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经典6篇)

时间:2013-01-08 05:20: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和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可以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其中几点。

首先,教育能够开拓人的思维,拓宽人的眼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学到正确的思考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够让他们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灵活应对。教育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观点,增加他们的见识。

其次,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

最后,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才华,而教育能够发掘和培养这些潜能。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通过努力和实践,将潜能转化为实力。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在教育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教育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发挥教育的魅力,为培养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二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其中的几点。

首先,教育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在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知识、文化和思想,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能够培养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其次,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教育能够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才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这些潜能。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通过努力和实践,将潜能转化为实力。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教育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发挥教育的魅力,为培养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三

  炎炎夏日,捧着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我开始重新审视做了二十四年的教师职业。

  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中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一次,我所办的《作文月报》马上要印刷了,由于版面问题,一位男生的习作推迟至下一期刊发。周五课间休息时,他询问报纸何时印出,因为他爸爸下周一要过生日,他希望将这份印有他的作文的《作文月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给他一个惊喜。一份《作文月报》在孩子心中如此重要,我怎能慢待?于是,我临时调整了版面,将他的作文如期刊发。教室里,当大家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作文月报》,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欣喜,也看到了同学们的羡慕,更享受着成全孩子后的那份满足。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这就是真诚。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十分景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1977年,《海燕》向全上海直播,于漪老师的爱人看完直播后说道,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于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曾有位作家将教师职业设定为打磨螺丝钉的计件工,在我身边,不乏计件工式的教师。的确,教师这个职业做久了,常常会有职业倦怠,常常会生出很多无奈:很多事情,明知违背了教育规律,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明知即使做了,也无甚效果,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初衷常常是好的,但做着做着,就事与愿违,但依然要去做既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也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教师常常在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戴着镣铐跳舞。然而,教师是塑造心灵的职业,不是计件工。做教师的人,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四

  最近品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所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育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轻易达成的,它需要经久的修养和锻炼。教育魅力的形成和提升,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圣贤;佛家说:明心见性,自行成佛。那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魅力教师,

  都可以拥有一份独具鲜明个性的教育魅力。

  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

  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他应富有责任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魅力》一书中有一段

  美国学者威帝以学生口所吻阐述的教师的宽容标准:“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一方面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

  (三)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学识。博学的老师能让孩子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学生们会不断地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老师,而是喜欢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教育魅力在于教育实践,在于与学生朝夕相处、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从教师教育魅力中启发:教师要关心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五

  《学习,别听学校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菲拉.费.毕尔肯比尔,他本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两种人读的,一是抵学校之前的学生父母,二是思想开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认自己教育思想比较开放,自然成为名正言顺的读者。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肯比尔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玛丽亚·蒙特索利写过一本题为《孩子不是这样的》,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 。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 篇六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竖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读教育魅力心得体会(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