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鲜卑帝国传奇

代国的复兴

第三十四章 代国的复兴

前秦淝水战败的消息传到塞外,代国的老臣、鲜卑拓跋部的贵族们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看到重新成为主人的希望。更为鼓舞人心的消息是刘库仁之死,刘库仁非鲜卑人,而是正宗的匈奴人(母亲是鲜卑人),属匈奴独孤部,为刘虎宗族,代王什翼犍的女婿,原代国的南部大人,代亡后,投降前秦。做为秦国的振威将军、关内侯,他受命管理先前代国黄河以东的领土,并负责监督拓跋人。他是代国的老臣,匈奴独孤部有一定的势力,加上强大的前秦国支持,拓跋人对他甚为忌惮。

慕容垂复兴燕国发二十万大军久攻邺城不下,于公元384年夏四月,掘开漳水灌城,滔滔河水撞击着高大的城墙,眼见邺城不保,可巧慕容鲜卑人与丁零人闹翻,两族自河南会盟后,慕容垂格外器重丁零首领翟斌,兄弟封王,随着慕容农的大军的到来以及后燕军在河北的节节胜利,丁零人变得不那么重要,地位的下降让翟斌心存忧虑,唆使手下诸将请求出任燕国尚书令,翟斌是河南王,做尚书令干什么?五胡之中,只有苻坚的汉化最为彻底,苻坚称王,宗族称公,从无异姓封公,王猛也只是个侯爵。慕容燕国不同,他虽然汉化较早,但其保持着浓重的氏族军事制,早期部落联盟中的首领多数封王,王封得滥并无实权。魏晋时的尚书令相当于丞相,翟斌是在要行政权,慕容垂能给他吗?慕容垂狡猾,不肯明说,找个借口说:“以翟王的功劳,应该位居宰相,只是官署尚未建立,那么早设个官干什么。”(翟王之功,宜居上辅;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翟斌大怒,他不是三岁小孩子,没衙门不能当官吗!摆明戏弄我。暗地里派人送信给邺城的苻丕内外通谋一同攻打慕容垂,苻丕还不信,让丁零人决堤溃水以示诚意。你别看慕容垂当别人劝他杀翟氏兄弟的时候,他不同意,信誓旦旦地说:“河南之盟,不可负也;若其为难,罪由于(翟)斌。”一副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的架式,其实他是有条件的,叫做“等你先负我,我再搞死你。”他说:“今事未有形而杀之,人必谓我忌惮其功能;吾方收揽豪杰以隆大业,不可示人以狭,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谋,吾以智防之,无能为也。”他有陰谋鬼计,我有神机妙算防着,怕什么!范陽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骠骑大将军慕容农都不同意:“翟斌兄弟恃功而骄,必为国患。”慕容垂胸有成竹:“骄则速败,焉能为患!彼有大功,当听其自毙耳。”我让他自取灭亡,待之“礼遇弥重”。这不是纵容吗?就是纵容,《左传》开篇有则故事,叫做“郑伯克段于鄢”,大家可以一读,我就不重复讲了,郑庄公不是采用一次次纵容弟弟太叔的办法杀死了弟弟吗?慕容垂也是如此,就在丁零人掘堤的同时让慕容垂抓个现形,马上派兵把翟斌及他的弟弟翟檀、翟敏杀了,余众不究。可惜翟斌的侄子翟真跑了,留下后患,丁零人多次与燕军交战,从此成为后燕的心腹大患,牵扯后燕太多的精力。

