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学入门

9.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麻将历史】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都是在饭桌和麻将桌上谈成的。

麻将是一种四人骨牌的博戏,它流行于世界华人文化圈,但是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条”、“万”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由骨面或者竹背做成的,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但是它的入门又很简单,容易上手,久了之后就会发现里面的变化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

麻将三种牌式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它是由明朝一位叫做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的,他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有一种说法是,麻将基本张数为108张,代表着水浒里的108位好汉,“东、南、西、北”则代表这些好汉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中、发、白”是说这些人有的是中产阶级,有的是高官贵族,有的则是白丁出身。

不过还有一种更有趣的说法。认为麻将本是江苏太仓的“护粮牌”。“筒”就是火药槍。“索”即“束”,是用细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等到年底的时候,就按照捕鸟的多少来计算奖金。“万”即是赏钱的单位,赏钱有多少,就有几万。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槍声,又如成牌叫“糊”,“糊”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

【麻将的命运】

麻将在不同地区,甚至是同一地区,都有很多玩法,比如广东麻将、福建麻将、台湾麻将、南京麻将、合肥麻将,还有成都、四川等,几乎各地都有各地的玩法,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比如有菲律宾麻将、日本麻将、美国麻将等。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麻将运动确有其表现形式上的多元性。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麻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价值堪称国之瑰宝;也有人深恶痛绝,认为麻将是赌博之首,其罪恶程度与吸毒无异。

其实麻将与赌博并没有必然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赌博消失了,麻将却在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健康地存在了许多年。今天,当有人用麻将作为赌具的时候,其罪责当不在麻将。橘生于淮南谓之橘,植于淮北谓之枳,这都是不同的环境所造成的。如果将打麻将作为一种益智游戏,或者作为社交的方式,其实它和打篮球、下棋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