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国物产者

   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爰及山泽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种者,悉附於此。

   ○五谷一

   《山海经》曰:“广都之野,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郭璞注曰:“播琴,犹言播种,方俗言也。”“爰有膏稷、膏黍、膏菽。”郭璞注曰:“言好味,滑如膏。”

   《博物志》曰:“扶海洲上有草,名曰‘□’。其实如大麦,从七月熟,人敛获,至冬乃讫。名曰‘自然谷’,或曰‘禹馀粮’。”又曰:“地三年种蜀黍,其後七年多□。”

   ○稻二

   异物志曰:“稻,一岁夏冬再种,出交趾。”

   俞益期《□》曰:“交趾稻再熟也。”

   ○禾三

   《广志》曰:“梁禾,蔓生,实如葵子。米粉白如面,可为□粥。牛食以肥。六月种,九月熟。”

   “感禾,扶疏生,实似大麦。”

   “扬禾,似□,粒细。左折右炊,停则牙生。此中国巴禾――木稷也。”

   “大禾,高丈馀,子如小豆,出粟特国。”

   《山海经》曰:“昆仑墟,……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郭璞曰:“木禾,谷类也。”

   《吕氏春秋》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

   《魏书》曰:“乌丸地宜青□。”

   ○麦四

   《博物志》曰:“人啖麦橡,令人多力健行。”

   《西域诸国志》曰:“天竺十一月六日为冬至,则麦秀。十二月十六日为腊,腊麦熟。”

   《说文》曰:“□,周所受来□也。”

   ○豆五

   《博物志》曰:“人食豆三年,则笛重,行动难。恒食小豆,令人肌燥□理。”

   ○东墙六

   《广志》曰:“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纲、凉、并、乌丸地。”

   河西语曰:“贷我东墙,偿我田粱。”

   《魏书》曰:“乌丸地宜东墙,能作白酒。”

   ○果□七

   《山海经》曰:“平丘,……百果所在。”“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子如枣,叶如桃,黄花赤树,食之不饥。”

   《吕氏春秋》曰:“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群旁,众帝先升遐者。”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似橄榄,其味甜,五月、十月熟。谚曰:‘杨桃无蹙,一岁三熟。’其色青黄,核如枣核。”

   《临海异物志》曰:“梅桃子,生晋安侯官县,一小树,得数十石。实大三寸,可蜜藏之。”

   《临海异物志》曰:“杨摇,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表黄,味甘。”

   《临海异物志》曰:“冬熟,如指大,正赤,其味甘,胜梅。”

   “猴闼子,如指头大,其味小苦,可食。”

   “关桃子,其味酸。”

   “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时甜酸,其色青黑。”

   “枸槽子,如指头大,正赤,其味甘。”

   “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

   “猴总子,如小指头大,与柿相似,其味不减於柿。”

   “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出晋安。”

   “王坛子,如枣大,其味甘。出侯官越王祭太一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生处,遂名‘王坛’。其形小於龙眼,有似木瓜。”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刘欣期《交州记》曰:“多感子,黄色,围一寸。”

   “□子,如瓜大,亦似柚。”

   “弥子,圆而细,其味初苦後甘,食皆甘果也。”

   《杜兰香传》曰:“神女降张硕。常食粟饭,并有非时果。味亦不甘,但一食,可七八日不饥。”

   ○枣八

   《史记封禅书》曰:“李少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杖击未央殿槛,呼朔曰:‘叱叱,先生来来,先生知此箧里何物?’朔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林也;朔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也。’上大笑。帝赐帛十匹。”

   《神异经》曰:“北方荒内,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馀。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乾之不缩。气味甘润,殊於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神仙传》曰:“吴郡沈羲,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见老君,赐羲枣二覆盖,大如鸡子。’”

   傅庇《赋》曰:“有枣苦瓜,出自海滨;全生益气,服之如神。”

   ○桃九

   《汉旧仪》曰:“东海之内度朔山上,有桃,屈蟠三各里。其卑枝间,曰东北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荼’,二曰‘郁□’,主领恨鬼: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以食虎。黄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梗於门户,上画荼、郁□,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於门,当食鬼也。”(□音垒。《史记》注作“度索山”。)

   《风俗通》曰:“今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效前事也。”

   《神农经》曰:“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神异经》曰:“东北有树,高五十压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核,味和,食之令人短寿。”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令侍女更索桃。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子,形圆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四颗与帝,三枚自食。”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著子。此儿不良,以三过偷之矣。’”

   《广州记》曰:“庐山有山桃,大如槟榔形,色黑而味甘酢。人时登采拾,只得於上饱啖,不得持下,――迷不得返。”

   《玄中记》曰:“木子大者,积石山之桃实焉,大如十斛笼。”

   甄异传曰:“谯郡夏侯规亡後,见形还家。经庭前桃树边过,曰:‘此桃我所种,子乃美好。’其妇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不畏邪?’答曰:‘桃东南枝长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神仙传》曰:“樊夫人与夫刘纲,俱学道术,各自言胜。中庭有两大桃树,夫妻各□其一:夫人□者,两枝相斗击;良久,纲所□者,桃走出篱。”

   ○李一○

   《列异传》曰:“袁本初时,有神出河东,号‘度索君’。人共立庙。兖州苏氏母病,祷。见一人著白单衣,高冠,冠似鱼头,谓度索君曰:‘昔临庐山下,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年。日月易得,使人怅然!’运河後,度索君曰:‘此南海君也。’”

   ○梨一一

   《汉武内传》曰:“太上之药,有玄光梨。”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高百丈,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梨’。其子径三尺,割之,瓤白如素。食之为地仙,辟谷,可入水火也。”

   《神仙传》曰:“介象,吴王所徵,在武昌。速求运河,不许。象言病,帝以美梨一□赐象。须臾,象死。帝殡而埋之。以日中时死,其日晡时,到建业,以所赐梨付守苑吏种之。後吏以状闻,即发象棺,棺中有一奏符。”

   ○柰一二

   《汉武内传》曰:“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柰,出永昌。”

   ○检一三

   《异苑》曰:“南康有□石山,有甘、橘、橙、柚。就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

   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华实相继,或如弹丸,或如手指。通岁食之。亦名‘卢橘’。”

   ○橘一四

   《周[收考工记》曰:“橘□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

   《吴录地理志》曰:“朱光禄为建安郡,中庭有橘,冬月於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盖近於是也。”

   裴洲《广州记》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则酢,合食极甘。又有‘壶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气臭,味亦不劣。”