中原大乱,谢安上表朝廷,请乘苻氏倾败,出师北伐。其时桓冲已死,晋军兵分三路,前部都督谢玄率豫州刺史桓石虔总督晋军主力出淮陰,荆州刺史桓石民出江陵,梁州刺史杨亮帅众五万出巴郡。三路晋军进展神速,谢玄军至下邳,秦国徐州刺史赵迁弃城走,遂据彭城。谢玄修整漕运,总督粮沫,分兵两路,一路派刘牢之攻兖州,兖州刺史张崇弃鄄城逃走,刘牢之据鄄城,河南城堡皆来归附。一路派高素攻青州刺史苻朗,军至琅琊,苻朗举山东降。桓石民遣竟州太守赵统攻襄陽,秦国守将都贵连弃襄陽、鲁陽、洛陽,逃奔长安。桓石民收复晋之故都洛陽。杨亮入蜀,数败秦军,秦国梓潼太守垒袭以涪城降。三路晋军凯歌高奏,刘牢之攻占黄河南岸的重镇滑台。慕容垂老谋深算,见势不妙,撤邺城长围,退屯新城,分派诸将经营河北北部,把晋军让给苻丕,苻丕不知死活,派大将桑据在黎陽阻挡晋军前进的步伐,结果大败而还。

苻丕赶紧派人到塞外请刘库仁发兵助阵,先前苻坚给刘库仁封官进爵,让他统治代北塞外,刘库仁也够意思,在秦国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发代北之兵救援苻丕。“大举兵以救长乐公(苻)丕。发雁门、上谷、代郡兵,次于繁畤。”他记得秦国的好处,可部下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汉人没那个好记性,“三郡兵不乐远征。”在这其中有前燕太子太保慕舆句的儿子慕舆文和慕舆虔,二人依靠部落里的鲜卑人,联络三郡兵马中不愿远征的士卒发动叛乱,(因作乱,夜攻库仁,杀之,窃其骏马,奔燕。)连马带人一锅端。由此可见秦国在代北及塞外草原的统治极其虚弱,一旦出现内乱,连首领也保不住。

秦国统治下的塞外有大大小小许多部落,本为两大部族首领控制。一个是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另一个是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他们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平分大漠草原。他们统治的部落较大的有鲜卑拓跋部、匈奴贺兰部、柔然、乌桓、高车诸族。在刘库仁辖区下有鲜卑拓跋部和匈奴贺兰部以及其他高车杂部。他们之所以在刘库仁手下规规矩矩,无非害怕秦国强大的军事势力,而今秦国瓦解,刘库仁死掉,谁还能守规矩呢?

刘库仁一死,拓跋人乐开怀,代北草原的政治势力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一个年仅十六岁的遗腹子拓跋珪身上。

拓跋珪,如果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我们在前文介绍过,我写文章为了明确每一篇的主旨,往往对本篇不重要的人物一笔带过,等轮到他的时候再予以介绍,在这里我再介绍一遍,以增加印象。拓跋珪,字涉珪,南朝人称其为拓跋开,魏道武帝,北魏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公元371年8月4日(即东晋太和六年七月初七)生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母亲是匈奴贺兰部贺野干之女贺氏。一出生体重是平常儿童的两倍,史载“弱而能言,目有光曜,广颡大耳”。

他出生前代国经历一场政变,对老代王什翼犍不满的拓跋部贵族派长孙斤行刺,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在与长孙斤拼斗中丧生,拓跋珪一出生便没有父亲,是个遗腹子。五岁那年,秦兵大举入云中,代国兵败如山倒,母亲贺氏带着年幼的儿子从乱军之中冲出一条血路北逃,又遇到高车人的劫掠,惊慌之下车轮失辖,贺氏急中生智取头簪穿入轮中,竟行百余里逃到七介山而车轮不倾。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贺氏有几个儿子。在拓跋寔死后改嫁给拓跋翰,并生有一子拓跋觚。后来拓跋翰也死了,史书载明拓跋翰留下三个儿子,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魏书已经告诉我们拓跋觚乃贺氏所生,问题是拓跋仪和拓跋烈是不是贺氏所生的呢?拓跋仪在北魏建国以及前期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战争、文治、宫廷、部族,甚至拓跋珪的婚姻都有他的影子,最后因为发动政变潜逃而死,他与拓跋珪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拓跋仪,我们在这里留一个悬念,容待日后去解。什翼犍死后,贺氏带着她的四个儿子回到娘家部落贺兰部避难,刘库仁主持原代国地区事务后,因为他是什翼犍的女婿,故而贺氏又带着她的儿子们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拓跋珪是什翼犍的嫡长孙,从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志向,刘库仁奉事拓跋珪恩勤周备,常对诸子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资治通鉴》)当然,他说这句话意味深长,长久以来,拓跋部一直统治代北和塞外,势力很大,这句话意在安抚拓跋贵族暂时别闹事,等拓跋珪长大了,我把权力归还你们。不过在拓跋珪长大之前刘库仁先死了,他话的真伪也只有天知道。

