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简6篇)

时间:2012-06-01 04:4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一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展开,通过七代人的命运和经历,揭示了人类的孤独、无奈和命运的轮回。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马尔克斯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所吸引。

首先,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极富想象力和独特性。他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描述着奇幻的场景和离奇的事件,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他的文字流畅、细腻,充满了色彩和想象力,让人不禁为之沉迷。例如,在小说开头,马尔克斯描绘了雨中的军队进入马孔多镇,这一场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小说独特的氛围和魔幻的世界。

其次,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孤独和无奈。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们,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和接近彼此。他们在感情上的孤独和无法沟通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和灭亡。马尔克斯通过这种叙述方式,让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孤独的恐惧和无奈。

最后,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对命运的轮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们似乎总是陷入相同的命运循环中,无法摆脱。他们经历了类似的痛苦和欢乐,不断重复着相同的经历,仿佛被命运所束缚。这种命运的轮回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力,同时也让人思考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和选择的意义。

总的来说,《百年孤独》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它通过奇幻的叙事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类的孤独、无奈和命运的轮回。马尔克斯的独特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使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人类的孤独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马尔克斯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产生了敬佩之情。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二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一颗明珠,也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这本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命运和故事,揭示了人类的追求和绝望,以及家族和社会的变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马尔克斯丰富的文学构思和深刻的人性思考所感动。

首先,马尔克斯的文学构思令人叹为观止。他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和魔幻现实主义元素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梦境之中。他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将时间和空间交错重叠,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无论是家族的兴衰、个人的命运,还是社会的变革,马尔克斯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其次,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对人性的思考令人深思。小说中的人物们追求着各自的欲望和梦想,却往往陷入无尽的迷茫和绝望之中。他们的命运受到家族和社会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马尔克斯通过这种叙事方式,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奈,让人反思人类的追求和存在的意义。

最后,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对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历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马尔克斯通过对家族和社会的描写,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其中隐藏的权力和利益的斗争。同时,他也对社会变革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让人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百年孤独》是一本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小说,它通过丰富的文学构思和深刻的人性思考,展现了人类的追求和绝望,以及家族和社会的变迁。马尔克斯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使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文学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马尔克斯的创作才华和思想深度产生了敬佩之情。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三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3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四

  这个暑假我反复读了一本书——《百年孤独》。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一、孤独是可怕的。

  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领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二、孤独是自闭的。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

  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三、孤独是需要反省的。

  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

  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四、孤独是需要摒弃的。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五

  读完,心里留下点点的回味:一片土地—马孔多、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挣扎轮回、错综的性、情关系和因此衍生的家族;最难记得的是不同的音译人名和同一名字下不同的人。

  对拉美史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深层代表着什么,所以也没有读出拉美的味道。故事本身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反倒是读完后对人物关系的理顺越品越有味道,家族和马孔多生、住、坏、灭越品越有味道。

  乌尔苏拉,家族“生”“住”的缔造者,开创者,除了给下一代以生命外最伟大的任务便是创造了家族物质基础与精神传统,但对不能把握的事也显出了家族卫道者的无力,最讽刺的是再乌尔苏拉人生的最后却被后代们涂鸦式的玩弄了两年。她尽责的爱着每个子孙,创造了家族的小生意,盖起了家族的大房子,布置了房子的一切,全力维系着家庭的血脉;在不损坏家族荣誉的情况下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空间,坚持着生活习惯,就在阿尔卡蒂奥自由派独裁当道时也坚持弥撒等;她致死保护着陌生人的金币坚持着信誉。

  生命将近时,她随盲,却仍努力的去为子孙牺牲奉献着,在被后代涂鸦的玩弄了两年后,生命在回光返照似的再次努力后结束,并致死保护着家族的荣誉—没有因困窘说出金币的下落,最后以回到婴儿大小的死亡方式死亡,也值得人深思的。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周游世界,却带回了放荡与混乱;一个想夺取自由,却得到延绵的战火与无尽的迷失。

  庇拉尔·特尔内拉这个为家族诞生了第三代子嗣的女人,却是家族“坏”的开始,她不羁的笑声、理不清的性关系、身上烟味、纸牌算命……都是被乌苏拉尔拒之门外的原因,但她却孕育了家族的第三代的生命,却也见证了第三代的横死。她的第一个儿子—不知身世的儿子阿尔卡蒂奥—险些酿成母子不伦,此外,阿尔卡蒂奥还是一个在自由派下彻底的残忍独裁的人,后死于保守派下;第二个儿子,知其为母的儿子奥蕾莉亚诺·何塞又一次出现了姑侄不伦的苗头,横死于乱军中;好在两次不伦都被拒绝,不然家族的灭亡会来的更早些。

  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阿尔卡蒂奥之妻,这个为50比索而奉献自己的女人孕育了第四代,延续着家族的“坏”。她的两个儿子,在名字与第二代互换的情况下集成了第二代两个祖先的事业,奥蕾莉亚诺继承了不劳而获与无尽的享乐;阿尔卡蒂奥,则继承了对自由的追求与迷失。

  真正的“灭”始于费尔南达,这个生活在父母给予的世界的女人,在掌控了家族的生活后,便将家族拖入了无尽的深渊。相对于乌尔苏拉,她没有给子女任何自由,她设计并安排着子女的一切,却收获了最恶毒的结果。而,佩特拉·科特斯—奥雷里亚诺第二之情妇这个乌尔苏拉式的人物,却被命运拒于家族之外,以“令人不解”的方式供养这家族,但也没有组织家族的幻灭。

  费尔南达的子女没有任何自己的追求,知识她幻灭家族中的工具,梅梅的儿子与乌尔苏拉·阿玛兰妲(这个名字基本代表了这个人的命运,返回马孔多的开始,她便如乌尔苏拉似的要重振家族与马孔多,但接下来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阿玛兰妲,完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只不过致死,她也不知道那是“不伦”的爱情)最终在不伦之爱中结束了家族。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篇六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样。很多人都要整理出来族谱,才能走出迷宫。

  其实,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至少让我懂了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实的魔幻和真实发生一样,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人鬼之间的对话、交往没有任何隔阂,就像平常我们面对面随便聊聊今天吃了吗一样简单。

  生活中,原来很多人都是孤独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独。而那种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的孤独,有时候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周围的亲人、朋友。

  对《百年孤独》唯一有兴趣的还是它的魔幻现实主义,到了书后面才逐渐看出来。一个家族的老祖母,活得长,似乎能未卜先知,也有个女人能感觉到死神的靠近,知道自己哪天死;还有个被诅咒的美女,谁靠近谁会死;最关键的是揭示了这个家族的古老的羊皮卷,预示了“这个家族的第一个人倒挂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拖走。”结局也果然如此。

  这个家族唯一看懂了这个羊皮卷的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看完之后羊皮卷上的字会慢慢消失,而他也是。就这样结尾了。

  这只是个人的见解。希望若干年后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当经历见识不同后,我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