   《异物志》曰:“橘树,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双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令人下痢。”

   《广州记》曰:“卢橘,皮厚,气、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至二月,渐变为青,至夏熟。味亦不异冬时。土人呼为‘壶橘’。其类有七八种,不如吴、会橘。”

   ○甘一五

   《广志》曰:“甘有二十一核。有成都平□甘,大如升,色苍黄。犍为南安县,出好黄甘。”

   《荆州记》曰:“枝江有名甘。宜都郡旧江北有甘园,名‘宜都甘’。”

   《湘州记》曰:“州故大城内有陶侃庙,地是贾谊故宅。谊时种甘,犹有存者。”

   《风土记》曰:“甘,橘之属,滋味甜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者,谓之‘壶甘’。”

   ○柚一六

   《说文》曰:“柚,条也,似橙,实酢。”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云梦之柚。”

   《列子》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音柚,碧树而冬青,生实丹而味酸。食皮汁,已惯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化为枳焉。”

   裴渊《记》曰:“广州别有柚,号曰‘雷柚’,实如升大。”

   《风土记》曰:“柚,大橘也,色黄而味酢。”

   ○□一七

   《尔雅》曰:“□,□也。”郭璞注曰:“柚属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供食之,少味。”

   ○栗一八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叶长五尺,广三寸,名‘栗’。其实径三尺,其壳赤,而肉黄白,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气而渴。”

   ○枇杷一九

   《广志》曰:“枇杷,冬花。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鼓掌甜酢。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宜都。”

   《风土记》曰:“枇杷,叶似栗,子似□,十十而丛生。”

   《荆州土地记》曰:“宜都出大枇杷。”

   ○□二○

   《西京杂记》曰:“乌□于□,赤棠□。”

   “定都出大□。”

   ○甘蔗二一

   《说文》曰:“□蔗也。”按书传曰,或为“芋蔗”,或“干蔗”,或“邯□”,或“甘蔗”,或“都蔗”,所在不同。

   雩都县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采色,馀县所无,一节数寸长。郡以献御。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家政法》曰:“三月可和中甘蔗。”

   ○□二二

   《说文》曰:“□,芰也。”

   《广志》曰:“钜野大□,大於常□。淮汉之南,凶年以芰为蔬,犹以预为资也。钜野,鲁薮也。”

   ○□二三

   《尔雅》曰:“□,□其也。”郭璞注曰:“□,实似柰,赤可食。”

   ○刘二四

   《尔雅》曰:“刘,刘□也。”郭璞曰:“刘子,生山中。实如梨,甜酢,核坚。出交趾。”

   《南方草物状》曰:“刘树,子大如李实。三月花色。仍连著实。七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酢。煮蜜藏之,仍甘好。”

   ○郁二五

   《豳诗义疏》曰:“其树高五六尺。实大如李,正赤色,食之甜。”

   “《广雅》曰:‘一名雀李,又名车下李,又名郁李,亦名棣,亦名□李。’《毛诗七月》:‘食郁及□。’”

   ○芡二六

   《说文》曰:“芡,鸡头也。”

   《方言》曰:“北燕谓这□音役,青、徐、淮、泗谓之芡,南楚江、淅之间谓之鸡头、□头。”

   《本草经》曰:“鸡头,一名□喙。”

   ○□二七

   《南方草物状》曰:“甘□,二月种,至十月乃成卵。大如我卵,不者如鸭卵。掘食,蒸食,其味甘甜。约得风,乃淡泊。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也。”

   《民物志》曰:“甘□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蒸、炙皆香美。□这酒食亦施设,有如果实也。”

   ○□二八

   《说文》曰:“□,樱也。”

   《广雅》曰:“燕□,樱□也。”

   《诗义疏》曰:“樱□,实大如龙眼,黑色,今‘车鞅藤实’是。《豳诗》曰:‘六月食□。’”

   ○杨梅二九

   《临海异物志》曰:“其子大如弹子,正赤,五月熟,似梅,吵甜酸。”

   《食经》藏杨梅法:“择佳完者一石,以盐一升淹之。盐入肉中,仍出,曝令乾□。取□皮二斤,煮取汁渍之,不加蜜渍。梅色如初,美好,要堪数岁。”

   ○沙棠三○

   《山海经》曰:“昆仑之山,……有木焉,状如棠,黄华赤实,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时使不溺。”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三一

   《山海经》曰:“盖犹之山,上有甘□,枝干皆赤黄,白花黑实也。”

   《礼内则》曰:“□、梨、姜、桂。”郑注曰:“□,梨之不臧者,……皆人君羞。”

   《神异经》曰:“南方大荒中有树,名曰‘□’。二千岁作花,九千岁作实。其花色紫。主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七尺,广四五尺,色如绿青。皮如桂,味如蜜;一如甘草,味饴。实长九围,地瓤、核,割之如凝酥。食者,夺以万二千岁。”

   《风土记》曰:“□,梨属,同坚而香。”

   《西京杂记》曰:“蛮□。”

   ○椰三二

   《异物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叶如束蒲,在其上。实如瓠,系在於巅,若挂物焉。实外有皮如胡卢。核里有肤,白如雪,厚半寸,如□肤,食之美於胡桃味也。肤里有汁升馀,其清如水,其味美於蜜。食其肤,可以不饥;食其汁,则愈渴。又有如两眼处,俗人谓之‘越王头’。”

   《南方草物状》曰:“椰,二月花色,仍连著实,方相连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树黄实,俗名之为‘丹’了。横破之,可作□或微长如□蒌子,从破之,要为爵。”

   《南州异物志》曰:“椰树,在三四围,长十丈,通身无枝。至百馀年。有叶,状如蕨菜,长丈四五尺,皆直竦指天。共实生叶间,大如升,外皮苞之如莲状。皮中核坚。过於核,里肉正白如鸡子,著,而腹内空:含汁,大者含各馀。实形团团然,工如瓜蒌,横破之,可作爵形,并应器用,太人珍贵之。”

   《广场》曰:“椰出交趾,家家种之。”

   《交州记》曰:“椰子有浆。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体饮之,亦醉也。”

   《神异经》曰:“东方荒中,有‘椰木’,高三二砂,围丈馀,共枝不桥。二百岁,叶尽落而生华,分别甘瓜。华尽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岁而熟。熟後不长不减,形如寒瓜,长七八寸,经四五寸,萼覆其顶。此实不取,万世如故。取者掐取,其留一如初。其子形如甘瓜。瓤,基美如蜜,食之令人有泽;不可过三升,令人醉,半日乃醒。木高,凡人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罗树,人能缘得之。一名曰‘无叶’,殒‘倚骄’。”经茂先注曰:“骄,地上不可那也。”