刘库仁死后,草原马上经历一次战乱,“鲜卑刘头眷击破贺兰部于善无(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又破柔然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资治通鉴》)

刘头眷,刘库仁的弟弟,刘库仁死后做了部落首领。魏书中叫他刘眷,资治通鉴与魏书对于许多鲜卑人的名字均不相同,不过没关系,北魏孝文帝把鲜卑人的名字改得乱糟糟,其它什么匈奴人等等也跟着遭罪,有的人连民族也分不清,都是汉人嘛,说汉话嘛。说魏收治史不严谨,也没法严谨,考证不了,鲜卑等胡语被禁绝,从考古鲜有所得来看,鲜卑书籍肯定都被孝文帝焚毁,五胡族的“焚书”,别说宋人和我们,恐怕连汉化后的鲜卑子孙都不知道先人的鲜卑名字,所以后世不要再批评魏收先生,不得已呀。

从这两次战争中可以看出草原的乱世之秋来了,贺兰部原本臣属刘库仁,现在反了,柔然部原本臣属刘卫辰,现在和孤独部打仗,肯定是刘卫辰唆使的呀。孤独部实力明显高出一筹,两战两胜,外部敌人打败,可内部却同室操戈。刘头眷儿子刘罗辰先看出来,对他父亲说:“近来的征战,所向无敌,然而对心腹之患,愿早图之!”刘头眷问“谁是心腹之患?”刘罗辰说:“堂兄刘显,是残酷无情的人,早晚必将要作乱。”(从兄显,忍人也,为乱非旦则夕耳。)刘头眷不听,你瞎说,我是他叔叔。刘显,刘库仁之子,本名丑伐,不光刘显,刘库仁也叫刘没根,叫洛垂。你看孝文帝真是费老劲了,汉化死人名字也改,我们以后介绍北魏人物,就叫他们的汉族姓名,你说等美国人学说汉话,改汉族名字的时候估计一定也挺费劲,不过那是将来的事。

刘罗辰没看错,人们争权夺利真不管你是叔叔还是大爷,刘显果然杀掉毫无防备的刘头眷,自立为匈奴独孤部的首领,也就是黄河东部的部落联盟首领,名义上领导辖区内的部落。

刘显比他叔叔强,是块料,当了首领之后马上意识到拓跋珪对他是个威胁。现在草原人心思乱,拓跋人能闲着?会不会搞复国呀?拓跋珪是什翼犍老代王的嫡亲孙子,根红苗正,会不会拥立他为代王呀?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除掉他,死人称不了王吧?刘显算被刘罗辰看准了,残酷无情。

刘显召集部落首领大人开会,准备杀死拓跋珪,他的秘密不小心被商人王霸知道,他踩拓跋珪的脚示警,帮助拓跋珪溜走,“履帝足于众中,帝乃驰还”(魏书太祖纪)。王霸是谁?肯定是个大富商,草原和中原需要物资交流,必出大商人周旋于各部落,魏国开国名臣安同就曾经做过商人。

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刘显随即和梁六眷(魏书中称为梁眷,以后不加注,我都感觉麻烦)商议,准备人马去拓跋珪的驻地杀他。这一回他找错人了,梁六眷是代王什翼犍的亲外甥,代国的贵族,一边应承他,一边派部族人穆崇、奚牧去七介山告密。(大家记住穆崇和奚牧两个人的名字,很重要,他们两人不仅仅是北魏开国的功臣,而且参与了北魏道武帝一朝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事件。)他们不是第一拨到达拓跋珪营地的,告密的另有其人,刘显弟弟刘亢泥妻子的侍女,刘亢泥妻子是谁?刘库仁的老婆,什翼犍的女儿,也就是拓跋珪的姑姑。鲜卑人沿匈奴旧俗,父死妻其后母。刘库仁死后,拓跋氏为刘亢泥所有。

