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之门

迈向永恒与不朽

迈向永恒与不朽

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诸行无常”。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种“世间如幻”的观点,使多数人以为佛教是消极、后退的。殊不知,佛教正是要我们对世间的名利欲望 消极(淡然处之),而对超越世间的智慧慈悲积极(戮力以赴)。

本于缘起性空的观点,佛说“世间无常”,劝人破除对名利欲望 的迷执;又本于缘起万有的观点,佛说“世相常住”,劝人净化三业(意业、口业、身业)。所以佛教同时强调“无常”与“永恒”两种理念。“无常”不碍“永恒”,“永恒”也不碍“无常”,这是佛理圆融奥妙之处。

中国本土也有一种圆满广大的哲学——《易经》,它的说法与此颇为类似。东汉大儒郑康成归纳《易经》的哲理,说:“易有三义,变易也,不易也,简易也。”变易相当于无常,不易相当于永恒。变易与无常乃就是一切外在表现而说,不易与永恒乃就象之存在、影响,与内在理则而说,今分述如下。

一切缘起现象,刹那变易,幻起变易,实相了不可得,但就其“曾经发生”这一点来说,一切现象都是永恒常住的。一切过去的事件,都已成为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虽大多数未经历史家记载,我们并不能加以否定、抹煞。换言之,宇宙中,每一事件,每一个人的过去行为表现,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比如说,这树曾经在某年某月某日花朵盛开,或某甲曾在某月某日救某乙,或某年某月某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无法有否被记载,都是既成的事实,无论你用什么高明的方法,都无法抹消。所以佛教劝我们与其对过去的行为污点懊恼后悔,不如赶紧把握现在的时光,好好积集善业,使它闪亮在个人生命的史页上。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各别的业——“别业”,每一个家庭、社会、团 体或国家也有他们共同的业——“共业”,要谨慎这些业,不要使它污染了个人的或团 体的生命史。

宇宙间每一事物的变化,以及每一个人的意念、言语、行为都对其他事物或其他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乃是不断连续下去,永无止境的。所以就缘起的观点说,任何事物的变化,任何人的意念,言语及行为,我们不可忽略宇宙间所谓“一言兴邦”、“一言偾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肺结核的人随便在街上吐一口痰,这口痰乾了,结核菌飘浮于空气中,被一些抵抗力弱的吸入肺里,也感染了肺结核,如此辗转传染,于是这口痰的直接、间接影响及于无穷久远,这是永恒的另一层意义。

大自然或人为的一切事物都是依赖缘起来造就,但缘起并不是随随便便,毫无章法的,而是有秩序、有条理,丝毫不苟的。因、缘、果之间,有其必然性、超越性,在不同的时空里,相同的诸因,遇到相同的诸缘,结果必是一致不变的。何因加何缘产生何果,这些律则在宇宙间多如恒河沙。这些律则,有属于大宇宙星体的,有属于植物的,有属于矿物的,有属于动物的,有属于生理的,有属于心理的,研究起来,无穷无尽。大乘佛学的目标就在于究明遍满宇宙事物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种种律则,破除对万事万物的迷惑。因此,缘起性空哲学的最后目标乃是在无常瞬变的缘起现象中追求永恒与不朽。分开来说,缘起性空哲学的实践者必定是热衷于追求真理。所谓真理,实际就是因、缘、果之间不变的律则。因为他们知道,掌握了真理,即是掌握了人生祸福的锁匙。再者,缘起性空哲学的实践者,必然是热衷于自利利他的慈善事业,因为他们知道,一切意念、言行均将成为不变的历史痕迹,个人或团 体的善行,必然在宇宙的时光隧道中成为美丽的装饰。最后,缘起性空哲学的实践者,必定是一位真正的美感追求者,因为他们知道万法皆起于一心,复归于一心,心是贯串无穷三世,横遍无边法界,是最根本的缘起法。人生的祸福都系于一念之差,所以要美化人生,庄严宇宙,莫如先美化心灵,庄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