   ○槟榔三三

   俞益期《与韩康伯□》曰:“槟榔,信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特奇,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聚树端,房构叶下,华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面最,其节似重型而□。其内空,其外劲,其屈如覆虹,其申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调直亭亭,千百若一。步其林则寥朗,庇其荫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自令人恨深。”

   《南方草物状》曰:“槟榔,三月花色,仍连著实,实大如卵。十二月熟,其色黄;剥其子,肥强可不食,唯种作子。青其子,并壳取实曝乾之,以扶留藤、古贲灰合食之,食之即滑美。亦可生食,最快好。交耻、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异物志》曰:“槟榔,若□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黄圭切。又音回。木焉;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逃走,重累其下,所以卫基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乾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

   《林邑国记》曰:“槟榔树,高丈馀,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森秀无柯,顶端有叶。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子。家有数百树。”

   《南州八郡志》曰:“槟榔,大如枣,色青,似莲子。彼人以为贵异,婚族好客,辄先逞此物;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於交耻者,而大於□子,土人变呼为‘槟榔’。”

   ○廉姜三四

   《广雅》曰:“蔟□相维切,廉姜也。”

   《吴录》曰:“始安多廉姜。”

   《食经》曰:“藏姜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

   ○枸橼三五

   裴渊《广州记》曰:“枸橼,树似橘,实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皮以蜜煮为糁。”

   《异物志》曰:“枸橼,似橘,大如饭□。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若酸浆。”

   ○鬼目三六

   《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李,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乃连著实。七八月熟。其色黄,鼓掌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耻、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知,直尔不可啖;可为浆也。”

   《吴志》曰:“孙皓时有鬼目菜,生工作黄□家。依缘枣树,长丈馀,叶广四寸,厚三分。”

   顾微《广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如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酢。九月熟。”

   “又有‘草昧子’,亦如之。亦可为糁用。其草似鬼目。”

   ○橄榄三七

   《广志》曰:“橄榄,大如鸡子,交州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橄榄子,大如枣,大如鸡屯。地月华色,仍连著实。八月、九月熟。生食味酢。蜜藏仍。”

   《临海异物志》曰:“馀甘子,如梭且全反初入口,舌涩;後饮水,更甘。大於梅实核,两头锐。东岳呼‘馀甘’、‘柯槛’,同一果耳。”

   《南越志》曰:“博罗县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人为三衢:东向一衢,木棒妻,叶似楝,子如橄槛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三丈’。三丈树,岭北之猴□也。”

   ○龙眼三八

   《广雅》曰:“益智,龙眼也。”

   《广志》曰:“龙眼树,叶似荔支,蔓延,缘木生。子如酸枣,色黑,纯甜无酸。七月熟。”

   《吴氏本草》曰:“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椹三九

   《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上仙之药,有扶桑丹椹。’”

   ○荔支四○

   《广志》曰:“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

   “犍为□道、南广荔支熟时,百鸟肥。工名之曰‘焦核’,小次曰‘在花’,次曰‘胡偈’:此三种为美。似‘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率生稻田间。”

   《异物志》曰:“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的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乾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曾智四一

   《广志》曰:“益智,叶似□,长丈馀。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地华萼,工子丛生著之,大如枣,肉瓣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出万寿,亦生交耻。”

   《南方草物状》曰:“产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仍连著实。五六月熟。味辛,发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

   《异物志》曰:“益智,类薏苡。实长寸许,发枳□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

   《广州记》曰:“益智,叶如□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枚有十子。子内白滑,四破去之,了外皮,蜜煮为糁,味辛。”

   ○桶四二

   《广志》曰:“桶子,似木瓜,生树木。”

   《南方草物状》曰:“桶子,大如鸡卵。三月花色,仍连著实。八九月熟。采取,盐酸沤之,其味酸酢;以蜜藏,滋味甜美。出交耻。”

   刘欣期《交州记》曰:“桶子如桃。”

   ○□子四三

   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山槟榔,一名‘□子’。干似蔗,叶类柞。一丛十馀干,干生十房,房底数百子。四月采。”

   ○豆□四四

   《南方草物状》曰:“豆□树,大如李。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子相连累。其核根芬芳,成壳。七月八月熟。曝乾,剥食,核味辛,行一味。出兴古。”

   刘欣期《交州记》曰:“豆□集体□树。”

   环氏《吴记》曰:“黄初二年,物来求豆□。”

   ○□四五

   《广志》曰:“□查,子甚酢。出西方。”

   ○馀甘四六

   《异物志》曰:“馀甘,大小如弹丸,视之理如定陶瓜。初入口,苦涩;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盐蒸之,尤美,可多食。”

   ○□子四七

   《广志》曰:“□子,蔓生,依树。子似桑椹,长数寸,色黑,辛如姜。以盐淹之,下气、消谷。生南安。”

   ○芭蕉四八

   《广志》曰:“芭蕉,一曰‘芭菹’,工曰‘甘蕉’。式如荷、芋,和皮相裹,大如盂升。叶广二尺,长一丈。子有角,子长六七寸,有□在四寸,角著□生,为行列,两两共对,若相抱形。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甜而□,亦饱人。其根大如芋魁,大一石,于色。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衣之‘蕉葛’。虽□而发,色黄白,不如葛色。了交耻、建安。”

   《南方异物志》曰:“甘蕉,划类,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馀。中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馀。华大如酒□,表色如芙蓉。茎末百馀子,大名为房。要似芋魁,在者如车谷。实随华,每华一阖,各有六子,称後相次,了俱生,华不俱落。

   “此蕉有三种:一种,了大如拇指,和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中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似牛乳,味微减羊角蕉。一种,蕉大如藕,生产方式七寸,一正方,名‘方蕉’,少甘,味最弱。

   “共茎如芋,取,□而煮之,则如丝,可纺绩也。”

   《异物志》曰:“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了,□百煮之,则如丝,要纺绩,女工以为□□,则今‘交耻葛’。其内心如蒜鹄头生,□。因为实房,著其心齐;一房有数十枚。其实皮赤如火,剖之中黑。剥其皮,食其肉,如饴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而馀滋味,犹在齿牙间。殒‘甘蕉’。”