贺氏获得消息后大为吃惊,起初不相信刘显会鲁莽行事,将信将疑,随着穆崇和奚牧二人的到来,让他彻底打消对刘显的幻想,立刻采取行动,让拓跋珪兄弟和代国老臣长孙犍、元他、罗结轻装骑马逃走。自己则在营地等待刘显的到来,刘显果然领人闯到七介山(在今呼和浩特南面和林格尔县境),找不到拓跋珪,却被贺氏留下饮酒,并把他灌醉。第二日凌晨贺氏故意惊动马厩中的马匹,让刘显起来察看。贺氏借机又哭又闹:“我的儿子们就在这里,现在全都不见,你们谁杀了他们呢?”围观的拓跋鲜卑人自然很多,刘显当即辩白非他所为,因为他不想失去鲜卑拓跋部的支持,这样一闹,他就不好再四下搜寻拓跋珪,中了贺氏的计策,拓跋珪等人安全地逃到贺兰部。与拓跋珪一道逃亡的有一批忠于拓跋珪母子的原代国的势力,这批人成为北魏开国的功臣,史称“元从二十一人”,二十一人是谁呢?魏书没有明确记载,仅在《李栗列传》中提到李栗是其中一人,二十一人有鲜卑人,也有匈奴人,当然还有汉人,李栗就是汉人,我们只能慢慢的找,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拓跋遵、拓跋虔、拓跋纥罗、拓跋题、长孙犍、元他(拓跋他)、罗结、奚牧、长孙肥、叔孙建、安同、李栗,这些人以后,我都要逐一介绍。

在网上看到山东大学张金龙教授写过一篇文章《拓跋珪“元从二十一人”考》,出过一本《北魏政治史研究》的书,可惜南北朝历史过于冷门,销售状况肯定不好,反正我无缘拜读,书店根本没的卖。我看,大家一起努力,把南北朝搞火了,张先生的书也就好卖了。

言归正传,贺兰部是匈奴的一个部落,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匈奴人,是由匈奴人与高车(丁零一支)诸部杂居共处(关于高车族将在另一章节中详谈)繁衍生息而来。由于贺兰部的强大,往往许多高车部落与他结盟(四方附国者数十部)。在代国时,他们与孤独部同为拓跋部的附属部落,拓跋部非常注重与贺兰部的通婚,拓跋郁律就曾嫁女给贺兰部的首领贺纥,传到贺野干时,娶什翼犍的女儿为妻并生下贺讷和贺氏,随后亲上加亲,贺氏又嫁给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舅舅娶了外甥女,可见拓跋部的伦理关系和草原其他民族一样非常混乱。总之,拓跋部依靠通婚融合加强血源关系,使拓跋部逐渐发展壮大。

代亡后,贺讷接管部落,贺兰部虽然名义上归刘库仁统辖,实际我行我素,俨然一个独立王国(贺讷总摄东部为大人,迁居大宁,行其恩信,众多归之,侔于库仁。苻坚假(贺)讷鹰扬将军。)连苻坚也拿他没办法,封一个将军安抚他。大宁在哪里呢?不太好考证,应该在内蒙赤峰一带吧,不过贺兰部是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大体位置在内蒙古东部一带。)随着宗主国秦国战乱,刘库仁被杀,贺讷感到称霸草原的机会降临,起兵攻打独孤部,在善无(在今山西左玉县)被刘头眷击败。正在他懊丧不已的时候,拓跋珪到来了。

贺讷显然非常高兴,隆重地欢迎他,并当面恭维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贺讷说这句话是真心诚意吗?我猜测他是出于试探的目的,从贺兰部意欲占领代北可以看出,贺讷对草原有想法。不管贺讷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位心气高傲的十六岁少年笑道:“诚如舅言,不敢忘也。”贺讷再也没什么表示,但拓跋珪的盛气凌人和招摇引起贺兰部众的不满,为什么非你拓跋部才可以做草原的主人呢?以贺讷弟弟贺染干为首的一部分贺兰贵族开始谋划除掉拓跋珪,贺染干和贺讷不是一母所生,他们知道贺讷未必同意除掉拓跋珪,因为贺讷是什翼犍之女辽西公主所生,拓跋珪的亲舅舅,他们要杀拓跋珪,不能让辽西公主和贺讷知道,采取的手段是暗杀。

