾客感受到了海底捞的用心。在我看来,顾客体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只有不断提升顾客体验,才能赢得顾客的口碑和忠诚度。

其次,海底捞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在海底捞,员工接受长时间的培训,不仅学习服务技巧,还了解产品知识。这使得员工具备了专业的素养,能够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海底捞还通过丰厚的奖金和晋升机制来激励员工,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我认为,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只有培养和激励好员工,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次,海底捞不断创新。海底捞会定期推出新的火锅底料和配菜,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此外,海底捞还引入了自助服务系统,提高了顾客的用餐效率。我认为,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赢得更多的顾客。

最后,海底捞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底捞以“感动顾客”为使命,倡导“幸福、团结、快乐、有责任”的企业文化。通过组织员工活动和参与公益事业,海底捞增强了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才能凝聚人心,推动企业的发展。

通过阅读《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我学到了注重顾客体验、员工培训和激励、不断创新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才能使我所从事的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将以海底捞为榜样,努力学习和实践,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三

  一个月前我刚高中毕业,,我只知道在学校的生活的确是最单纯的,但对于社会的认识我仅仅限于最表层。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不能说自己对企业的全方位理解很全面,但还是比较深刻。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有人说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是海底捞的80后,90后却早早成了社会的栋梁。没错,绝大多数的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相对父母那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物质生活应该是不可比拟的,我们不为吃穿愁,我们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可是我们海底捞的80,90后呢,他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家境不好,教育程度不高,为了改善家庭状况他们被迫到城里打工从而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们都面临着生存条件的艰苦,而海底捞却收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找到自信,重塑新的人生观。

  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分工后,如何配合,可能涉及到的一系列边缘问题由谁负责。说实话任何一个成功或失败都是环环相扣的,过失并不是由哪一个部门或哪个人造成。就像上次校长说一位学生把书掉在学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到学校所有部门,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其实书就在教室,无疑,家长肯定非常生气,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推及到到底是哪个的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这事说通俗一点就正如打麻将一样,任何工作都不是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感受,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发扬一半的麻将精神想必会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俗话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是这个公平很多时候是要靠后天去创造的。海底捞的员工就是和很多城里人不一样,两者一开始的命运就是截然相反的。可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他们虽然不能选择出身,但他们能选择不断学习,从而改变命运。文章写到一位叫谢英的农村妇女,她没读过什么书,所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起初只能胜任传菜员的工作,后来被调到做员工餐,谢英没有做饭经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她不断学习和琢磨,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是因为她的勤勤恳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加之其不断学习追求上进的精神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后提拔她当了大堂经理,现在已是一家小区的经理。所谓人是活的,环境是死的,自己长了一身资本,为什么不努力多学几样为自己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四

  海底捞用了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除了提供相对安稳的生活条件,还给他们培训如何在城里生活以及各种工作的技能,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员工,海底捞担心在北京他们路不熟会走丢,不懂规矩,会遭城里人的白眼,于是海底捞的培训就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怎么使用银行卡。当员工感受到了尊重以及真实的生存下来(他们底子都很纯朴也容易被塑造),于是他们都很懂得要感恩,他们感恩海底捞,并将这份感恩应用在了服务客人身上,也将这份感恩用在海底捞的经营上。

  所以当某家店的生意不佳他们便会将此当成自己的事,自发的去“抓客“,所谓抓客便是到街上去发传单,去宣传,甚至到邻店去抓客人。抓客人的文化已融入了海底捞人的血液,因为还得到创办初期没钱做广告,所有的顾客都是这样一桌一桌硬抓来的。而海底捞的服务比普遍的饭店优秀太多,很多客人反过来也会赞扬海底捞的服务,这样的认可和表扬也再次激励了海底捞的服务,一直持续保持。

  举个从顾客角度出发的用心服务客人故事:

  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别好,7点半3号包间上来一家姓徐的客人,他们点了一份鹌鹑蛋,我把鹌鹑蛋给他们下锅时,发现徐妈妈把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我感觉她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我立即打电话到上菜房,让他们上一盘萝卜丝,然后我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了几味调料,当我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他们很惊讶,说我们没有点萝卜丝呀,我说我估计阿姨喜欢吃萝卜丝,特意办了一盘给阿姨吃,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徐阿姨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萝卜丝,我说我是猜的。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边吃边夸我还问这萝卜丝怎么拌的,最后徐叔叔要来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饭,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三次,还把姓蔡和和姓杨的朋友介绍来吃饭。

