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整理【精简3篇】

时间:2012-04-08 05:27: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篇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知识点的整理对于备考中考至关重要。下面将对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九年级中考重点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

2.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九年级中考重点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表达式。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九年级中考重点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盐的制备方法。

4.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而非金属则具有相反的性质。九年级中考重点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5. 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能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指物质失去电子与物质获得电子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九年级中考重点了解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中考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多做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篇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九年级化学中考的知识点较为广泛,下面将对其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备考。

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

2.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表达式。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盐的制备方法。

4.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非金属则具有相反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5. 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能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则是指物质失去电子与物质获得电子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了解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中考的知识点整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通过做习题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加油,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整理 篇三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 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

  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整理【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