为什么草原上强大的部族均欲置拓跋珪于死地呢?拓跋部自首领力微开始,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一直雄霸匈奴故地,经营草原近一个半世纪,通过互相联姻成为塞北草原最大的一支力量。虽说被秦国灭亡,但根基雄厚,势力仍在,亡魂不散。其他部族欲想夺取草原霸权,绝对绕不开拓跋部这堵墙,拓跋珪是拓跋部的魂,是旗帜。力微后,拓跋珪内乱频频,至什翼犍时逐渐稳定,什翼犍自公元338年登上代王之位,376年去世,在位三十九年,执政期间推行改革,使代国的奴隶制国家达到鼎盛,并有向封建制过渡的倾向,加之什翼犍一代仁恕之君,深得民心,故而拓跋人对什翼犍一系拥戴归心。拓跋珪是他年长的直系第一继承人,为什么这么讲呢?什翼犍先后娶过两位王后,一位是燕国皇帝慕容皝的妹妹,嫁过来没多久去世,“未几而崩”,随后又娶慕容皝的女儿,大为得宠,生有两个儿子“拓跋寔和拓跋翰,”二人便是嫡子,其中拓跋寔被立为世子继承人,其余还有庶长子拓跋实君,其他拓跋阏婆、拓跋寿鸠、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和拓跋窟咄。世子拓跋寔在一次政变中死亡,在此期间贺氏嫁给拓跋翰,继而拓跋翰又死了,直到前秦军攻破代国的时候,继承人一直没有定,由此引发拓跋实君的叛乱,在这一场必系代国生死的叛乱中,拓跋实君“乃率其属尽害诸皇子,昭成(什翼犍)亦暴崩。”这是一场杀父屠弟骨肉相残的血腥丑剧,以至于北魏对此讳莫如深,魏收也有所掩盖,并未指明拓跋实君弑杀君父。什翼犍的儿子们几乎死绝,拓跋实君被苻坚车裂,只余下最小的一个儿子拓跋窟咄,被苻洛送到长安,“昭成崩后,苻洛以其年长,逼徙长安,苻坚礼之,教以书学。”什翼犍的孙子辈并没有人被迁回关中,都留在草原上,包括拓跋珪。当时他们都很小,不会对前秦有多大危害。

留在草原上的什翼犍直系孙辈王族都有谁呢?从魏书中分析看,有拓跋翰的儿子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觚;拓跋实君的儿子拓跋渥;寿鸠的儿子拓跋遵;纥根的儿子拓跋虔;地干的儿子拓跋顺;力真的儿子拓跋意烈,其他的好象没有立传。

在这些王族当中,嫡子有拓跋珪、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拓跋珪最大。当仁不让地成为拓跋部的未来领袖,所以贺讷才有以上的言语,也引动贺染干的杀机。

拓跋珪在贺兰部招集故旧,草原上的拓跋人和原代国的部族纷纷投奔拓跋珪,贺氏的堂弟贺悦带领所属部众尊奉拓跋珪为主。故代国的南部大人长孙嵩率领部众七百多家背叛独孤部刘显,逃奔到五原。当时拓跋实君的儿子拓跋渥也聚众自立,长孙嵩想归附他。手下有个叫乌渥的人说:“叛逆之父的儿子,不值得归附,不如归附拓跋珪。”边说边拉着他牛车的牛头向东投贺兰部去了。部众的逃散让刘显很是气愤,准备杀掉贺氏,贺氏逃奔到刘亢泥家,在供奉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三天,刘亢泥全家人都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和贺氏一道带领部族逃到贺兰部。

