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实用3篇】

时间:2014-08-05 01:31: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篇一

近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初二数学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次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非常合理。活动的时间安排紧凑但充分,既有理论分享,又有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此外,活动组还精心准备了教材和教辅资料,让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研究。整个活动的流程紧密有序,让我感受到了组织者的细致和周到。

其次,我对这次活动的内容安排也非常满意。活动中,我们主要围绕初二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展开了讨论。通过大家的分享和交流,我对一些概念和解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也有了更多的思路。尤其是在教学案例分析环节,我从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经验和方法,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然而,我也认识到这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活动中的一些话题讨论没有能够深入到底,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次,活动中的教学案例分析环节过于依赖于个别教师的经验,缺乏一些科学的理论支撑。这也导致了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因此,我建议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专家的分享和指导,以提供更科学和全面的教学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这次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对于我个人的教学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参与和反思,我会成为一名更好的数学教师。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篇二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初二数学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次数学教研活动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互动,我不仅对于一些教学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这种活跃的氛围激发了我对于教学的热情,也让我更加坚信团队合作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我认为这次活动的实践性很强。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进行了教学案例分析,还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一些教学理论和方法,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实践性的体验让我对于教学的效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增强了我对于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信心。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活动中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有些话题讨论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其次,活动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环节缺乏一些系统性的引导和指导,导致一些老师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因此,我建议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适当延长活动时间,增加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分享,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教学支持。

总的来说,这次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对于我个人的教学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参与和反思,我会成为一名更好的数学教师。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篇三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学科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格罗斯曼教授则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学科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高程度教师与低程度教师的知识。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课程和教材知识”是教师学科知识(pck)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发展关于教材研读和使用的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解读“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从而明确要“教什么”;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素材作出选择,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通读教材,梳理基本结构,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基本定位。

  读懂教材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研读一节课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读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领会情境的设计意图,才能挖掘它所蕴涵的教学资源,使问题情境增值。

  (1)读懂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及关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情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善于分析主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显性信息与隐蔽信息等,并研究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挖掘教材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学习资源。

  (2)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数学的知识点是指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定律等,读懂教材时,要从主题情境中读出基本的知识点,并从知识点的数学本质、表达形式、形成过程等,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

  (3)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读教材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如现在很多内容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材呈现过程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教材呈现方式思考对教学方式的启示,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4)读懂问题情境中的提示语、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如“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比一比面的`大小......”这些提示语或旁注,有点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有的是引导学生对结论、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这些提示语或“留白”,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教师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师仔细揣摩。

  2、读懂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共享平台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https://)。读懂教材中的练习,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教师要将习题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习题的功能和教学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理清练习的层次与内在联系。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题,与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匹配,主要起巩固新知的作用;二是变式题,在信息呈现、问题逆思考等方面变化,起到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作用;三是发展题,如探索实践题、发展提高题、思维开拓题等,起到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等作用。教师研读教材时要理清三类习题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习题之间的关系,如理解变式题“变”在哪里,拓展题“拓展点”是什么等,还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课时分配,从而有目的、有序地组织学生练习,巩固、理解和内

化知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最后,还要琢磨习题中蕴涵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透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从而将习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价值。

  二、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3、开展“多视角”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深度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学会从“多视角”进行研读,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解读,还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解读,有时还要从“编写者编”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教材对比的角度解读。“教”是为了“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可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认知水平如何?提高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那些方面获得发展?

  (2)学生有没有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况如何?

  (3)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时什么?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自己阅读本节知识会产生哪些疑问?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可以由同伴讨论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甚至讲解?

  (5)学生喜欢怎样的情境?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通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读,正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从而确定教学起点,理清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之,研读教材是教师发展教材使用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学预设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初二数学教研活动反思【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