   顾微《广州记》曰:“甘蕉,与吴经、这、要、叶不异,直是南土暖,不经霜冻,四时花叶展。其熟,甘;未熟时,亦苦涩。”

   ○扶留四九

   《吴录地理志》曰:“始与有扶留藤,缘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槟榔。”

   《蜀记》曰:“扶留木,根大如箸,视之似柳根。又有蛤,名‘古贲’,生水中,下,烧以为灰,曰‘牡砺粉’。先以槟榔著口中,又取扶留藤长一寸,古贲灰少许,同嚼之,除□中恶气。”

   《异物志》曰:“古贲灰,特砺灰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然後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己。扶留、槟榔,所生相去远,为物甚异而相成。俗曰:‘槟榔扶留,可以忘忧。’”

   《交州记》曰:“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叶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顾微《广州记》曰:“扶留藤,缘树生。其花实,即□也,可以为酱。”

   ○菜茹五○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寿木之华;括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括姑,山名。赤木、玄木,其叶皆可食。”馀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馀瞀,南方山名。有嘉美之菜,故曰‘嘉’,食之而灵。若碧,青色。”

   《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上仙之药,有碧海琅菜。’”

   韭:“西王母曰:‘仙次药,有八□赤韭。’”

   葱:“西王母曰:‘上药,玄都绮葱。’”

   □:《列仙传》曰:“务光服蒲□根。”

   蒜:《说文》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菜。”

   姜:《吕氏春秋》曰:“和之美者,蜀郡杨朴之姜。”“杨朴,地名。”

   葵:《管子》曰:“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列仙传》曰:“丁次卿为辽东丁家作人。丁氏尝使买葵,冬得生葵。问:‘冬何得此葵?’云:‘从日南买来。’”

   《吕氏春秋》:“菜之美者,具区之菁”者了。

   鹿角:《南越志》曰:“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鹿角’。”

   罗勒:《游名山志》曰:“步廊山有一树,如椒,而气是罗勒,土人谓为‘山罗勒’也。”

   葙:《广志》曰:“葙,根以为菹,香辛。”

   紫菜:“吴都海边诸山,悉生此菜。”又《吴都赋》云:“纶组紫菜”也。《尔雅》注云:“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纠青丝纶。组,绶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焉。”

   芹:《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芹。”

   优殿:《南方草物状》曰:“合浦有菜名‘优殿’,以豆酱汁茹食之,甚香美可食。”

   雍:《广州记》云:“雍菜,生水中,可以为菹也。”

   冬风:《广州记》云:“冬风菜,陆生,宜配肉作羹也。”

   □:《字林》曰:“□菜,生水中。”

   □菜:“音□,味辛。”

   □:“胡对反。《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

   □:“似蒜,生不中。”

   □菜:“音谨,似蒿也。”

   □菜:“紫色,有藤。”

   □菜:“叶似竹,生水旁。”

  

   □菜:“似蕨。”

   □菜:“似蕨,生水中。”

   蕨菜:“□也。《诗疏》曰:‘秦国谓之蕨,齐鲁谓之□。’”

   □菜:“似蒜,生水边。”

   □菜:“徐盐反。似‘□荃菜’也。一曰:‘染草。’”

   □菜:“音唯。似乌韭而黄。”

   □菜:“他合反。生水中,大叶。”

   □:“根似芋,可食。”双云:“‘署预’别名。”

   荷:《尔雅》云:“荷,芙渠也。……其实,莲。其根,藕。”

   ○竹五一

   《山海经》曰:“□冢之山,……多桃枝、□端竹。”

   “云山……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今始兴郡出□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交耻有篥竹,□中,劲强,有毒,锐似刺,虎中之则死,亦此类。”

   “龟山……多扶竹。”“扶竹,筇竹也。”

   《汉书》:“竹大者,一节受一斛,小者数数斗,以为柙音匣□。”

   “邛都高节竹,可为杖,所谓‘邛竹’。”

   《尚书》曰:“杨州,……厥贡……□、□。……荆州,……厥贡……□、□。”注云:“□,竹前箭;□,大竹。”“□、□,皆美竹,出云梦之泽。”

   《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竹、紫脱常生。”其注曰:“紫脱,北方物。”

   《南方划物状》曰:“由梧竹,吏民家种之,长三四丈围一尺八九寸,作屋柱。出交耻。”

   《魏志》云:“倭国,竹有条、干。”

   《神异经》曰:“南山荒中有沛竹,长百丈,围三丈五六尺,厚八九寸,可为大船。其子美,食之可以已疮疠。”张茂先注曰:“子,笋也。”

   《外国图》曰:“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者,帝怒放之,於是相抱而死。有神鸟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颈异头,共身四足。是为蒙双民。”

   《广州记》曰:“石麻之竹,劲而利,削以为刀,切象皮如切芋。”

   《博物志》云:“洞庭之山,尧帝之二女常泣,以其涕挥竹,竹尽成斑。”“下□县有竹,皮不斑,邓刮去皮,乃见。”

   《华阳国志》云:“有竹王者,兴於豚水。有一女浣於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儿声,持归,破竹,得男。长养,有武才,遂雄夷狄,氏竹为姓。所破竹,於野成林,今王祠竹林是也。”

   《风土记》曰:“阳羡县有袁君冢坛喧,有数林大竹,并高二三丈。枝皆两披,下扫坛上,常洁净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临贺谢休县东山有大竹数十围,长数丈。有小竹生旁,皆四五尺围。下有盘石,径四五丈,极高,方正青滑,如弹□局。两竹屈垂,拂扫其上,初无尘秽。未至数十里,闻风吹此竹,如箫管之音。”

   《异物志》曰:“有竹曰‘□’,其大数围,节间相去局促,中实满坚强,以为柱榱。”

   《南方异物志》曰:“棘竹,有刺,长七八丈,大如瓮。”

   曹毗《湘中赋》曰:“竹则□□、白、乌,实中、绀族。滨荣幽渚,繁宗隈曲;萋□陵丘,□逮重谷。”

   王彪之《闽中赋》曰:“竹则苞甜、赤苦,缥箭、斑弓。度民推节,征合实中。□□函人,桃枝育虫。缃箬、素笋,彤竿、绿筒。”“□□竹,节中有物,长数寸,正似世人形,俗说相传云‘竹人’,时有得者。育虫,谓竹□,竹中皆有耳。因说桃枝,可得寄言。”

   《神仙传》曰:“壶公欲与费长房俱去长房畏家人觉。公乃书一青竹,戒曰:‘卿可归家称病,以此竹置卿臣处,默然便来还。’房如言。家人见此竹,是房尸,哭泣行丧。”