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染干迫不及待的要除掉他,指使党羽侯引七突暗杀拓跋珪,却被手下的尉古真告秘,拓跋珪做了准备,营地戒备森严,侯引七突不敢冒然动手。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了他的计谋。便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他的头部,有刀刺伤他的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无奈把它释放。从尉古真、穆崇、奚牧等代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草原牧民对代国的态度,可谓人心所向。

暗的不行,贺染干亲自上阵,出兵包围了拓跋珪的营地,危难之间,多亏贺氏站出来义正严辞地谴责贺染干:“你们到底想要置我于何地,而要杀我的儿子呢?”(汝等欲于何置我,而杀吾子乎!)贺染干羞惭而去。贺染干并不惧怕贺氏,实在是害怕贺讷和辽西公主的势力,不得不离开。

贺染干集团的失利使代国遗老遗少们看到希望,拓跋珪的从曾祖纥罗与其弟拓跋建及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推举拓跋珪为王复立代国。 贺兰部和拓跋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辽西公主的支持,贺讷不得不支持拓跋珪复国,因为贺染干对贺兰部首领的位置也抱有野心,一旦自己失去拓跋各部的支持,会让贺染干得利,贺讷思来想去以后表示同意。推举拓跋珪为代王,贺染干坚持不同意,在我们贺兰部怎么能立拓跋珪一个外人做首领呢?贺讷意正严词地反驳道:“拓跋珪是大国之世孙,兴复先业,亦是我国中之福。常相持奖,立继统勋,汝尚异议,岂是臣节!”。

公元386年,晋太元十一年春正月,拓跋珪在拓跋诸部和贺兰部的支持下,于牛川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复兴代国。

牛川在哪里呢?史界颇有争议,成为不解之迹。如吕思勉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注:“出绥远凉城西,经左云至大同入河”,他的意思是指牛川为一条河水;林干先生《东胡史》记拓跋珪在牛川大会诸部,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在“牛川”两字之下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李逸友先生的《中国北方长城考述》中根据《魏书太宗纪》里的记载,拓跋嗣于“泰常元年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弥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观于九十九泉。”考证牛川在九十九泉之北,九十九泉在今察右中旗、卓资县交界的灰腾梁上。

哪一种较为准确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川”字,川的注解有两种,一为河流;二为平野。在这里做什么解呢?应该是平野,古人有“敕勒川”,此之川即平野。我较为支持李逸友先生的看法,牛川在陰山山脉灰腾梁山之北面的大草原上,并不在陰山之南。这里靠近贺兰部,与拓跋部的敌对势力独孤部隔着陰山山脉。

壮阔雄伟的陰山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千里牧场,内蒙古有首民歌唱出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风光无限的陰山草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在青苍蔚蓝的天空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拓跋部向我们展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祭天礼俗。女巫们扭摆身子摇动铜鼓,拓跋珪与拓跋部其他七族的首领以黑毡蒙身,在篝火青烟的缠绕熏缭中向西拜天,“西向设祭,告天成礼,”改元登国,正式登上代王的宝座。

拓跋珪大封部落首领及亲贵,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领部落,治其众。以汉人张衮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王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统领亲兵,奚牧为治民长,诸将皆掌宿卫军,并参军国谋议。长孙道生,贺毗侍从左右,传递命令。代国的中央机构和权力中枢基本形成,一个复兴的奴隶制国家在漠南草原重新崛起了。

代国复兴了,王权并不巩固,新代国政权承袭老代国部落大人共管国事的旧制,拓跋珪虽然仿效汉武帝进一步设立内外朝官制,以汉人掌文事做顾问,精选亲信的部落大人为外朝大人统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参与中枢决策。以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长孙嵩和叔孙普洛为南北部大人,统领国内数以百计的附属部落。然而拓跋王族对附属部落的控制远非什翼犍时可比,南部大人和北部大人的人选竟无一人为拓跋宗族。以贺兰部为首的附属部落难以归心使得新代国仅仅是个空壳,代北的独孤部和黄河西边拓跋部的世仇匈奴铁弗部虎视眈眈,我们年青的代王和他同样年青的代国命运如何呢?请看下集,“肇基北朝”。