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林中小溪(精选3篇)

时间:2017-01-02 06:11: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2课林中小溪 篇一

林中小溪:一曲天籁之音

在茂密的森林深处,隐藏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这条小溪蜿蜒流淌,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将整个森林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清澈的水流从山间流出,小溪两岸绿树环绕,花草点缀其间。沿着小溪,可以看到一片片嫩绿的草地,细细的石子铺成的道路,像是一条通向幻境的隐秘通道。

小溪水流湍急,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光芒,仿佛是一串串珍珠,散落在溪水上。微风吹过,带来了一股湿润的气息,让人感到清新宜人。

在小溪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杨树,它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为小溪伴奏。树下有一块平坦的石头,让人可以坐下来休息。这里的环境宜人,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

小溪是众多生物的家园。水中游弋的小鱼儿灵活自如,它们在水中穿梭,追逐嬉戏,给小溪增添了不少生机。水边的草丛里,有一只小青蛙正蹦蹦跳跳地追逐昆虫,它的叫声犹如一首动听的歌谣。

小溪也是动植物的重要水源。炎炎夏日,森林中的鸟儿们飞来飞去,停在小溪边的树枝上,欢快地饮上一口水,然后继续为森林带来美妙的鸣唱。野兔和松鼠也常常到这里来喝水,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烁,给小溪增添了一抹活力。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小溪就是这一源泉。它的流动,不仅给森林中的动植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源,也为人们带来了清凉和舒适。在小溪边,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小溪的美丽和纯净,让人们感到无限的宁静和安慰。在现代社会喧嚣的生活中,到小溪中散步,让身心得到放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听着小溪流水的声音,看着水波荡漾的景象,心中的烦恼和压力也会渐渐消散。

林中小溪,它不仅是一条流淌的水,更是一曲天籁之音。它的美丽和纯净,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小溪这样的存在,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恩赐。

第2课林中小溪 篇二

小溪中的生态奇观

林中小溪,是一个充满生态奇观的地方。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宁静,也孕育着众多生物的生命。

首先,小溪是生物的家园。在小溪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穿梭,灵活自如。它们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保持了小溪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小溪中还有一些蜗牛和螺旋藻,它们在小溪底部生活,为小溪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小溪也是鸟儿们的天堂。在小溪周围的树枝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鸟停在那里歇息,它们欢快地饮水,然后继续为森林带来美妙的鸣唱。小溪水中的昆虫也是鸟儿们的美餐,它们在小溪旁边的树叶上来回飞舞,给鸟儿们提供了丰盛的食物。

小溪也是动物们的重要水源。在炎炎夏日,野兔和松鼠常常到小溪边喝水,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烁,给人们带来了一抹活力。小溪水边的草丛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一只只小青蛙和蜜蜂,它们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小溪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小溪水质的清澈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小溪的环境,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染水源,以免破坏了小溪的生态系统。

林中小溪,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小溪的环境,让它继续成为一个充满生态奇观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小溪,保护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家园。

第2课林中小溪 篇三

本文通过描写小溪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教学突破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2.结合课后思考题,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 1.配合教师,进入新课。

2.诵读教学。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结并布置作业。 3.完成作业。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

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

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

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

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

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

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他的

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

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

人的创造力。然后检查生词预习。

出示板书:颤动,涟漪,潺潺,干涸,

簌簌,萦绕。注音并解释。点名让

一位学生完成。

1.齐声回答:普里什文。

2.介绍:作者普里什文,他曾经当过农

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不

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主要作品

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3.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明

确: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涟漪:

细小的波纹;潺潺:形容溪水,泉水

等流动的声音;干涸:(河道,池塘

等)没有水;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的

声音;萦绕:缠绕回旋。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讲解:这篇课文写出了小溪和森林

的美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体

会大自然的美丽。

2.指出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主

要有以下几点:个别生词读音错误;

语气停顿不当;没有读出感情等等。

1.齐声朗读课文。

2.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在诵

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

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教

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讲解: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

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

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

作家。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

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

命力。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

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

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讲解: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

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

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

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

灵魂,有人格

精神的人来表现。提

问:你们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

自己的体会吗?

5.讲解: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

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

森林的赞美之情。课文在这种感情

支配下组织行文,一气呵成。指导学

生从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层次。

6.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3.讨论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言要点:可以概括为,课文中很多

地方都表现大

[4]

第2课林中小溪(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