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精彩6篇】

时间:2017-09-02 01:10: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一

在《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智者的力量以及战略与智谋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七擒孟获的心得体会。

首先,七擒孟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智慧印象。在故事中,刘备为了稳定南方局势,决定七擒孟获。孟获是南方蛮族的首领,拥有强大的部队和威胁。然而,刘备并没有选择用武力来征服孟获,而是通过智谋和策略来达到他的目的。他派遣诸葛亮为首的使者前往孟获部落,以智慧、温和的态度争取孟获的信任。通过诸葛亮的智慧和善意,孟获最终被说服并归降。这个故事告诉我,智者的力量胜过武力,通过智慧和善意,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其次,七擒孟获也让我明白了战略与智谋的重要性。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计划来擒获孟获。他首先利用天灾来震慑孟获,然后派遣使者以求和的方式接近孟获。接着,他又用美女和美酒来讨好孟获,最后通过军事威慑将孟获彻底征服。通过这些巧妙的策略和计划,孟获被七次擒获,最终归降刘备。这个故事告诉我,战略与智谋是取胜的关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善用智慧和策略,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此外,七擒孟获还教会了我如何善于观察和分析。诸葛亮在与孟获的交往中,不断观察和分析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观察,成功地预测了孟获的反应和行动。通过对敌人的观察和分析,他能够制定出更好的策略和计划。这个故事告诉我,观察和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关键。只有通过深入观察和准确分析,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七擒孟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智者的力量以及战略与智谋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善用智慧和策略,善于观察和分析,才能取得成功。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二

《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七擒孟获的心得体会。

首先,七擒孟获给我留下了智慧的印象。在这个故事中,刘备通过派遣诸葛亮为首的使者来与孟获交涉。诸葛亮以智慧和谋略说服孟获归降,而不是通过武力来征服他。通过他的智慧和善意,孟获最终被感动并归降。这个故事告诉我,智者的力量胜过武力,通过智慧和善意,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其次,七擒孟获也让我明白了勇气的重要性。在这个故事中,刘备面临着南方蛮族的威胁,而七擒孟获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刘备不畏困难,勇敢地派遣使者前往孟获部落,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尽管面临孟获的威胁和拒绝,他始终保持勇气和决心,最终成功地征服了孟获。这个故事告诉我,勇气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此外,七擒孟获还教会了我团结的重要性。在这个故事中,刘备通过与南方蛮族的和平交涉,成功地争取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外敌的威胁。团结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取得胜利,并稳定了南方的局势。这个故事告诉我,团结是强大的。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七擒孟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以及团结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善用智慧和策略,勇敢面对,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成功。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三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精选21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四

  宽容的事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宽容的智慧:

  诸葛亮七擒孟获,把智慧和宽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五

  诸葛亮五擒五纵孟获之后,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银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见情况危急,在银坑山前与蜀军交锋,蜀军失利,蜀军张飞、马忠两位大将被擒,赵云主动请战,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诸葛亮认为不可,硬拼不行,必须智取。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举擒获祝融夫人。诸葛亮为感化夫人,亲自给夫人松绑,并设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后,孟获借木鹿大王的力量与蜀军对垒,蜀军未见识过木鹿大王的青兽阵法,只好退兵回营,向诸葛亮报告,诸葛亮安慰众将,此次失利,只因青兽阵法特殊,诸葛亮心中早有破阵之法。次日,诸葛亮亲自上阵指挥,孟获大败,无家可归,祝融夫人劝孟获投奔乌克国王,孟优建议投奔蜀军,孟获坚决反对。带来洞主献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机刺杀诸葛亮。阴谋没有得逞,被诸葛亮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将他们一举擒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晓之以理。孟获说:“这次是我自己来送死,所以不算。”诸葛亮说:“我已六次擒你,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获说:“两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强夺之,今又犯我南邦,实属贪得无厌,我世居此地,岂能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诸葛亮愤怒的说:“强词夺理,一派胡言,向来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当年割据纷争,黎明涂炭,是先帝一统西蜀,恩泽两川,尔等却兴兵闹事,杀戮朝廷命官,滋扰地方百姓,屡犯边庭。义师南进以来,你又屡次自言其语,穷兵黩武,使狼烟遍燃沃土,陷夷民于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归顺,你将有何面目见南邦父老?!”孟获虽有感动,但内心仍有不服,说:“孟获仍有良策,可破蜀军。如若再败、不服,当斩孟获全家。”诸葛亮说:“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烟之地重生烟火,痛惜负伤之兵再举刀枪。此皆你之罪也!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沉服,归顺蜀国,竟然给孟获松绑,全数释放。孟获重整旗鼓,并请乌克国王在桃花寨摆开战场。诸葛亮指挥各路将士,奋勇破敌,尽管孟获请来藤甲兵,诸葛亮巧用火攻,孟获以惨败告终。第七次被擒,在诸葛亮一再教化下,终于归顺蜀国,从此南中太平。