   《南越志》云:“罗浮山生竹,皆七八雨围,节长一二丈,谓之‘龙锺竹’。”

   《孝经河图》曰:“少室之山,有爨器竹,堪为釜甑。”

   “安思县多苦竹,竹之丑有四:有青苦者,白苦者,紫苦者,黄苦者。”

   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又有筋竹,色如黄金。”

   《晋起居注》曰:“惠帝二年,巴西郡竹生紫色花,结实如麦,皮青,中米白,味甘。”

   《吴录》曰:“日南有篥竹,劲利,削为矛。”

   《临海异物志》曰:“狗竹,毛在节间。”

   《字林》曰:“季,竹,头有父文。”

   “□间模,竹,黑皮,竹浮有文。”

   “□音感,竹,有毛。”

   “□力印切,竹,实中。”

   ○□五二

   《吕氏春秋》曰:“和之美者,越□之□。”高诱注曰:“□,竹□也。”

   《吴录》曰:“鄱阳有□竹,冬月生。”

   《□谱》曰:“鸡胫重型,□肥美。”

   《东观汉记》曰:“马援至荔浦,见冬□名‘苞’。上言:‘《禹贡》厥苞橘柚,疑谓是也。其味美於春夏。’”

   ○荼五三

   《尔雅》曰:“荼,苦菜。”“可食。”

   《诗义疏》曰:“山田苦菜甜,所谓‘□、荼如饴’。”

   ○蒿五四

   《尔雅》曰:“蒿,□也。”“蘩,皤蒿也。”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蘩,白蒿。”

   《礼外篇》曰:“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

   《神仙服食经》曰:“‘七禽方’,十一月采旁音彭勃。旁勃,白蒿也。白免食之,寿八百年。”

   ○菖蒲五五

   《春秋传》曰:“僖公……三十年,……使周阅来聘,飨有昌□。”杜预曰:“昌蒲菹也。”

   《神仙传》云:“王兴者,阳城越人也。汉武帝上嵩高,忽见仙人长二丈,耳出头下垂户。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人也。闻嵩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可以长生,故来采之。’忽然不见。帝谓侍臣曰:‘彼非欲服食者,以此喻朕耳。’乃采草蒲服之。帝服之烦闷,乃止。兴服不止,遂以长生。”

   ○薇五六

   《召南诗》曰:“陟陂南山,言采其薇。”《诗义疏》云:“薇,山菜也,茎叶皆如小豆。藿,可羹,亦可生食之。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也。”

   ○萍五七

   《尔雅》曰:“□,苹。共大者苹。”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昆仑之苹。”

   ○石□丈之切五八

   《尔雅》曰:“□,石衣。”郭璞曰:“水□了,一名‘石发’。江东食之。或曰:‘□叶似□而大,和水底,说可食。’”

   ○胡□五九

   《尔雅》云:“□耳,苓耳。”《广雅》云:“□耳也,亦云胡□。”郭璞曰:“胡□了,江东呼为‘棠□。”

   《周南》曰:“采采卷耳。”秘云:“苓耳也。”不云:“胡□民。”《诗义疏》曰:“苓,似胡荽白花,经茎,蔓而生。可鬻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云‘耳□草’。纲州人谓之‘爵耳’。”

   《博物志》:“洛中有驱羊入蜀,胡葸子著羊毛,辊人取种,因名‘羊负来’。”

   ○承露六○

   《尔雅》曰:“□葵,蘩露。”注曰:“承露也,大茎小叶,花紫黄色。实可食。”

   ○凫茈六一

   樊光曰:“泽草,可食也。”

   ○□六二

   《尔雅》曰:“□,苦□了。”注曰:“□葵也,叶似柳,了如米,□食之,滑。”

   《广志》曰:“沦为羹。语曰:‘夏□秋□滑如粉。’”

   ○芸六三

   《礼记》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云:“香草。”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阳华之芸。”

   《仓颉解诂》曰:“芸蒿,叶似斜蒿,可食。春秋有白□,可食之。”

   ○莪蒿六四

   《诗》曰:“菁菁者莪。”“莪,萝蒿也。”《义疏》云:“莪蒿,生泽田渐洳处,叶似斜蒿,细科。二月中生。茎叶可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

   ○□六五

   《尔雅》云:“□,□茅也。”郭璞曰:“□,大叶白华,根如指,正折,可啖。”“□,华有赤者为□;□、□一种耳。亦如陵茹,华黄、白异名。”

   《诗》曰:“言采其□。”毛云:“恶菜也。”《义疏》曰:“河东、关内谓之‘□’,幽、兖谓之‘燕□’,一名‘爵弁’,一名‘□’。根正白,著热灰中,温□之。饥荒可蒸以御饥。汉祭甘泉或用之。其华有两种:一种茎叶细而香,一种茎赤有臭气。”

   《风土记》曰:“□,蔓生,被树而升,紫黄色。子大如牛角,形如□,二三同□,长七八寸,味甜如蜜。其大者名‘□’。”

   《夏统别传》注:“获,□也,一名‘甘获’。正圆,赤,粗似橘。”

   ○苹六六

   《尔雅》云:“苹,□萧。”注曰:“□蒿也,初生亦可食。”

   《诗》曰:“食野之苹。”《诗疏》云:“□萧,青白色,茎似蓍而轻脆。始生可食,又可蒸也。”

   ○土瓜六七

   《尔雅》云:“菲,芴。”注曰:“即土瓜也。”

   《本草》云:“王瓜,……一名土瓜。”

   《卫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云:“菲,芴也。”《义疏》地3:“菲,□,茎粗,叶厚而长,用场。三月中,蒸为茹,滑美,亦可作羹。《尔雅》谓之‘□菜’。郭璞注云:‘菲昌,生下湿地,似芜菁,华紫赤色,可食。’今河南谓之‘宿菜’。”

   ○苕六八

   《尔雅》云:“苕,陵苕。黄华,□;白华,茇。”孙炎云:“苕华色异名者。”

   《广志》云:“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

   《陈诗》曰:“邛有旨苕。”《诗义疏》云:“苕饶也,幽州谓之‘翘饶’。蔓生,茎如□力刀切豆而细,叶似蒺□而青。其茎叶绿色,可生啖,味如小豆藿。”

   ○荠六九

   《尔雅》曰:“菥□,大荠也。”犍为舍人注曰:“荠有小,故言大荠。”郭璞注云:“似荠,叶细,俗呼‘老荠’。”