  除了财务以及技术人员,其他岗的人员都是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逐步上升到管理层,于是这些管理层的忠心及对基层的管理也是比较到位的,因为他们就是从基层出来,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细节掌握得很清楚,如果出了问题也能比较快的找到问题的根本。可以说前提的海底捞基本是靠经营人心做起来的服务,然而靠经营人心的局限性就在于盘子大了会慢慢的管控不住。张勇(海底捞创始人)说,别人都以为现在海底捞很好,可我却常常感到危机四伏,以前店少,我自己能亲自管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干部情况我也都了如指掌。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基层干部去管,有些很严重的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加上海底捞现在出名了,很多同行都在学我们,所以我总担心,搞不好,我们这十几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这点我在星巴克《将心注入》也能感受到,就好比一个圆,最靠近圆心的那圈是最贴近创始人想法,而随着圆越来越大,圆心对最外的那圈的管控以及吸引力也是最小的,所以经常会有游离,这大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吧,也大概是越来越多小而美公司存在的原因吧,大概有自己的精神洁癖,宁愿小也不想要混入杂质。书里写了很多海底捞如何为员工着想,员工如何为客户着想,以及开创初期的一些困难是如何熬过的,确实挺感人的,读起来也很快,有空还是可以去看看。

  最后,得到了一个治脚气的偏方:

  先用热水泡脚,擦干脚,擦干水,然后抹上牙膏,一定要用白色膏体的普通牙膏,不要用透明的那种,过三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你会感到双脚清爽肿消了,痒也止了,连续使用效果更好,如果坚持下来,你会有那种久病初愈大快人心的喜悦。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五

  前段时间出差,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当时没怎样在意,在火车上,听到几位乘客在谈论海底捞的服务,刚开始还是因为无聊,打发下时间。听着听着,心灵慢慢有了震撼。当时就深深记下了海底捞。也许是自我不太喜欢吃火锅,也许是自我太落伍的缘故吧!其实,之前我还真不明白海底捞是做什么的。

  回到公司后,我开始在网上搜寻关于海底捞的一些相关信息,大致了解到了,海底捞原先是火锅连锁店。经过一段段对海底捞的描绘,逐步的把我带进了衣服海底捞场景的画面中去。之后,经过卓越网订购了一本黄铁鹰教师写的《海底捞你学不会》。

  没看到书前,我心里一向在想,怎样可能学不会太夸张了吧必须是在炒作。当打开书本,从目录开始浏览,一个个词汇陆续进入我的视线——把他们当人看,双手改变命运,不要丢了西瓜……对于我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震撼。随着看望第一章,我完全已经身临其境,仿佛自我走进了海底捞,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海底捞给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他们对人性的把握,这也是我一向感兴趣的东西,我一向认为人心真的是肉长的。我一向在想为什么今日,异常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什么招工难为什么求职难人才留不住我一向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是在千万打工队伍中的一个,换位思考,我为什么对企业没有像海底捞员工那样的忠诚度难道只是金钱的问题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我从毕业进入社会以来,从事了3份工作,都与销售相关,接触了很多的业务人员。发现一个现象是:老板指责业务员没有好好干活,在外面偷懒;而业务人员指责老板太小气,给自我拿的太少。也许这是目前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吧!至少目前为止我接触的是这样的。我一向在思考,我为什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严重缺乏安全感

  作为业务人员,首先靠业绩吃饭,大多中国中小型企业业务人员基本保障没有完善,很少企业为业务人员买诸如社保一类的东西,当然这也跟业务人员属性有关,可是很多程度在于企业不愿意花那笔钱;业务人员不明白公司什么时候会把自我给干掉,毕竟当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多,或者担心自我犯错误等等

  二、中国企业斗争太严重

  老板大多急功近利,期望在短时间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所以会请一些职业经理人来操盘,一朝君子一朝臣,每一个新来的要树立威信,必定要拿老员工开刀,所以新老员工之间、领导与下手之间、领导层之间,会经常互相排挤,拉帮结派,企业内耗严重

  三、对员工缺乏信任,员工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的机器,企业对下头的人员缺乏信任,很大程度上不愿意放权,担心下头的人员利用公司的资源做一些对企业不利的事。

  四、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没有给下头员工期望。

  在看海底捞的时候,看了里面很多小故事,看着有些令人心酸。感觉海底捞,的确重视人,把每一个人当作人来看,并且是当作家人来看。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我也在想:如果我是企业老板,我能做得到吗海底捞除了有一种人与人感情线将企业连起来外,最关键的是对下头足够信赖,足够放权,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所有者,能够发挥各自所长,对企业供给自我最好的提议。此刻大多企业主,异常私营企业主,在企业里面就是土皇帝,说一不二,在他们心中,所有员工都是他养着的。这样的心态肯定得不到员工内心的拥护,在企业一旦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不会与企业同舟共济。

  我在想,如果今后我要创办企业,我会怎样做想过很多很多,我经常对朋友讲一句话,如果我是老板,我不怕吃蛋糕的人多,可是我期望蛋糕必须要做的大。中国企业未来走向是什么,的确很难预料。但我在想如果我以后创办企业,我想做好几件事:

  一、做百年企业,质量为首,诚信为本,要做儒商,大商,达则兼济天下。

  二、将股份一部分分给或者转让给员工,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在为自我打工。

  三、职权分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给每一个员工一个期望。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 篇六