  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娴熟,用兵如神,有安帮治国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后,挥师北伐,与吴国孙权休好结盟,共讨魏国曹丕,匡扶汉室,以投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的才能来自于勤奋、刻苦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报效祖国。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 篇六

  在三国演义中,经典战役不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等,但我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值得回味的,当数七擒孟获是也。

  刚看完这个故事时,我竟颇有些不解:诸葛亮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只要有赢的机会就不会放过,那他又为何一次又一次的释放孟获给他战胜自己的机会?他是不是头发昏了?

  公元xx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军的时候,南方彝族某部落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进攻蜀军。诸葛亮从手下那里了解到孟获不仅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豪爽仗义,在彝族中深得人心,所以想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日后“平定中原,兴复汉室”扫清障碍。

  孟获虽然很勇敢,但不擅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军敌不过自己,就不顾一切冲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俘。孟获本以为会被诸葛亮处死,没想到诸葛亮不但给他松了绑,还把他放了。但孟获并不服气,当夜,他组织500名刀斧手偷袭蜀军兵营,不料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俘,但孟获还是表示不服,要求给他机会再战,虽然蜀军将领们都认为不如把死不悔改的孟获杀了算了,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微笑着又把他放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七次被擒,孟获不得不对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服口服,遂心甘情愿率部众归顺了蜀汉政权。

  其实答案已经蕴含在故事中了,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应该是高瞻远瞩之举。孟获是南蛮的杰出首领,在众部落中威望很高,感动了孟获,就能感动他的族人。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使南方少数民族真心臣服于蜀汉,才能永久平定南方。因为当时蜀国离这个地方很远,再加上还有魏国、吴国要对付,难得分身,只有安抚住少数民族地区,减轻纷扰。一劳永逸的`事情,诸葛亮何乐而不为呢?再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就给刘备制定的治国方针,他怎么会忘记呢?

  在这场战役中,《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和孟获的性格特点也可以说刻画得栩栩如生。诸葛亮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与孟获的浅薄无知、鲁莽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孟获第一次被放回去前,诸葛亮带孟获参观了蜀军兵营,兵营里全都是些老弱残兵(大军已埋伏起来),诸葛亮富有深意地笑了笑,特意问孟获:“这兵营布置得怎么样?”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很有谋略和心计,而孟获却不以为然,轻率地说:“如果你的兵营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这可以看出孟获虽勇敢,但很轻敌,不知是诈,缺乏谋略。果不其然,当孟获为晚上偷袭蜀军军营的计划洋洋得意时,却不知蜀军早已做好准备。晚上孟获一来,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再次被擒。

  而且,除了这场战役外,《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战役能擒纵如此多的次数。我认为,这已经不是一场战役,更是对首领胆识的考验、心理的考验。诸葛亮的非凡胆魄和宽广的胸怀使我不禁肃然起敬;而孟获作为一个失败者,他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和豪爽仗义的品质也是令人佩服的。

  这场战役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诸葛亮运用的策略上。首先带孟获看兵营,让他掉以轻心,然后等着他中埋伏,真可谓欲擒故纵,实为上策啊!还有,在孟获营里快断粮之时,诸葛亮又答应借孟获粮食,但需要孟获亲自出来,和蜀军将领一对一比武,结果一连几场蜀将都败下阵来。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这既给足了孟获面子,又使孟获为诸葛亮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箭双雕,真不愧为诸葛孔明是也。

  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非同凡响,七擒七纵已成为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个成语,并常为后人所沿用。其实,这当中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让别人对你心悦诚服,才是真正的战胜了别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