   ○藻七○

   《诗》曰:“于以采藻。”注曰:“聚藻也。”《诗义疏》曰:“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似箸,可长四五尺;囊茎大发钗股,叶如蓬,衣之‘聚藻’。此二藻皆可食。煮熟,□增腥气,米面糁蒸为茹,佳美。荆扬人饥荒以当谷食。”

   ○蒋七一

   《广雅》云:“蒋,菰也。其米谓之‘雕胡’。”

   《广志》曰:“菰可食。以作席,温於蒲。生南方。”

   《食经》云:“藏菰法:好择之,以蟹眼汤煮之,盐薄洒,抑著燥器中,密涂稍用。”

   ○羊蹄七二

   《诗》云:“言采其□。”毛云:“恶菜也。”《诗义疏》曰:“今羊蹄。似芦菔,茎赤。煮为茹,滑而不美。多啖令人下痢。幽、扬谓之‘□’,一名‘□’,亦食之。”

   ○菟葵七三

   《尔雅》曰:“□,菟葵也。”郭璞注云:“颇似葵而叶小,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鹿豆七四

   《尔雅》曰:“□,鹿□。其实,□。”郭璞云:“今鹿豆也,叶似大豆,根黄而香,蔓延生。”

   ○藤七五

   《尔雅》曰:“诸虑,山□。”郭璞云:“今江东呼□为藤,似葛而粗大。”

   “□,虎□。”“今虎豆也。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江东呼为‘□□’音涉。”

   《诗义疏》曰:“□,苣荒也,似燕□,连蔓生,叶白色,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谓之‘椎□’。”

   《山海经》曰:“毕山,其上……多□。”郭璞注曰:“今虎豆,狸豆之属。”

   《南方草物状》曰:“沈藤,生子大如齐瓯。正月华色,仍连著实。十月、腊月熟,色赤。生食之,甜酢。生交耻。”

   “□藤,生山中,大小如苹蒿,蔓衍生。人采取,剥之以作□;然不多。了合浦、兴古。”

   “闲子藤,生缘树木。正月、二月华色,四月、五月熟。实如梨,赤如雄鸡冠,核如鱼鳞。取,生食之,淡泊无甘苦。出交耻、合浦。”

   “野聚藤,缘树木。二月华色,仍连著实。五六月熟。子大如羹瓯。里民煮食。其味甜酢。出苍梧。”

   “椒藤,生金封山。乌浒人往往卖之。其色赤。――又云,以草染之。――出兴古。”

   《异物志》曰:“葭蒲,藤类,蔓延他树,以自长养。子如莲□侧九切,著枝格间,一日作扶相连。实外有壳,里又无核。剥而食之,煮而曝之,甜美。食之不饥。”

   《交州记》曰:“含水藤,破之得水。行者资以止渴。”

   《临海异物志》曰:“锺藤,附树作根,软弱,须缘树而作上下条。此藤缠裹树,树死,且有恶汁,尤令速朽也。藤咸以缚船,及以为席,胜竹也。”

   顾微《广州记》曰:“□,如□榈,叶疏;外皮青,多棘枣。高五六丈者,如五六寸竹;小者如笔管竹。破其外青皮,得白心,即□藤。

   “藤类有十许种:续断草,藤也,一曰‘诺藤’,一曰‘水藤’。山行渴,则断取汁饮之。治人体有损绝。沐则长发。去地一丈断之,辄更生根至地,永不死。

   “刀陈岭有膏藤,津汁软滑,无物能比。

   “柔□藤,有子。子极酢。为菜滑,无物能比。”

   ○藜七六

   《诗》云:“北山有莱。”《义疏》云:“莱,藜也,茎叶皆似‘□,王刍’。今兖州人蒸以为茹,谓之‘莱蒸’。谯、沛人谓鸡苏为莱,故《三仓》云:‘莱、茱萸’,此二草异而名同。”

   ○□七七

   《广志》云:“□子,生可食。”

   ○□七八

   《广志》云:“三□,似翦羽,长三四寸;皮肥细,缃色。以蜜藏之,味甜酸,要以为酒啖出交州。正月中熟。”

   《异物志》曰:“□实虽名‘三□’,或有五六,长短四五寸,□头之间正岩。以正月中熟,正黄,多汁。其味少酢,藏之益美。”

   《广州记》曰:“在□愉酢,瓣说蜜为糁,乃美。”

   ○蘧蔬七九

   《尔雅》曰:“出隧,蘧蔬。”郭璞注云:“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音□□。”

   ○□八○

   《尔雅》曰:“钩,□。”郭璞云:“大如拇指,嚓,茎头有台,似蓟。初生可食。”

   ○□八一

   《尔雅》曰:“□,□蓄。”郭璞云:“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

   ○□芜八二

   《尔雅》曰:“须,□芜。”郭璞注云:“□芜,似着蹄,叶细,味酢,可食。”

   ○隐□八三

   《尔雅》云:“蒡,隐□。”郭璞云:“似苏,有毛,今江东呼为隐□。藏以为菹,主可瀹食。”

   ○守气八四

   《尔雅》曰:“皇,守田。”郭璞注曰:“似燕麦。了如雕胡米,要食。生废田中。一名‘守气’。”

   ○地榆八五

   《神仙服食经》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难得,故尹公度曰:‘宁得一斤地榆,不用明月珠。’其实黑如豉,北方呼‘豉’为‘札’,当言‘玉豉’。与五茄煮,服之可神仙。是以西域真人曰:‘何以支长久?食石畜金盐;何以得长寿?食石用玉豉。’此草雾而不濡,太阳气盛也,铄玉烂石。炙其根作饮,如茗气。其汁酿酒,治风痹,补脑。”

   《广志》曰:“地榆可生食。”

   ○人苋八六

   《尔雅》曰:“蒉,赤苋。”郭璞云:“今人苋赤茎者。”

   ○莓八七

   《尔雅》曰:“□,山莓。”郭璞云:“今之木莓也,实似□莓而大,可食。”

   ○鹿葱八八

   《风土记》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人带佩,必生男。”

   陈思王《宜男花颂》云:“世人有女求男,取此草食之,尤良。”

   嵇含《宜男花赋序》云:“宜男花者,荆楚之俗,号曰‘鹿葱’。可以荐宗庙。称名则义过‘马舄’焉。”