  最近在积累一些管理学知识。刚把《海底捞你学不会》放下。趁热打铁,说些最重要的感悟。

  第一,感动员工。管理的最终落实是人,以人为本,是管理者用强烈的同理心对待自己的雇员,好的服务是让员工用心而发。让员工为企业用心,自然会有好的服务,自然会有大的产出。好的服务会实现:“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权力和关爱下放至每一个员工。员工把企业当家,自然为企业用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协作分工。同事与同事,员工与领导。用一种麻将思路,实践实现了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及的“责权统一,都是朋友。”

  书中用大量的动人的小故事穿插介绍了海底捞的宗旨,对待自己的员工如家人,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大脑,去完成制度和流程不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有少量让人失望的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值得信任的。树立高压线,使用同一个圈层,相互熟悉的人,会使得每一个人变得有被督促监管的意识。从而降低了管理的制度成本。另外提及魔鬼经济学,有关于信任的论证。

  海底捞以完善优质的服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里捞的核心是人,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开多少店。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人,管理者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及时发现解决。

  作者最终的总结:管理实际上更加的侧重于艺术。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它让每个管理者心中有了尺子,实际对于管理者帮助并不大。管理者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具体到每个人的雇员感受到公平和成就感。

  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一样的企业,管理是具体的。行大于知,管理必须在自己的行业实践中悟。点题,海底捞你学不会。

  最终贴上比较有实践意义的一页原文:

  餐馆的管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餐馆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购、后厨、前厅、门迎、保洁、收银要一环扣一环;好的服务必须是各环节无缝对接,在分工的前提下,分工不分家。

  比如一个保洁员刚把卫生清理完毕,正要去别的区域清理,这时恰巧有客人要加啤酒,可是附近没有服务员。此时,保洁员是先放下本职工作,给客人拿酒?还是找正在别处忙着的服务员去拿?再比如,后厨的本职工作是做菜和传菜,可是此时桌子上摆满了客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前厅的服务员忙不过来打扫时,后厨应不应该帮忙?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分工之后,如何配合?边缘问题,谁负责?商学院把这种问题归为组织行为,有专门的老师教授这种课程。然而,我从没有遇到过任何教组织行为的老师能把这个问题,像下面这个二十几岁的海底捞员工讲得这么清楚。

  他是海底捞上海五店的夏鹏飞,他说。

  “我们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我认为只要拿出一半打麻将的精神,我们各部门的配合就会无缝对接。我以前喜欢打麻将,现在没时间打了,但我经常想麻将与我们工作的共同点。

  “仔细想一想,其实打麻将包含了所有企业成功的精髓。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比如,你坐在我对面,你洗牌时,牌掉在我脚下,谁捡?当然是我捡!因为早捡起来,早开局;早开局,我好早点赢钱。所以打麻将,不管谁掉了牌,都会有人尽快捡起来。

  “但在工作中呢,你做错了,凭什么我来帮你?你弄掉了,肯定你捡,跟我有什么关系?可是海底捞是我们的家,一个人做错了,实际上跟大家都有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打麻将的精神来工作?

  “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迟到,说好晚8点,可是刚到7点,3个人就先到了。剩那个人在路上,这3个人电话一顿催,快点来,三缺一!那个人敢说:急什么,不是8点吗?结果,平常舍不得打车,马上打个车跑来了,一看表才7点半。第一句话,肯定是:‘不好意思,迟到了。’

  “为什么说迟到了?因为别人都比他到得早。

  “另外,说好了12点收局,没到12点前,一定有人举手要求‘加班’。‘实在不好意思,今晚输多了,再打一圈吧。’打一圈就打一圈,你赢了别人输了,不打不好意思。所以打麻将通宵达旦是常事。而且,第二天很少有人抱怨自己又‘加了一个夜班’。

  “另外,我发现打麻将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现在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多挑剔,什么宿舍空调太吵,洗碗时油太多呀,上班好累呀。你有没有见过打麻将的说,房子吊顶太矮、空调不够冷、桌子太脏的?

  “打麻将的人冬天捂着被打,夏天光着膀子打;没桌子把纸箱子倒放,放上板子就是麻将桌,洗脸盆垫上报纸就是凳子,麻将打得照样热火朝天。来一个兄弟说要请下馆子,4个人忙说改天改天。可是我们工作上能做到吗?做不到,但我们打麻将做到了。

  “还有一个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打麻将用手就能摸得出来是什么牌。九万与七万,六条和九条,多小的差别呀,居然能摸出来!为什么?因为打麻将的人用心了,用心的人学东西就能学进去,大不了慢一点,但迟早能学会。我真佩服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来感受。

  “想想看,如果我们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会怎么样?

  “最后,我最最佩服的就是打麻将的人永远不抱怨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有没有看到打麻将输了钱的人说:‘哎呀,龟儿子瓜兮兮,跟我打麻将简直是抢钱。’

  “输了钱的只会说:‘我点儿好背。’上洗手间拼命洗手,回来后,在点儿好的人身上摸一把,再用别人的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狠狠抽一口,但永远不会抱怨别人。”

  好一个夏鹏飞!我把夏鹏飞在海底捞内刊上的这篇文章连读了几遍,每次都忍俊不禁。我会把这个段子,用在北京大学MBA的课堂上。在此,事先表示感谢!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