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精彩6篇)

时间:2016-03-06 05:3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一

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出现给传统教育体制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在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不断思考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教学新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现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其次,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现在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在我的课堂上,我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开展小组讨论以及进行实践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而,教育教学新理念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变。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二

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出现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在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培养。然而,教育教学新理念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现在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在我的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是多学科综合的,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教学新理念强调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现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总之,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主体地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四

  这天我们共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潜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潜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魏书生教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向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应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搞笑,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完美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最终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梦想主义,体此刻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一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我,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所以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忙他们提高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透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潜力。

  第五,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我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一样。他和常人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仅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可是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样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我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够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欢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五

  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对自我会学习的教师。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篇六

  郭思乐教授指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学出来的。”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我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二十年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你在这儿教的他们毫无兴趣,他们在那儿学的也是毫无兴趣可言,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呢?自从我于2011年三月有幸参加了我们镇开展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才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听了课题负责人张春芳老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阐述,才懂得“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后来又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他指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学出来的。”对生本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以后又通过观摩了一些生本教育示范课,进一步感受了生本课,并且通过个人阅读有关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我的体会颇深,其中一方面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目前,我所任教的是我所在支教学校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由于是农村学生,本来就有点胆怯,知识面窄,学习也不够积极主动,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时没人举手,有时我在课上提出一个并不是特别难的问题,举手主动回答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即使回答,答案也往往不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我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的学生会答,但是害怕答错被其他人耻笑,还有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流利回答,也就是会算就是不会表达,也是因为由于我们在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的过细,很少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连听课都不愿意,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另一方面,有时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中,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往往表面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在学习中会频频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也总是以批评、训斥为主。但他们所犯的错误还是会出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我也有孩子,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小时候我很有耐心对于他所犯的一些错误也会宽容的对待,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变得越来越急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一旦他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这可能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其实小学生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也是从模仿跟学,到尝试自己做,反复练习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