   ○蒌蒿八九

   《尔雅》曰:“购,□娄。”郭璞注曰:“□蒌,蒌蒿了。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

   ○□九○

   《尔雅》曰:“□,□。”郭璞注曰:“□即莓也,江东呼‘□莓’。子似覆□而大,赤,酢甜可啖。”

   ○□九一

   《尔雅》曰:“□,月尔。”郭璞注云:“即紫□也,似蕨,可食。”

   《诗疏》曰:“□菜也。叶狭,长二尺,食之微苦,即今莫菜也。《诗》曰:‘彼汾沮洳,言采其□。’”不可一世作“莫”。

   ○覆□九二

   《尔雅》曰:“□,□□。”郭璞云:“覆□,实似莓而小,亦可食。”

   ○翘摇九三

   《尔雅》曰:“柱夫,摇车。”郭璞注曰:“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俗呼‘翘摇车’。”

   ○乌□音丘九四

   《尔雅》曰:“□,□也。”郭璞云:“似苇而小,实中。江东呼为‘乌□’。”

   《诗》曰:“葭、□揭揭。”毛云:“葭,芦;□,□。”《义疏》云:“□,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即刈,谓之‘□’。三月中生。安生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有黄黑勃,著之污人手。把取正白,啖之甜脆。一名‘□□’。扬州谓之‘马尾’。故《尔雅》云:‘□□,马尾了。’幽州谓之‘旨苹’。”

   ○□九五

   《尔雅》曰:“□,苦荼。”郭璞曰:“树小似栀子。科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荼’。”

   《荆州地记》曰:“浮陵荼最好。”

   《博物志》曰:“饮真荼,令人少眠。”

   ○荆葵九六

   《尔雅》曰:“□,蚍□。”郭璞曰:“似葵,紫色。”

   《诗义疏》曰:“一名‘芘□’。华紫绿色,可食,似芜菁,微苦。《陈诗》曰:‘视尔如□。’”

   ○窃衣九七

   《尔雅》曰:“□□,窃衣。”孙炎云:“似芹,不河间食之。实如麦,两两相合,有毛,著人衣。其华著人衣,故曰‘窃衣’。”

   ○东风九八

   《广州记》云:“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香气似马兰。”

   ○□丑六反九九

   《字林》云:“草似冬蓝。蒸食之,酢。”

   ○□而□反一○○

   “木耳也。”

   按木耳,煮而细切这,和以姜、橘,可为菹,滑美。

   ○莓亡代反一○一

   “莓,划实,亦可食。”

   ○□音丸一○二

   “□,乾□也。”

   ○□一○三

   □,《字林》曰:“草,生水中,其花可食。”

   ○木一○四

   《庄子》曰:“楚之南,有冥泠一本作“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司马彪曰:“木,生江南,千岁为一年。”

   《皇览冢记》曰:“孔子冢茔中树百,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名者。人传言:孔子弟子,异国人,持其国树来种之。故有柞、□、雒离、女贞、五味、□檀之树。”

   《齐地记》曰:“东方有‘不灰木’。”

   ○桑一○五

   《山海经》曰:“宣山,……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言枝交互四出。”其叶大尺,赤理,黄花,青叶。名曰‘帝女之桑’。“妇人主蚕,太以名桑。””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大帝宫,东王所治。有椹桑树,长数千丈,三千馀围。两树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个人食其椹,全作金色。其树虽大,椹如中夏桑椹也,但稀而赤色。九千岁一生实,味甘香。”

   《括地图》曰:“昔乌先生避世於《芒尚山》,工子居焉。化民食桑,三十七年,以丝自裹;九年生翼,九年而死,其桑长千仞,盖蚕类也。琅邪二万六千里。”

   《玄中记》云:“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以三泉也。”

   ○棠棣一○六

   《诗》曰:“棠棣之华,萼不□□。”《诗义疏》云:“承花者曰萼。其实似樱桃、□;麦时熟,食美。北方呼之‘相思’也。”

   《说文》曰:“棠棣,如李而小,子如樱桃。”

   ○□一○七

   《尔雅》云:“□,白□。”注曰:“□,小木,丛生,有刺。实如耳□,紫赤,可食。”

   ○档一○八

   《尔雅》曰:“要,其实□。”郭璞注云:“有□□自裹。”孙炎云:“栎实,橡也。”

   周处《风土记》云:“《史记》曰:‘舜耕於历山。’而始宁、邳、郯二县界上,舜所耕田,在於山下,我柞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栎帮曰‘历山’。”

   ○桂一○九

   《广志》曰:“桂出合浦。其生必高山之岭,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要间无杂树。”

   《吴氏本草》曰:“桂,一名‘止唾’。”

   《淮南万毕术》曰:“结桂用葱”

   ○木绵一一○

   《吴录地理志》曰:“交耻安定县有木□,树高丈。实如酒杯,口有□,如蚕之□也。又可作布,名曰‘白□’,一名‘毛布’。”

   ○□木一一一

   《吴录地理志》曰:“产耻有□木。其皮中有如白米屑者,乾捣之,以水淋之,似面,可作饼。”

   ○仙树一一二

   《西河旧事》曰:“祁连山有仙树。人行山中,以疗饥渴者,辄得之。饱不得持去。平居时,亦不得见。”

   ○莎木一一三

   《广志》曰:“莎树多枝叶,叶两边行列,若飞鸟之翼。其面色白。树收面不过一斛。”

   《蜀志记》曰“莎树出面,一树出一石。正白而味似桃榔。出兴古。”

   ○□多一一四

   裴洲《广州记》曰:“□多树,不花而结实。实从皮中出。自根著子至杪,如橘大。食之。过熟,内许生蜜。一树者,皆有数十。”

   《嵩山记》曰:“嵩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有人坐贝多树下思惟,因以名焉。汉道士从外国来,将子於山西脚下种,极高大。今有四树,一年三花。”

   ○缃一一五

   顾微《广州记》曰:“缃,叶、子并似椒;味如罗勒。岭北呼为‘木罗勒’。”

   ○娑罗一一六

   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彼僧所憩之荫,常著花,细白如雪。’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花,状如芙蓉。”

   ○榕一一七

   《南州异物志》曰:“榕木,初生少时,缘□他树,如外方扶芳藤有,不能自立根本,缘绕他木,傍作连结,如罗网相络,然後皮理连合,郁茂扶□,高六七丈。”

   ○杜芳一一八

   《南州异物志》曰:“杜芳,藤形,不能自立根本,缘绕他木作房,藤连结如罗网相□,然後皮理连合,郁茂成树。所托树既死,然後扶疏六七丈也。”

   ○摩厨一一九

   《南州异物志》曰:“木有摩厨,和于斯调国。共汁肥润,工泽如脂膏,馨香馥郁,中以煎熬食物,香美如中国用油。”

   ○都句一二○

   刘欣期《交州记》曰:“都句树,似□榈。木中出屑如面,可啖。”

   ○木豆一二一

   《交州记》曰:“木豆,出徐闻。子美,似乌豆。枝叶类柳。一年种,数年采。”

   ○木堇一二二

   《庄子》曰:“上古有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司马彪曰:“木堇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椿’。”

   傅玄《朝华赋序》曰:“朝华,丽木也,或谓之‘洽容’,或曰‘爱老’。”

   《东方朔传》曰:“朔书与公孙弘借车马曰:‘木堇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

   《外国图》曰:“君子之国,多木堇之花,人民食之。”

   潘尼《朝菌赋》云:“朝菌者,世谓之‘木堇’,或谓之‘日及’,诗人以为‘□华’。”又一本云:“《庄子》以为‘圾菌’。”

   顾微《广州记》曰:“平兴县有花树,似堇,又似桑。四时常有花,要食,甜滑,无子。此□木也。”

   《诗》曰:“颜如□华。”《义疏》曰:“一名‘木堇’,一名‘王蒸’。”

   ○木密一二三

   《广志》曰:“木蜜,树号千岁,根甚大。人之四五岁,乃断取不腐地为香。和南方。”

   “枳,木蜜,枝可食。”

   《本草》曰:“木蜜,一名木香。”

   ○枳柜一二四

   《广志》曰:“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邳、郯枳柜大如指。”

   《诗》曰:“南山有枸。”毛云:“柜也。”《义疏》曰:“树高大似白杨,在山中。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者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本从江南来。其木令酒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酒皆薄。”

   ○□一二五

   《尔雅》曰:“□,□梅。”郭璞云:“□树,状似梅。子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

   《山海经》曰:“单狐之山,其木多□。”郭璞曰:“似榆,可烧粪田。出蜀地。”

   《广志》曰:“机木生易长。居,种之为薪,又以肥田。”

   ○夫□一二六

   《尔雅》曰:“唐棣,□。”注云:“白□。似白杨。江东呼‘夫□’。”

   《诗》云:“何彼□矣,唐棣之华。”毛云:“唐棣,□也。”《疏》云:“实大如小李,子正赤,有甜有酢;率多涩,少有美者。”

   ○□音诸一二七

   《山海经》曰:“前山,有木多□。”郭璞曰:“似柞,子可食。冬夏青。作屋柱难腐。”

   ○木威一二八

   《广州记》曰:“木威,树高大。子如橄榄而坚,浊去皮,以为粽。”

   ○□木一二九

   《吴录地理志》曰:“庐陵南县有□树,其实如甘焦,而核味亦如之。”

   ○韶一三○

   《广州记》曰:“韶,似栗。赤色,子大如栗,散有棘刺。破其外皮,内白如脂肪,著核不离,味甜酢。核似荔支。”

   ○群迁一三一

   《魏王花木志》曰:“君迁树细似甘焦,子如马乳。”

   ○古度一三二

   《交州记》曰:“古度树,不花而实。实从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可食。其实中如有‘蒲梨’者,取之数日,不煮,皆化成虫,如蚁,有翼,穿皮飞出。著屋正黑。”

   顾微《广州记》曰:“古度树,叶如栗而大於枇杷。无花,枝柯皮中生子。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为粽。取之数日,不煮,化为飞蚁。”

   “熙安县有孤古度树生,其号曰‘古度’。俗人无子,於祠炙其乳,则生男。以金帛报之。”

   ○系弥一三三

   《广志》曰:“系弥树,子赤,如□枣,可食。”

   ○都咸一三四

   《地方草物状》曰:“都咸树,野生。如手指大,和三寸,其色正黑。三月生花色,仍连著实。七八月熟。里民啖子,及柯皮乾作饮,工香。出日南。”

   ○都桷一三五

   《南方草物状》曰:“都桷树,野生。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八九月熟。一如鸡卵。里民取食。”

   ○夫编一本作“□”一三六

   《财方草物状》云:“夫编树,野生。三月花色,仍连著实。五六月成子,及握。煮投下鱼、鸡、鸭羹中,好。亦中盐藏。出交耻、武平。”

   ○乙树一三七

   《南方记》曰:“乙树,生山中。取叶,捣之讫,□中汁煮之,再沸,止。味辛。曝乾,反鱼肉羹中。出武平、兴古。”

   ○州树一三八

   《南方记》曰:“乙树,生山中。取叶,捣之讫,和□叶汁煮之,再沸,止。味辛。曝乾,投鱼肉羹中。出武平、兴古。”

   ○前树一三九

   《南方记》曰:“前树,野生。二月花色,连蓍实,如手指,长三寸。五六月熟。以汤滴之,削去核食。以糟、盐藏之,味辛可食。出交耻。”

   ○石南一四○

   《南方记》曰:“石南树,野生。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实如□卵,七八月熟。人采之,取核,乾其皮,中作肥鱼羹,和之尤美。出九真。”

   ○国树一四一

   《南方记》曰:“国树,了如□卵,野生。三月花色,连著实。九月熟。曝乾讫,剥壳取食之,味似栗。了交耻。”

   ○楮一四二

   《南方记》曰:“楮树,子似桃实。二月花色,连著实。七八月熟。盐藏之,味辛。出交耻。”

   ○□一四三

   《南方记》曰:“□树,子如桃实,长寸馀。二月花色,连著实。五月熟,色黄。盐藏,味酸似白梅。出九真。”

   ○梓□一四四

   《异物志》曰:“梓□,大十围,材贞劲,非利刚截,不能克。堪作船。其实类枣,著枝叶重曝挠垂。刻镂其皮,藏,味美於诸树。”

   ○□母一四五

   《异物志》云:“□母树,皮有盖,状似□榈;但脆不中用。南人名其实为‘□’。用之,当裂作三四片。”

   ○五子一四六

   裴渊《广州记》曰:“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

   ○白缘一四七

   《交州记》曰:“白缘树,高丈。实味甘,美於胡桃。”

   ○乌臼一四八

   《玄中记》云:“荆、扬有乌臼,其实如鸡头。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脂。”

   ○都昆一四九

   《南方草物状》曰:“都昆树,野生。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八九月熟,如鸡卵。里民取食之,皮核滋味醋。出九真、交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